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37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包括:应力锥本体,所述应力锥本体内设有安装腔体;锥半导电内体,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内壁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接触区域;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安装腔体连接;接头半导电体,所述接头半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装配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可从所述安装腔体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所覆盖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适应范围。术方案可以提高适应范围。术方案可以提高适应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应力锥
,具体涉及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随着电缆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缆使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从而电缆的连接结构也越来越多了,其中包括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
[0003]但是,现有的大多数的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内部装配位置过长或过短,从而会引发爬电或击穿,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使用适应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旨在提高适应范围。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0006]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包括:
[0007]应力锥本体,所述应力锥本体内设有安装腔体;
[0008]锥半导电内体,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内壁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接触区域;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安装腔体连接;
[0009]接头半导电体,所述接头半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装配连接;
[0010]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可从所述安装腔体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所覆盖的接触面积。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外侧。
[0012]优选的,所述锥半导电内体选用圆柱型锥半导电内体;并且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一侧端设有圆角。
[0013]优选的,所述应力锥本体外壁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接地孔。
[0014]优选的,所述应力锥本体包括横向体和与所述横向体连接的纵向体;所述纵向体用于与所述锥半导电内体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包括横向腔体和纵向腔体,所述横向腔体位于所述横向体的内部;所述纵向腔体位于所述纵向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横向腔体与所述纵向腔体相互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横向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纵向腔体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为腔体直径自所述应力锥本体外部朝向所述第二腔体减小的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腔体直径自所述朝向所述应力锥本体外部增大的腔体。
[0017]优选的,所述横向体包括第一外保护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内保护层,所述第一外保护层覆盖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壁,所述第一内保护层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至少部分结构上。
[0018]优选的,所述纵向体包括第二外保护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内保护层,所述第二外保护层覆盖连接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壁,所述第二内保护层连接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内壁的部分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内保护层与所述接头半导电体的至少部分结构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纵向腔体包括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横向腔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腔体为腔体直径相同的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为腔体直径由所述第四腔体朝向所述横向腔体减小的腔体。
[002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锥半导电内体可活动连接安装腔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使得第一接触区域所覆盖的接触面积发生调整,从而使得锥半导电内体更好地与接头半导电体装配,避免装配位置过长或过短引发爬电或击穿,降低电气性能,进而提高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的锥半导电内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的应力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1

应力锥本体;101

第一腔体;102

第二腔体;103

第三腔体;104

第四腔体;11

横向体;111

第一外保护层;112

第一绝缘层;113

第一内保护层;12

纵向体;121

第二外保护层;122

第二绝缘层;123

第二内保护层;2

锥半导电内体;21

第一接触面;211

第一接触区域;22

第二接触面;221

第一倒角;3

接头半导电体;4

档环;5

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技术提出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
[0031]如图1

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包括:
[0032]应力锥本体1,所述应力锥本体1内设有安装腔体;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锥本体,所述应力锥本体内设有安装腔体;锥半导电内体,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内壁设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上设有第一接触区域;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安装腔体连接;接头半导电体,所述接头半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装配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面可从所述安装腔体的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所覆盖的接触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半导电内体选用圆柱型锥半导电内体;并且所述锥半导电内体的一侧端设有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本体外壁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接地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本体包括横向体和与所述横向体连接的纵向体;所述纵向体用于与所述锥半导电内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力锥电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包括横向腔体和纵向腔体,所述横向腔体位于所述横向体的内部;所述纵向腔体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安普宏商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