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517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包括定义控制触摸屏的级联芯片;级联芯片包括多个依次串行级联的芯片,每个芯片内部集成多个交错分布的LED和PD采样点;所述LED和PD采样点的数量与触摸屏大小相匹配;选定LED的发光角度及PD采样点的接收角度,使得选定的LED在曝光时其对应的PD采样点能够接收到曝光,在对所有LED逐次曝光后,经由能够接收到曝光的PD采样点进行采样及ADC转换,并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通过级联方式发送至CPU;CPU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与预先采集的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获得的变化量确定触摸屏的触摸情况。该方案PCB布线简单,送出的结果为数字信号,CPU处理容易且不容易受干扰。从而降低系统功耗,使触摸效果更加理想。使触摸效果更加理想。使触摸效果更加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世界应用的电子产品中,触摸屏是一种新型输入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按键输入方法,触摸屏输入更加地人性化;以最直观、最便捷的人机交互,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触摸屏自然的输入方式很快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目前触摸屏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容式,电阻式,光学式等。电容式和电阻式触摸屏在中小尺寸屏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大屏和超大屏上很难实现。主要问题是造价成本太高,目前技术也没有达到市场需求。而光学触摸屏恰好弥补了上述缺点,所以光学触摸屏在大屏和超大屏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如图2所示,目前在市面上比较常用的光学触摸控制采用分立元器件控制,图左为LED曝光控制,CTR0控制P0,周期性曝光;图右为PD采样控制,CTR1控制P1,曝光电压是否输出,R0为BJT的B极钳位,当PD有强光照射时,产生电流,BJT初步放大电流输出。用这种电路来进行如下两种常规的光学触摸控制方法:
[0004]1.单点式光学触摸控制;
[0005]如图3所示,LED
x1
~LED
xn
与LED
y1
~LED
ym
组成X轴和Y轴发光阵列,PD
x1
~PD
xn
与LED
y1
~LED
ym
组成X轴和Y轴感光阵列,由于所用的LED为激光,其发光与感光一一对应,根据屏的大小来调整n,m值的数量。分时逐次打开LED曝光,同样分时逐次打开PD感光,所有的感光输出全部连在节点C,R1为C点到地的电阻,C点电压通过放大器AMP放大给高速ADC进行转换,转换结果送给高速CPU进行处理,根据所发出的时序和PD相对应的转换值进行判断,可以计算出屏上的那个位置的光线有被阻挡,从而得到该点有触摸。
[0006]该触摸控制方式只适用与单点触摸,如果是多点触摸将很容易出错,如图3的A,B两点同时触摸,通过光线矩阵交叉判断,同时会出现A

