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639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包括两个长支撑梁,两个所述长支撑梁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左侧两支撑柱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短支撑梁,所述主框架的上端方形孔内固定连接有粉碎漏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智能加湿装置和红外水分测量仪,当采集的接触黏土矿经过粉碎漏斗与振动筛进行筛选后,筛选后的接触黏土经过输送带的运输,运输到智能加湿装置,通过智能加湿装置上的红外水分测量仪对接触黏土中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如果测量的含水率不满足要求,则智能控制系统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补水量,通过对电磁控制阀的控制来对补水量实现精准控制,通过智能加湿装置内的喷头向运输的接触黏土喷水加湿,对其含水率进行调控。行调控。行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黏土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黏土制备
,具体为一种黏土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黏土是含砂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而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土石坝建造工程中,土石坝工程中接触黏土通常填筑于与坝肩接触部位及与心墙混凝土构件接触部位,作为协调软、硬介质不同变形的“缓冲体”,主要起到适应坝体变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塑性、触变形、黏滞性、抗压缩性及强度,填筑碾压过程中含水率必须在施工含水率范围内,才能发挥其作用及功能。
[0003]目前,在对接触黏土开采时需要划分区域进行开采,开采后需要运输到加工厂进行制备,制备过程需要将不合格料或超径石杂质进行剔除,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剔除完杂物后还需要人工进行含水率检测,然后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补水量,对接触黏土进行含水率调节,在掺拌过程中人工控制进行动态精准调水过程,因此需要工人进行实时监控,耗费精力。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黏土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黏土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剔除不合格料或超径石及调节含水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包括两个长支撑梁,两个所述长支撑梁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左侧两支撑柱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短支撑梁,所述主框架的上端方形孔内固定连接有粉碎漏斗,两个所述长支撑梁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方粉碎漏斗的下方活动安装有振动筛,两个所述长支撑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加湿装置,所述智能加湿装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水分测量仪,所述智能加湿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红外水分测量仪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接,两个所述长支撑梁与两个短支撑梁通过两个挡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框架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底板。
[0008]优选的,所述粉碎漏斗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三个粉碎轮,三个所述粉碎轮分别通过传动轴与三个电动机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振动筛包括筛箱,所述筛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筛网、第一筛网,所述第二筛网与第一筛网中间固定安装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通过带轮与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振动电机传动轴上的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左侧底板的上端,所述筛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振动弹簧与第二振动弹簧,所述筛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废料出口。
[0010]优选的,所述输送带包括耐磨带,所述耐磨带内部的前端活动安装有从动滚筒,所述耐磨带内部的后端活动连接有主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的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带轮,所
述主动滚筒上的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与传动电机上的带轮传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智能加湿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方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分液管,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喷头,两个所述连接管通过分液管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分液管穿过外壳体上端开设的通孔与电磁控制阀固定连接,所述电磁控制阀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线与智能控制系统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从动滚筒活动安装在两个长支撑梁前端的内部,所述主动滚筒活动安装在两个短支撑梁后端内部,所述传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右侧底板的上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智能加湿装置和红外水分测量仪,当采集的接触黏土矿经过粉碎漏斗与振动筛进行筛选后,筛选后的接触黏土经过输送带的运输,运输到智能加湿装置,通过智能加湿装置上的红外水分测量仪对接触黏土中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如果测量的含水率不满足要求,则智能控制系统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补水量,通过对电磁控制阀的控制来对补水量实现精准控制,通过智能加湿装置内的喷头向运输的接触黏土喷水加湿,对其含水率进行调控。
[0015]2、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振动筛与粉碎漏斗,将采集的接触黏土矿放入粉碎漏斗内,在粉碎轮的作用下,能够将接触黏土矿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黏土通过漏斗掉落到振动筛上,通过振动作用对接触黏土进行筛选,将不合格料和超径石以及杂物筛出,筛出的废料经过振动筛上的废料出口排出,筛选合格的接触黏土则掉落到振动筛下方的输送带上,进行下一步工序。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粉碎漏斗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振动筛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智能加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长支撑梁;2、主框架;3、短支撑梁;4、粉碎漏斗;401、料斗;402、粉碎轮;403、电动机;5、振动筛;501、筛箱;502、第二筛网;503、第一筛网;504、振动器;505、第一传动带;506、振动电机;507、废料出口;508、第一振动弹簧;509、第二振动弹簧;6、输送带;601、耐磨带;602、主动滚筒;603、第二传动带;604、传动电机;605、从动滚筒;7、智能加湿装置;701、外壳体;702、连接管;703、喷头;704、分液管;705、电磁控制阀;706、进水口;8、红外水分测量仪;9、挡板;10、底板;11、智能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包括两个长支撑梁1,两个长支撑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框架2,主框架2的左侧两支撑柱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短支撑梁3,主框架2的上端方形孔内固定连接有粉碎漏斗4,两个长支撑梁1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带6,输送带6的上方粉碎漏斗4的下方活动安装有振动筛5,两个长支撑梁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加湿装置7,智能加湿装置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水分测量仪8,智能加湿装置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控制系统11,红外水分测量仪8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系统11相连接,两个长支撑梁1与两个短支撑梁3通过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包括两个长支撑梁(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长支撑梁(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框架(2),所述主框架(2)的左侧两支撑柱上分别固定连接一短支撑梁(3),所述主框架(2)的上端方形孔内固定连接有粉碎漏斗(4),两个所述长支撑梁(1)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的上方粉碎漏斗(4)的下方活动安装有振动筛(5),两个所述长支撑梁(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加湿装置(7),所述智能加湿装置(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水分测量仪(8),所述智能加湿装置(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智能控制系统(11),所述红外水分测量仪(8)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系统(11)相连接,两个所述长支撑梁(1)与两个短支撑梁(3)通过两个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主框架(2)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底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漏斗(4)包括料斗(401),所述料斗(4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三个粉碎轮(402),三个所述粉碎轮(402)分别通过传动轴与三个电动机(403)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5)包括筛箱(501),所述筛箱(5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筛网(502)、第一筛网(503),所述第二筛网(502)与第一筛网(503)中间固定安装有振动器(504),所述振动器(504)通过带轮与第一传动带(50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505)与振动电机(506)传动轴上的带轮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黏土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506)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仲涛周龙杰余良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