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61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包括上身部,所述上身部的顶端连接有头颅部,所述上身部的两侧对称设有上肢部,所述上身部的底端两侧设有下肢部;所述上身部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胸腔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比一模拟人体的构造,同时在需要特别进行解剖位置实现开合结构,可直接查看出内部结构,同时本虚拟训练道具在每个节点处均设有反馈件,其可通过振动、发热等反馈状态,配合上虚拟头盔实现了解剖观察,同时可模拟不同需要解剖位置的点,可做到反馈到点的效果,提高训练提升。提高训练提升。提高训练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


[0001]本技术涉及虚拟道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

技术介绍

[0002]解剖学是研究一个有机体及其部分结构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这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起源于史前时代。 解剖学与发育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有内在联系, 因为这些是解剖学在即时(胚胎学)和长期(进化)时间尺度上产生的过程。
[0003]现有的解剖学中很多通过捐献的尸体进行实物解剖,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其成本高,尸源紧张,不利于长久发展,同时现场解剖演示不能被反复进行模拟训练,不利于学习者掌握,而且很多时候不同的病态不能模拟,使学习者判断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包括上身部,所述上身部的顶端连接有头颅部,所述上身部的两侧对称设有上肢部,所述上身部的底端两侧设有下肢部;所述上身部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胸腔内部;所述头颅部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的内部设有脑部件;反馈件组,所述反馈件组分布于上身部、头颅部、上肢部和下肢部的节点处,且反馈件组包括信号器、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所述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用于模拟反馈信号;虚拟头盔,所述虚拟头盔的信号端和反馈件组中的信号器之间电性连接,且虚拟头盔的外壁设有控制反馈件组的控制面板。r/>[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馈件组包括肩颈反馈件、髋部反馈件、腋部反馈件、膝部反馈件、肘部反馈件和腰部反馈件,所述肩颈反馈件、髋部反馈件、腰部反馈件和腋部反馈件设于上身部的外壁,所述膝部反馈件、肘部反馈件分别设于下肢部和上肢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肢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手部。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肢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足部。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颅部的顶部设有翻动的头颅开合罩,且脑部件设于头颅开合罩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身部、头颅部、上肢部和下肢部的表面均附着有一层硅胶皮肤,且反馈件组均植入在硅胶皮肤底侧。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训练道具通过一比一模拟人体的构造,同时在需要特别进行解剖位置实现开合结构,可直接查看出内部结构,同时本虚拟训练道具在每个节点处均设有反馈件,其可通过振动、发热等反馈状态,配合上虚拟头盔实现了解剖观察,同时可模拟不同需要解剖位置的点,可做到反馈到点的效果,提高训练提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身部;2、头颅部;3、上肢部;4、下肢部;5、足部;6、胸腔内部;7、手部;8、肩颈反馈件;9、髋部反馈件;10、腋部反馈件;11、膝部反馈件;12、头颅开合罩;13、肘部反馈件;14、腰部反馈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4,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包括上身部1,上身部1的顶端连接有头颅部2,上身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上肢部3,上身部1的底端两侧设有下肢部4;上身部1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胸腔内部6;胸腔内部6则包括胸骨、内部脏器、血管和一些神经,头颅部2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的内部设有脑部件,脑部件用于模拟人体脑部的各个部位、神经和血管,头颅部2的顶部设有翻动的头颅开合罩12,且脑部件设于头颅开合罩12的内部,上肢部3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手部7,下肢部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足部5;
[0020]上身部1、头颅部2、上肢部3和下肢部4的表面均附着有一层硅胶皮肤,且反馈件组均植入在硅胶皮肤底侧;
[0021]反馈件组,反馈件组分布于上身部1、头颅部2、上肢部3和下肢部4的节点处,且反馈件组包括信号器、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用于模拟反馈信号,反馈件组包括肩颈反馈件8、髋部反馈件9、腋部反馈件10、膝部反馈件11、肘部反馈件13和腰部反馈件14,肩颈反馈件8、髋部反馈件9、腰部反馈件14和腋部反馈件10设于上身部1的外壁,膝部反馈件11、肘部反馈件13分别设于下肢部4和上肢部3;
[0022]进一步的,其振动器为振动电机和振动凸轮组成,且振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振动凸轮的轴心相连接,其中的警报器和信号器相连接,通过信号器接收到的信号反馈并发出声音警报和闪烁,其中发热件包括电加热丝和温控器,且电加热丝和温控器之间电性连接;
[0023]其中通过反馈件接收到命令后,通过各个信号器接收信息,并作出相应位置的反馈,通过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模拟出各个位置的反馈状态,可通过信号接收端被查看,可在信号端内虚拟模型内同步实现状态切换;
[0024]其训练道具中还包括虚拟头盔,虚拟头盔的信号端和反馈件组中的信号器之间电性连接,且虚拟头盔的外壁设有控制反馈件组的控制面板;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如图中所示的虚拟训练道具时,需要配合虚拟头盔时,还需要解决如何控制虚拟训练道具模拟不同状态的问题。其中,在一些实操或者一些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通过在虚拟头盔的界面上操作控件的模拟不同状态,以控制AR虚拟训练道具在AR场景中实现模拟不同状态或者翻转等操作,从而增加用户与AR场景的交互,依据现有
技术中提供的AR虚拟训练道具的控制方法还是只能针对虚拟训练道具在用户所操作的控件所在的平面进行模拟不同状态,而并不能满足用户实际希望操作的AR虚拟训练道具在特定平面上的模拟不同状态方式,也不能向用户提供很好的AR场景沉浸效果;
[0026]当用户需要控制AR场景中虚拟训练道具的模拟不同状态时,需要通过例如AR显示界面1提供的控件向不同方向的模拟不同状态来实现AR场景中虚拟训练道具的模拟不同状态,用户可能操作控件的四个可能的模拟不同状态方向,但是由于在AR场景中的虚拟训练道具与用户进行交互时,用户所能够操作的平面通常只有AR显示界面所在的平面,而当虚拟训练道具位于AR场景中不同的平面时,并且不能满足用户实际希望操作的AR虚拟训练道具在特定平面如桌子2的桌面上的模拟不同状态方式,也不能向用户提供很好的AR场景沉浸效果。
[0027]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部(1),所述上身部(1)的顶端连接有头颅部(2),所述上身部(1)的两侧对称设有上肢部(3),所述上身部(1)的底端两侧设有下肢部(4);所述上身部(1)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胸腔内部(6);所述头颅部(2)的内部一侧设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的内部设有脑部件;反馈件组,所述反馈件组分布于上身部(1)、头颅部(2)、上肢部(3)和下肢部(4)的节点处,且反馈件组包括信号器、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所述振动器、警报器和发热件用于模拟反馈信号;虚拟头盔,所述虚拟头盔的信号端和反馈件组中的信号器之间电性连接,且虚拟头盔的外壁设有控制反馈件组的控制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虚拟解剖学训练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件组包括肩颈反馈件(8)、髋部反馈件(9)、腋部反馈件(10)、膝部反馈件(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