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163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仿生人工鱼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包括漂浮结构以及插杆,漂浮结构的下方连接有多个固定绳,固定绳的上端与漂浮结构连接,固定绳上设有多组用于粘附鱼卵及微生物的粘附基质;插杆插设在河流中,河插杆具有置于河流中的中部段,插杆的上端形成上延段;中部段上设有多个移动摄像头,多个移动摄像头沿着中部段的轴向间隔布置;固定绳上的粘附基质为鱼类创造仿自然生境,实现使鱼类产卵、觅食、栖息、庇护为一体,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境环境,其利用漂浮结构悬浮在河流中,设置在插杆上的多个移动摄像头则可以实时监控仿生人工鱼礁的图像视频,为管理、监控等提供可视化的实时图像视频。监控等提供可视化的实时图像视频。监控等提供可视化的实时图像视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仿生人工鱼礁的
,具体而言,涉及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电工程建设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通道阻隔、水库淹没、人工径流调节、水温结构变化、施工和移民安置等,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0003]针对水电工程建设所带来的问题,目前,实施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已成为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工程之一,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坝的建设终究阻断了原有河流的水流连续性,改变了库区及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其中,包括改变了河流的泥沙传输特性,导致河床冲淤过程和河流形态等天然特性改变,促进河岸植被演替进程、阻碍甚至阻断鱼类的自然溯游通道,从而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栖息地分布以及相应的生态功能。
[0004]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坝的建设使得江河生境片段化,湖泊化生境多样性受到破坏,鱼类栖息地丧失或减少,鱼类产卵场所遭到破坏,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在实施对河流生境恢复和保护期间,有必要为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上随河流上下浮动且呈柔性的漂浮结构以及呈纵向布置的插杆,所述漂浮结构呈网状;所述漂浮结构的下方连接有多个置于河流中的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上端与漂浮结构连接,所述固定绳的下端朝下延伸,且呈空置状布置,所述固定绳上设有多组用于粘附鱼卵及微生物的粘附基质;所述插杆插设在河流中,所述插杆的底部固定插入在河流的河床中,所述河插杆具有置于河流中的中部段,所述插杆的上端延伸至河流的上方,形成上延段;所述中部段上设有多个无线且沿着中部段的轴向移动的移动摄像头,多个所述移动摄像头沿着中部段的轴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移动摄像头沿着中部段的周向错位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结构包括多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浮球,多个所述大浮球呈平面点阵式间隔布置,相邻的大浮球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绳连接;多个环绕布置的大浮球与连接绳之间围合形成网状区域,所述插杆的上端穿过网状区域;所述网状区域中设有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片,所述漂浮片的形状与网状区域的形状对应一致,所述网状结构外周的多个大浮球分别与漂浮片的外周铰接,所述插杆的上端活动自下而上穿过漂浮片的中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片的中部设有中间孔,所述漂浮片的上表面朝上延伸有上套筒,所述漂浮片的上表面朝下延伸有下套筒,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分别环绕在中间孔的外周布置;所述上延段活动穿过上套筒,且与上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中部段活动穿过下套筒,且与下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插杆与中间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段上设有沿着中部段轴向延伸的轨道,所述移动摄像头活动连接在轨道上;所述移动摄像头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杰陈文龙李杰王建国朱小平郭伟雷列辉吴倩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