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576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包括:控制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控制器分别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相连接;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一阀设置于冷却环路上,第二阀设置于冷却管路上;其中,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环路的进液管、回液管相连接,冷却管路穿过换热单元;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控制第一阀、第二阀的开启或关闭。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集成换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热交换模式,最终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冷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均需要配置冷却系统,目前,冷却系统一般采用制冷机进行制冷。制冷机制冷原理为: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0003]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的能源消耗较大,同时,冷却系统在温度较低的环境工作时故障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换热系统,以达到减小集成换热系统能源损耗的目的。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包括:控制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相连接;
[0006]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阀设置于冷却环路上,所述第二阀设置于冷却管路上;
[0007]其中,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环路的进液管、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冷却管路穿过换热单元;
[0008]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控制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的开启或关闭。
[0009]可选的,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0010]可选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环路上。
[0011]可选的,还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
[0012]可选的,还配置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通过第三阀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制冷装置和板换;
[0014]所述冷却管路穿过所述板换,所述制冷装置用于为所述板换提供冷源。
[0015]可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变频压缩机。
[0016]可选的,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包括进液温度传感器、回液温度传感器;
[0017]所述进液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液管上。
[0018]可选的,还包括进液压力传感器;
[0019]所述进液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
[0020]可选的,还包括回液压力传感器;
[0021]所述回液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液管上。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包括控制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阀以及第二阀的开闭,可以使冷却液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热交换,在一种场景下,可以仅通过冷却环路实现针对冷却液的热交换,由于无需启动换热单元,因此可以节约能源的目的,在一种场景下,可以通过冷却环路以及换热单元同时实现针对冷却液的热交换,此时换热单元的输出功率较小,可以达到减小换热单元功率损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实施例中的集成换热系统结构框图;
[0024]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集成换热系统结构框图;
[0025]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集成换热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实施例一
[0028]图1实施例中的集成换热系统结构框图,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第一阀200、第二阀300。
[0029]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以及第一阀200设置于冷却环路上,第二阀300设置于冷却管路上。其中,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环路的进液管、回液管相连接,冷却管路穿过换热单元400。
[0030]优选的,本方案中,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设置于进液口处。
[0031]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400用于提供冷源,冷源用于与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实现热交换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0032]本方案中,对换热单元400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换热单元400可以为冷机、板换等。
[0033]本实施例中,进液口以及回液口分别用于待散热系统的对应接口相连接,待散热系统可以为蓄电池储能系统等。
[0034]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分别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第一阀200、第二阀300相连接,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控制第一阀200、第二阀300的开启或关闭。
[0035]结合图1,具体的,集成换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
[0036]当冷却液温度传感100测量的温度值大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换热单元400启动工作,控制器控制第一阀200关闭,第二阀300开启,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进液管,经过第二阀300、换热单元400、回液管、回液口后流回待散热系统;
[0037]此时,冷却液通过换热单元400时,通过换热单元400带走冷却液内的热量,进而实现对待散热系统的降温;
[0038]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测量的温度值小于第二设定温度时,换热单元400停止工作,控制器控制第一阀200开启,第二阀300关闭,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进液管,经过第一阀
200、回液管、回液口后流回待散热系统;
[0039]此时,冷却液通过冷却环路时,通过冷却环路与环境实现自然的热交换,进而实现对待散热系统的降温;
[0040]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00测量的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一设定温度时,换热单元400启动工作,控制器控制第一阀200以及第二阀300开启,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进液管,经过第二阀300、换热单元400、回液管、回液口后流回待散热系统,以及经过第一阀200、回液管、回液口后流回待散热系统;
[0041]此时,冷却液分别通过换热单元400换热,以及通过冷却环路与环境实现自然的热交换,进而实现对待散热系统的降温。
[0042]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工作过程,当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仅使用换热单元400实现针对冷却液的降温,可以保证降温效果;当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换热单元400停止工作,仅通过冷却环路实现针对冷却液的降温,可以节约能源;当冷却液的温度处于设定范围时,为避免环境因素影响冷却效果,同时通过换热单元400以及冷却环路实现针对冷却液的降温,此时换热单元400的功率可以小于仅通过换热单元400实现针对冷却液降温时的功率,进而在保证降温效果的同时减小换热单元400的功率损耗。
[0043]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集成换热系统结构框图,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中,对第一阀200、冷却管路相对于进液口以及回液口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能够保证第一阀200关闭,第二阀300开启时,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进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第一阀、第二阀相连接;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阀设置于冷却环路上,所述第二阀设置于冷却管路上;其中,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环路的进液管、回液管相连接,所述冷却管路穿过换热单元;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控制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二阀的开启或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冷却环路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雪伟李飞刘海涛芮晓飞徐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