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47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分别与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锁电池电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干簧管模块还与主控模块电连接,干簧管模块安装在锁舌尾端的下方内面板上,磁铁安装在锁舌尾部,锁体与门框接触的一面设有通孔,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安装在锁体内的通孔后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反射方式检测门框的红外反射信号,判断门是打开还是关闭状态,同时通过磁感检测锁舌压下与松开的状态来判断是否已确认上锁。解决了智能锁自动上锁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现在的智能锁扫描方式非常简单,只要将手指放在扫描处的上方由上至下的扫描就可以,无需将手指按在扫描处,扫描的方式更减少指纹残留,大大降低指纹被复制的可能性。
[0003]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智能锁,所使用的机械锁体,关门之后都是设为延时上锁,即使没有把门关上,设定时间到后锁体也会自动上锁,不留意关门时反锁插削就会撞到门框上,导致门锁撞坏。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智能锁默认出厂设置延时关锁功能都是关闭状态。对于用户来讲,每次出门之后必须按一下智能锁面板上面的一键上锁按钮才可以上反锁,回家之后也需要按室内面板一键上锁键才能上反锁。对于用户来讲,出门会经常忘记按上反锁键。到家之后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按上反锁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用户的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智能锁默认出厂设置关闭延时关锁功能给用户带来不便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包括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干簧管模块和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舌和磁铁,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锁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所述干簧管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干簧管模块安装在所述锁舌尾端的下方内面板上,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锁舌尾部,所述锁体与门框接触的一面设有通孔,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所述通孔后面。
[0007]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包括芯片U3、漫反射传感器U4、电容C1、电容C2、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LED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芯片U3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2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5和所述LED发光二极管LED2阳极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1引脚电连接,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2引脚和第4引脚接地,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
片U3的第5引脚和所述电容C2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LED发光二极管LED2阴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6引脚与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3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8引脚与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5、所述电阻R6和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的连接点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所述通孔后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Im393。
[0009]作为优选,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型号为Tcr5000。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2,所述芯片U2的第2引脚与智能锁电池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第3引脚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2的型号为HT7533。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第8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1引脚与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8引脚与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连接,所述芯片U1的第19引脚与所述干簧管模块电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STM8L101F3。
[0014]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2、电阻R11和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1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连接。
[0015]作为优选,所述干簧管模块包括干簧管GFG1,所述干簧管GFG1的第1引脚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干簧管GFG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干簧管GFG1安装在所述锁舌尾端的下方内面板上。
[0016]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包括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干簧管模块和锁体,锁体包括锁舌和磁铁,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分别与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主控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锁电池电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干簧管模块还与主控模块电连接,干簧管模块安装在锁舌尾端的下方内面板上,磁铁安装在锁舌尾部,锁体与门框接触的一面设有通孔,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安装在锁体内的通孔后面;本技术通过红外反射方式检测门框的红外反射信号,判断门是打开还是关闭状态,同时通过磁感检测锁舌压下与松开的状态来判断是否已确认上锁。解决了智能锁自动上锁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结构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路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模块电路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电路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簧管模块电路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板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干簧管模块和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舌和磁铁,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分别与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锁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和所述干簧管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干簧管模块安装在所述锁舌尾端的下方内面板上,所述磁铁安装在所述锁舌尾部,所述锁体与门框接触的一面设有通孔,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安装在所述锁体内的所述通孔后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锁的红外检测磁感限位防盗自动上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漫反射比较模块包括芯片U3、漫反射传感器U4、电容C1、电容C2、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LED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芯片U3的第5引脚与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2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1引脚、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5和所述LED发光二极管LED2阳极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1引脚电连接,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2引脚和第4引脚接地,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的第3引脚与所述芯片U3的第5引脚和所述电容C2的连接点电连接,所述LED发光二极管LED2阴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6引脚与所述精密微调电位器VR1的第3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第8引脚与所述红外漫反射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R5、所述电阻R6和所述芯片U3的第7引脚的连接点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漫反射传感器U4安装在所述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信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聚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