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阀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31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废水阀及净水器,其中,所述废水阀包括阀体和端盖。所述阀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端盖盖合所述阀体;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节流流道,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通过所述节流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废水阀,能够解决废水阀在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塞的问题。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阀及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特别涉及一种废水阀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废水阀是净水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核心零部件,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及时排出净水器在过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目前,市面上的废水阀通常在阀体内设置有微孔作为废水孔,并通过废水孔来控制废水的流量大小。然而,通过废水阀的流体介质往往具有水垢和结晶体等杂质,废水孔设置在阀体上,水垢和结晶体等杂质容易造成废水孔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废水阀,旨在解决废水阀在运行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废水阀,所述废水阀包括阀体和端盖。所述阀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端盖盖合所述阀体;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节流流道,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通过所述节流流道连通。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阀体适配安装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有凹槽,所述端盖设有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入口和所述流道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阀体的外壁面围合形成所述节流流道。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所述凹槽呈弯曲设置。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沿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往返曲折延伸,并在所述废水阀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为多层。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中废水的密度为ρ,所述废水阀中废水的节流面积为S,所述阀体的沿程阻力系数为K1,单层所述凹槽的沿程阻力系数为K2,所述阀体的局部阻力系数为M1,单层所述凹槽的局部阻力系数为M2,则常数A=ρ(K1+M1)/(2*S2*3.6*10
15
),常数B=ρ(K2+M2)/(2*S2*3.6*10
15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压差为

p,所述凹槽的层数为N,所述废水的流量为Q,则Q2=

p/(A+BN)。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为H,所述凹槽的宽度为D1,多层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为D2,则H≥N*D1+(N+1)*D2。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具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入水口设于所述进水腔,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阀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流道入口对接,以使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节流流道连通。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还设有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的一端开设于所述阀体的外壁面,并与所述流道出口对接,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腔。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还包括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腔。
[0013]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阀芯组件打开所述出水腔时,所述进水口到所述出水口之间具有通过所述节流流道的第一路径,以及依次通过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腔、所述出水腔、所述出水口的第二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路径的长度。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还包括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阀体,所述线圈组件内设置有电感线圈和芯铁,所述电感线圈设置在所述线圈组件上,所述芯铁位于所述电感线圈内,用于与所述阀芯组件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水腔。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线圈组件、所述阀体和所述端盖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固定孔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线圈组件、所述阀体和所述端盖固定连接。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阀体和所述端盖之间。
[00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净水器本体和废水阀,所述废水阀设置于所述净水器本体内,所述废水阀包括阀体和端盖。所述阀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端盖盖合所述阀体;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节流流道,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通过所述节流流道连通。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器为净水机、净饮机或者直饮机中的任意一种。
[001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给废水阀设置一个端盖,该端盖可以盖合阀体,在端盖上形成有节流流道,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进水腔后,由进水腔流向节流流道,然后废水通过节流流道流至出水腔,并最终由出水口流出,该节流流道具有一定的长度。传统的废水阀,通常在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直接开设有漏水孔,通过该漏水孔将废水排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端盖上开设具有一定长度的节流流道,使得在同一废水流量下,节流流道的截面面积可以做的更大一些,据此,可以防止废水阀发生堵塞,同时提升废水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废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废水阀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3为图1中废水阀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4为图2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2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图6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中沿B

B线的剖视图;
[0029]图9为图1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图9中沿C

C线的剖视图;
[0031]图11为图4中沿D

D线的剖视图;
[0032]图12为图6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图6中的结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号说明:
[003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废水阀200端盖100阀体210节流流道110进水口220容纳腔120出水口221凹槽130进水腔230流道入口140出水腔240流道出口141漏水孔300阀芯组件150第一进水孔400线圈组件151第一入水口410电感线圈152第一出水口420芯铁160第二进水孔430支撑弹簧170进水管500固定件180出水管600固定孔190封水口700密封圈
[0036]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水口连通;以及端盖,所述端盖盖合所述阀体;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节流流道,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通过所述节流流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阀体适配安装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有凹槽,所述端盖设有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所述流道入口和所述流道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阀体的外壁面围合形成所述节流流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所述凹槽呈弯曲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往返曲折延伸,并在所述废水阀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为多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阀中废水的密度为ρ,所述废水阀中废水的节流面积为S,所述阀体的沿程阻力系数为K1,单层所述凹槽的沿程阻力系数为K2,所述阀体的局部阻力系数为M1,单层所述凹槽的局部阻力系数为M2,则常数A=ρ(K1+M1)/(2*S2*3.6*10
15
),常数B=ρ(K2+M2)/(2*S2*3.6*10
15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的压差为

p,所述凹槽的层数为N,所述废水的流量为Q,则Q2=

p/(A+BN)。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为H,所述凹槽的宽度为D1,多层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为D2,则H≥N*D1+(N+1)*D2。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具有第一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济鹏郑跃东周军汤诗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