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3146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涉及钢构件技术领域,该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包括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所述第二钢构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内壁与第一钢构件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罩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罩和第一钢构件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与固定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罩、固定块、内螺纹管和螺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建筑用钢构件在使用时,组成钢构件的零部件在连接时大多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导致钢构件的拆装较为麻烦的问题。烦的问题。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构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钢构件是指用钢板、钢管、角钢、槽钢、工字钢和热轧H型钢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而成,且能承受和传递荷载的钢结构组合构件,钢构件体系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和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和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建筑用钢构件在使用时,组成钢构件的零部件在连接时大多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但在进行焊接或铆接时均需使用专用设备进行焊接或铆接,且在焊接或铆接后钢构件的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具备拆装更加方便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建筑用钢构件在使用时,组成钢构件的零部件在连接时大多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导致钢构件的拆装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拆装更加方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包括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所述第二钢构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内壁与第一钢构件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罩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罩和第一钢构件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与固定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底部与第一钢构件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与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钢构件和固定罩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与螺栓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螺栓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固定罩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固定罩和第一钢构件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与凸块的表面活动连接。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表面靠近第二钢构件的一侧与第二钢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构件的右侧为斜面,所述固定罩的形状与第一钢构件的形状相适配。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固定罩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和内螺纹管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和内螺纹管均以经过顶板的中心竖直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和凸块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所述通槽和第二通孔的形状分别与固定块和凸块的形状相适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建筑用钢构件,通过设置固定罩、固定块、内螺纹管和螺栓,在使用时,安装时,将第一钢构件插入固定罩内,第二钢构件固定在固定罩的右侧,将内螺纹管插入通槽中,并使内螺纹管的底部与第一钢构件内壁的底部接触,将螺栓穿过活动板和第一通孔并拧入内螺纹管中,将螺栓拧紧,即可完成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的连接,拆卸时,将螺栓拧下,螺栓与内螺纹管分离,将顶板从固定罩顶部取下,内螺纹管与通槽分离,即可使第一钢构件与第二钢构件分离,拆装第一钢构件和第二钢构件时只需拆装螺栓即可,达到了拆装更加方便的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建筑用钢构件在使用时,组成钢构件的零部件在连接时大多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导致钢构件的拆装较为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螺纹管位置处左剖图。
[0013]图中:1、第一钢构件;2、第二钢构件;3、固定罩;4、顶板;5、固定块;6、通槽;7、内螺纹管;8、螺栓;9、第一通孔;10、活动板;11、凸块;12、第二通孔;13、连接块;14、定位块;15、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2,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包括第一钢构件1和第二钢构件2,第二钢构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3,第一钢构件1插入固定罩3的内部,固定罩3的内壁与第一钢构件1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罩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表面与通槽6的内壁紧密贴合,防止第一钢构件1和固定罩3之间发生晃动,固定罩3和第一钢构件1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槽6,通槽6的内壁与固定块5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7,内螺纹管7的底部与第一钢构件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内螺纹管7的内壁与螺栓8的表面螺纹连接,第一钢构件1和固定罩3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的内壁与螺栓8的表面活动连接,螺栓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板10,螺栓8的数量为两个,活动板10的顶部与固定罩3的底部活动连接,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1,凸块11位于两个螺栓8之间,凸块11插入第二通孔12中,防止第一钢构件1与固定罩3之间发生晃动,固定罩3和第一钢构件1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的内壁与凸块11的表面活动连接。
[0016]具体的,固定罩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表面靠近第二钢构件2的一侧与第二钢构件2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7]本实施方案中,增加第二钢构件2与固定罩3的连接强度。
[0018]具体的,第一钢构件1的右侧为斜面,固定罩3的形状与第一钢构件1的形状相适
配。
[0019]本实施方案中,增加第一钢构件1与固定罩3内壁的接触面积,防止第一钢构件1随意晃动。
[0020]具体的,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4,固定罩3的顶部开设有定位槽15,定位块14的表面与定位槽15的内壁活动连接。
[0021]本实施方案中,定位块14位于两个固定块5之间,定位块14插入定位槽15中,增加顶板4与固定罩3的连接紧密性,防止顶板4随意移动。
[0022]具体的,固定块5和内螺纹管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固定块5和内螺纹管7均以经过顶板4的中心竖直面为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0023]本实施方案中,使两个固定块5和两个内螺纹管7位置受力一致。
[0024]具体的,固定块5和凸块11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通槽6和第二通孔12的形状分别与固定块5和凸块11的形状相适配。
[0025]本实施方案中,固定块5和凸块11的正剖图均呈等腰梯形,防止第一钢构件1与固定罩3之间发生晃动。
[002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安装时将第一钢构件1插入固定罩3内,第二钢构件2固定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用钢构件,包括第一钢构件(1)和第二钢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构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罩(3),所述固定罩(3)的内壁与第一钢构件(1)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罩(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罩(3)和第一钢构件(1)的顶部均开设有通槽(6),所述通槽(6)的内壁与固定块(5)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7),所述内螺纹管(7)的底部与第一钢构件(1)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内螺纹管(7)的内壁与螺栓(8)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钢构件(1)和固定罩(3)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的内壁与螺栓(8)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螺栓(8)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板(10),所述活动板(10)的顶部与固定罩(3)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1),所述固定罩(3)和第一钢构件(1)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的内壁与凸块(11)的表面活动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红兵吴凯张超何艳阳姚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