和B

另外两个点,(俗称A

和B

为鬼点),由于A

和B

两点的出现,在CPU做判断时就容易出错,同样,如果有更多的点被触摸时,产生的鬼点会成几何倍数增加,那出错的概率更大。
[0007]2.多点式光学触摸控制:
[0008]如图4所示,同样LED
x1
~LED
xn
与LED
y1
~LED
ym
组成X轴和Y轴发光阵列,PD
x1
~PD
xn
与LED
y1
~LED
ym
组成X轴和Y轴感光阵列,由于所用LED存在一定的发光角度,每颗LED的发光都可以照到每一个PD感光模块上,这样整个光线矩阵为(n+m)*(n+m),同样,根据触摸屏的实际大小调整n和m值,按照发光时序,将其中一个LED曝光,此时所有的PD都会感光,如果所有PD输出的节点都连到一起,而ADC模块每次只能采样一个PD的输出,所以该LED需要重复曝光(n+m)次,逐次将所有的PD输出进行转换,所有采样完后进行下一个LED曝光,再逐次采样所有的PD输出进行转换。
[0009]由于光线矩阵为(n+m)*(n+m)条,这样完全可以解决多点触摸的鬼点问题,但每一帧换算ADC转换需进行(n+m)*(n+m)次,由于转换的次数成几何倍数增加,这样ADC采样和转换需要极高的速度。假设(n+m)=256,这样完成一帧的转换需要65536次,为了实现多点触
摸不丢点的效果,我们需要至少50HZ的速度进行换算,即每帧的时间为20mS,这样平均到每个单一采用和转换的时间只有300nS,在这么短的时间里,ADC是无法完成采样和转换的,此时需要多路ADC进行采样转换(如图四有所示两路ADC采样转换)。再次假设我们采用6路ADC进行转换,这样单一采用和转换的时间接近2uS,基本可以满足ADC转换,但此时一次LED曝光时间也不到2uS,考虑到PD的光电转换能量,这样需要LED的发光电流加大到1A以上,同时还需增大PD的感光单元的面积,才能达到多点触摸的效果。
[0010]综上所述,这两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0011]1.发光和感光单元采取分立元器件控制,从而使得器件成本较高,加工复杂;同时需要较多的控制信号,使得PCB布板难度变大。
[0012]2.单点触摸控制方法无法实现多点触摸,使得应用存在缺陷;多点触摸控制方案需要多个ADC进行采样转换,而且LED曝光电流巨大,增加系统的功耗和硬件成本。
[0013]3.PD所有输出都在PCB上连在一起,信号线跨距很大,而且该线为模拟信号线,非常容易受干扰。
[0014]4.LED曝光时间ADC采样转换很短,很容易受系统的随机噪声干扰,在多点计算时容易出现不灵敏或误触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1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从而解决了器件成本高,PCB布板复杂,系统功耗较大,容易受干扰等居多问题。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7]定义控制触摸屏的级联芯片;所述级联芯片包括多个依次串行级联的芯片,每个芯片内部集成多个交错分布的LED和PD采样点;所述LED和PD采样点的数量与触摸屏大小相匹配;
[0018]选定LED的发光角度及PD采样点的接收角度,使得选定的LED在曝光时其对应的PD采样点能够接收到曝光,在对所有LED进行逐次曝光后,经由能够接收到曝光的PD采样点进行采样及ADC转换,并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通过级联方式发送至CPU;
[0019]CPU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与预先采集的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获得的变化量确定触摸屏的触摸情况。
[0020]优选的,所述采集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包括:CPU发起帧同步指令后,所有LED关闭,随后所有PD采样点进行采样及ADC转换,将转换后的无曝光数据送给CPU保存,作为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
[0021]进一步地,所述CPU发起帧同步指令之前还包括:
[0022]根据CPU发起的地址配置指令进行芯片地址配置,使得每颗芯片获得对应的芯片地址;
[0023]根据CPU发起的读写指令配置芯片内部寄存器,控制芯片内部寄存器读写参数符合屏检测要求。
[002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CPU发起的地址配置指令进行芯片地址配置,使得每颗芯片获得对应的芯片地址包括:
[0025]为每个芯片配置一个相应的地址,所述芯片中设有数据输入端DI和数据输出端DO;
[0026]在无功能指令下,芯片经由DO输出DI接收的数据,当接收C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多点触摸检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定义控制触摸屏的级联芯片;所述级联芯片包括多个依次串行级联的芯片,每个芯片内部集成多个交错分布的LED和PD采样点;所述LED和PD采样点的数量与触摸屏大小相匹配;选定LED的发光角度及PD采样点的接收角度,使得选定的LED在曝光时其对应的PD采样点能够接收到曝光,在对所有LED进行逐次曝光后,经由能够接收到曝光的PD采样点进行采样及ADC转换,并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通过级联方式发送至CPU;CPU将ADC转换的结果数据与预先采集的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获得的变化量确定触摸屏的触摸情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包括:CPU发起帧同步指令后,所有LED关闭,随后所有PD采样点进行采样及ADC转换,将转换后的无曝光数据送给CPU保存,作为PD采样点的本底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U发起帧同步指令之前还包括:根据CPU发起的地址配置指令进行芯片地址配置,使得每颗芯片获得对应的芯片地址;根据CPU发起的读写指令配置芯片内部寄存器,控制芯片内部寄存器读写参数符合屏检测要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CPU发起的地址配置指令进行芯片地址配置,使得每颗芯片获得对应的芯片地址包括:为每个芯片配置一个相应的地址,所述芯片中设有数据输入端DI和数据输出端DO;在无功能指令下,芯片经由DO输出DI接收的数据,当接收CPU发起的指令时,DO输出指令相对应的数据,待相应数据输出完成后,继续输出DI接收的数据;当第一芯片收到CPU发起的地址配置指令及起始地址时,将接收的起始地址加1再从第一芯片的数据输出端DO1输出,当CPU发出两个相同的地址,第一芯片确认收到两个相同的地址后,将收到的地址加1作为第一芯片的芯片地址,传输给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的数据输入端DI2依次收到地址配置指令,起始地址,地址1,地址1;通过所述第二芯片的DO2依次送出地址配置指令,起始地址,地址1,地址2,然后再送出地址2;当连续接收到两次地址2,第二芯片锁定为地址2,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颗芯片n的数据输入端DIn依次收到地址配置指令,地址0,地址1,地址2,地址3...地址(n

1),地址(n

1);将连续两次收到的地址(n

1),芯片n锁定为地址n,通过芯片n的数据输出端DOn依次输出地址配置指令,再是地址0,地址1,地址2,地址3...地址(n

1),地址n,地址n;当CPU接收到两次地址n时,完成n个芯片的地址配置;其中,n为芯片的总量。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芯片内部寄存器包括:定义写指令为(指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贵曾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敏锐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