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580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一次侧供热管网温度采集、一次侧供热管网流量采集、热力站瞬时热量采集、热负荷拟合;步骤2:建立热力站热负荷预测模型、热力站供热量模型和热力站一次侧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模型;步骤3:将采集得到的数据送入热力站热负荷预测模型、热力站供热量模型和热力站一次侧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模型中得到对应输出值;步骤4:将模型输出的优化值送入锅炉控制器和一次网管阀门控制器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更少的能量得到更加舒适的环境,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测量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站一次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算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热力站一次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算法。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站、热用户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通过供热管网连接。热源管网上安装有循环水泵负责一次网内的热水循环,通常一个热源连接多个热力站。来自热源的热水通过热力站的换热器将热量转换到二次管网,最终到达热用户端。在一次管网与二次管网上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负责检测管网的运行状态。针对不同的热用户提供合理的热量,实现热量的按需分配和均匀分配协调统一。
[0003]我国集中供热规模不断扩大,单个城市供热总面积达到数千万平方米甚至数亿平方米,并趋于采用多源网络互补运行模式,提高供热可靠性和灵活性。在热源方面,热电联产机组种类繁多,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也逐渐开始使用工业余热锅炉,地热、太阳能、风能供热等作为补充。在大中城市供热生产过程中,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多热源供热系统,供热企业需要平衡供热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一次侧供热管网温度采集、一次侧供热管网流量采集、热力站瞬时热量采集、热负荷拟合;步骤2:建立热力站热负荷预测模型、热力站供热量模型和热力站一次侧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模型;步骤3:将采集得到的数据送入热力站热负荷预测模型、热力站供热量模型和热力站一次侧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模型中得到对应输出值;步骤4:将模型输出的优化值送入锅炉控制器和一次网管阀门控制器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一次管网流量传感器(1)、一次管网温度传感器(2)、一次管网瞬时热量传感器(3)和服务器,一次管网温度传感器(2)、一次管网瞬时热量传感器(3)采集热力站中一次管网温度、瞬时热量实时数据传输至服务器,一次管网流量传感器(1)采集热力站流量至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深度学习热负荷预测、热力站建模算法和强化学习一次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算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采集一次管网瞬时热量传感器(3),通过中国天气网采集室外温度和室外风速数据,将得到的数据传输到热负荷预测模型,得到热负荷的预测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一次管网瞬时热量传感器(3)采集的数据拟合成热负荷数据,将中国天气网采集室外温度和室外风速数据以及拟合的热负荷数据送入热负荷预测模型中,输出未来的热负荷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控制算法利用传感器、供热量模型、热负荷模型得到优化后的未来一次管网瞬时流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网供水流量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先使用历史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调节参数达到精度最高,将神经网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陈波孟祥然张腾达谭梦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中光新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