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4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属于水利流量监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主干渠道(1)通过渠底出流底孔(2)和底孔出流闸门(3)与闸井(4)连通,底孔出流闸门(3)布设在闸井(4)靠近主干渠道(1)一侧;闸井(4)的底部为闸井内水槽(5),闸井通过闸井内水槽与闸后涵道或渠道(7)连通;所述闸井内水槽设置挡墙,挡墙挡在闸后涵道或渠道的闸后涵道入口(10)前方。闸后急流需越过挡墙才能进入闸后涵道入口,水流漫过挡墙时消除了动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闸后挡墙消除闸门下游出流的动能,满足量水因素只有闸门开度和上下游水位差(上下游势能差)的要求,提高闸门量水精度,利于推广应用。利于推广应用。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属于水利流量监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利行业中明渠主干渠道大部分都是通过渠道底部较小闸门出流,通常称为底孔出流,底孔出流在主干渠道应用非常普遍,由于主干渠道的水位较高,底孔出流的闸门位置较低,因此闸门前后有着比较大的水位差,造成闸门下游水流较急;由于出流能量包含水位势能和水流动能,而已有技术闸门的过闸流量计量的因素,只考虑闸门开度和上下游势能差即上下游水位差,由于出流能量除了包含水位势能还包含水流动能,因此,造成闸门量水精度包含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底孔出流的闸门量水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利用闸后挡墙消除闸门下游出流的动能,满足量水因素只有闸门开度和上下游水位差(上下游势能差)的要求,提高闸门量水精度,利于推广应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上述问题。
[0004]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包含主干渠道、渠底出流底孔、底孔出流闸门、闸井、挡墙和闸后涵道或渠道,主干渠道通过渠底出流底孔和底孔出流闸门与闸井连通,底孔出流闸门布设在闸井靠近主干渠道一侧;闸井的底部为闸井内水槽,底孔出流闸门通过闸井内水槽与闸后涵道或渠道连通;所述闸井内水槽设置挡墙,挡墙挡在闸后涵道或渠道的闸后涵道入口前方。闸后急流需越过挡墙才能进入闸后涵道入口,水流漫过挡墙时消除了动能。
[0007]所述挡墙在闸井中将底孔出流闸门和闸后涵道入口隔开,挡墙高度至少高于底孔出流闸门闸板高度的1.5倍。
[0008]所述渠底出流底孔也可以是开放式渠道。
[0009]所述底孔出流闸门带有闸门开度传感器。
[0010]所述挡墙的上部设置过闸流量计量装置,测量闸后的下游水位;由于闸门上游水位和闸门开度正常测量,又监测到闸门下游水位,因此得到闸门量水所需的所有因素,满足闸门量水要求。
[0011]所述底孔出流闸门的上游水位和下游水位,可以用任意水位传感器监测,甚至人工观测。
[0012]本技术涉及的主干渠道、渠底出流底孔、底孔出流闸门、闸门开度传感器、闸井、闸后涵道或渠道、上游水位、下游水位等均为市面可见的公知技术。
[001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闸后挡墙消除闸门下游出流的动能,满足量水因素只有闸门开度和上下游水位差(上下游势能差)的要求,提高闸门量水精度,利于推广
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底孔出流闸门量水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主干渠道1、渠底出流底孔2、底孔出流闸门3、闸井4、闸井内水槽5、挡墙6、闸后涵道或渠道7、上游水位8、下游水位9、闸后涵道入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7]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包含主干渠道1、渠底出流底孔2、底孔出流闸门3、闸井4、挡墙6和闸后涵道或渠道7,主干渠道1通过渠底出流底孔2和底孔出流闸门3与闸井4连通,底孔出流闸门3布设在闸井4靠近主干渠道1一侧;闸井4的底部为闸井内水槽5,底孔出流闸门3通过闸井内水槽5与闸后涵道或渠道7连通;所述闸井内水槽5设置挡墙6,挡墙6挡在闸后涵道或渠道7的闸后涵道入口10前方。闸后急流需越过挡墙6才能进入闸后涵道入口,水流漫过挡墙时消除了动能。
[0018]所述挡墙6在闸井4中将底孔出流闸门3和闸后涵道入口隔开,挡墙高度至少高于底孔出流闸门3闸板高度的1.5倍。
[0019]所述渠底出流底孔2也可以是开放式渠道。
[0020]所述底孔出流闸门3带有闸门开度传感器。
[0021]所述挡墙6的上部设置过闸流量计量装置,测量闸后的下游水位;由于闸门上游水位和闸门开度正常测量,又监测到闸门下游水位,因此得到闸门量水所需的所有因素,满足闸门量水要求。
[0022]所述底孔出流闸门3的上游水位8和下游水位9,可以用任意水位传感器监测,甚至人工观测。
[0023]实施例中,主干渠道1通过渠底出流底孔2和底孔出流闸门3与闸井4连通,底孔出流闸门3布设在闸井4靠近主干渠道1一侧,闸后涵道入口10布设在闸井6中另一侧,闸井中闸后至闸后涵道入口10为一段闸井内水槽5。
[0024]主干渠道1通过渠底出流底孔2抵达底孔出流闸门3的闸前,当底孔出流闸门3打开时,主干渠道通过底孔出流闸门进入闸井内水槽5,在很大的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经过闸井内水槽5喷流入布设在闸井中另一侧的闸后涵道入口10,此时水流带有水位势能和较大的水流动能。
[0025]为消除水流动能,本技术在闸后涵道入口10的前方建设一道挡墙6,闸后急流需越过挡墙才能进入闸后涵道入口,水流漫过挡墙时消除了动能,在挡墙的上部测量闸后的下游水位,由于闸门上游水位和闸门开度正常测量,又监测到闸门下游水位,因此得到闸门量水所需的所有因素,满足闸门量水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孔出流闸门的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主干渠道(1)、渠底出流底孔(2)、底孔出流闸门(3)、闸井(4)、挡墙(6)和闸后涵道或渠道(7),主干渠道(1)通过渠底出流底孔(2)和底孔出流闸门(3)与闸井(4)连通,底孔出流闸门(3)布设在闸井(4)靠近主干渠道(1)一侧;闸井(4)的底部为闸井内水槽(5),底孔出流闸门(3)通过闸井内水槽(5)与闸后涵道或渠道(7)连通;所述闸井内水槽(5)设置挡墙(6),挡墙(6)挡在闸后涵道或渠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于树利张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