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24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包括里层与表层,所述里层与表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粘合层,所述里层与表层由纱线一、纱线二均匀交替缠绕形成的主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纱线一包括长丝纤维束与导电纱,所述长丝纤维束为平行排列,所述导电纱螺旋缠绕于长丝纤维束外侧,所述纱线二包括包缠纱与芯纱,所述包缠纱缠绕于芯纱外周,所述包缠纱外侧设有绒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层的双罗纹组织且导电纱混纺编入纱线中,有效解决了面料保暖性、抗静电性不良问题。抗静电性不良问题。抗静电性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纬编针织面料作为服饰的主要面料之一,大多是以涤纶丝、锦纶丝或棉纱、毛纱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罗纹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纬编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与弹力,织物手感柔软舒适,不易起皱,但是其吸湿性相对较差,在穿着过程中极易产生静电。尤其是冬季的衣物,由于湿度较低,纱线之间的摩擦、面料之间的摩擦会使得面料的静电现象更加严重,同时冬季服装对面料的保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通过设置双层的双罗纹组织且导电纱混纺编入纱线中,有效解决了面料保暖性、抗静电性不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包括里层与表层,所述里层与表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粘合层,所述里层与表层由纱线一、纱线二均匀交替缠绕形成的主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纱线一包括长丝纤维束与导电纱,所述长丝纤维束为平行排列,所述导电纱螺旋缠绕于长丝纤维束外侧,所述纱线二包括包缠纱与芯纱,所述包缠纱缠绕于芯纱外周,所述包缠纱外侧设有绒毛。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与表层采用第一路与第二路循环编织,所述第一路为上针与下针交替成圈编织,所述第二路为下针与上针交替成圈编织,所述第一路与第二路成圈位置相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双罗纹组织,较单面组织保暖性更好。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与表层通过中间层粘合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丝纤维束为100D/36F锦纶长丝纤维束。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纱为以铜、银镍、镉的硫化物、碘化物、氧化物为导电材料的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金属化合物为导电材料,有助于提升面料的抗静电性能。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缠纱为棉纤维包缠纱。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减少面料的静电效应,同时棉纤维的绒毛能够增加面料保暖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纱为20D氨纶纤维纱。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纱线一与纱线二均匀交替缠绕形成主纱线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一定的弹性及保暖度;通过粘合的方式复合的表层、里层均为双罗纹组织,面料为双层的双罗纹组织,更加厚实,保暖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的纱线放大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的编织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的剖视图。
[0021]图中:第一路1、第二路2、纱线一3、长丝纤维束31、导电纱32、纱线二4、包缠纱41、芯纱42、绒毛43、里层5、中间层6、表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图3所示,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包括里层5、中间层6与表层7,其中里层5与表层7由纱线一3与纱线二4编织而成,中间层6上侧为里层5,中间层6下侧为表层7,中间层6为热熔胶粘合层,里层5、表层7通过中间层6粘合连接。双层面料复合能够增加面料的保暖性能。
[0024]里层5、与表层7均为双罗纹组织,具体为:采用第一路1与第二路2循环编织,第一路1与第二路2为上针与下针相对配置,第一路1为上针与下针交替成圈编织,第二路2为下针与上针交替成圈编织,第一路1与第二路2成圈位置相反。双罗纹组织较为厚实,保暖性好,并且抗脱散性好,不易卷边,适用于冬季衣物。
[0025]纱线一3与纱线二4均匀交替缠绕形成主纱线,纱线一3包括长丝纤维束31与导电纱32,其中,长丝纤维束31呈平行排列,采用100D/36F锦纶长丝纤维组合而成;导电纱32螺旋缠绕于长丝纤维束31外侧,导电纱32为以铜、银镍、镉的硫化物、碘化物、氧化物为导电材料的导电型金属化合物纤维。100D锦纶纤维较粗,通过36根单丝组合,使得纱线一3较粗;导电纱32缠绕于长丝纤维束31既能防止长丝纤维束31脱散,又能增加纱线一3的强度,同时导电纱32采用金属化合物为导电材料,通过混合纺丝法、吸附法或化学反应法制成,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
[0026]纱线二4包括包缠纱41、芯纱42与绒毛43,包缠纱41缠绕于芯纱42外周,包缠纱41外侧设有绒毛43,包缠纱41为棉纤维包缠纱,棉纤维为短纤维,因此在包缠过程中会产生毛羽,也就是绒毛43,绒毛43的存在能够增加面料的保暖性,芯纱42为20D氨纶纤维纱,20D氨纶纤维纱较细腻,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增加面料的弹性。
[0027]纱线一3主要用于增加面料的强度与抗静电效果;纱线二4主要用于增加面料的手感弹性以及保暖性,里层5、表层7均采用缠绕的纱线一3与纱线二4进行编织,使得面料正反面具有相同的抗静电效果。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里层(5)与表层(7),所述里层(5)与表层(7)之间设有中间层(6),所述中间层(6)为粘合层,所述里层(5)与表层(7)由纱线一(3)、纱线二(4)均匀交替缠绕形成的主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纱线一(3)包括长丝纤维束(31)与导电纱(32),所述长丝纤维束(31)为平行排列,所述导电纱(32)螺旋缠绕于长丝纤维束(31)外侧,所述纱线二(4)包括包缠纱(41)与芯纱(42),所述包缠纱(41)缠绕于芯纱(42)外周,所述包缠纱(41)外侧设有绒毛(43)。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静电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5)、与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旦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杰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