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引流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09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包括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连接部,设置于外套管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连接部上具有与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内穿管,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经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间隙穿套于外套管内,内穿管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内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第一对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轻松抽吸患者体腔或切口内的积液,并能避免吸液孔堵塞,预防体腔或切口部位感染。或切口部位感染。或切口部位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洗引流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后,由于创面渗血、渗液,或术后体腔内组织坏死、脂肪液化等原因,容易在体腔或切口内形成积液;积液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此需将积液充分的引流出来,以避免体腔和切口感染,从而促进组织愈合和患者恢复。现有术后引流管的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一个单腔通管,外端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进行吸引,其引流效果不佳,对于坏死组织或凝血块等,极易粘在引流管内壁上,导致引流管堵塞、引流不畅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包括:
[0006]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在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
[0007]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为下端封口的柔性管体,在其管壁上自下而上呈螺旋状均匀间隔排布有多个吸液孔;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其内具有一与外套管的内侧腔道相连通的连接通道,且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螺纹连接头端、第二螺纹连接头端和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内穿管,为下端开口的柔性管体,经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间隙穿套于所述外套管内,在所述内穿管的管壁下端靠近开口处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所述内穿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连接头端适配螺接的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的上端设置有与内穿管内侧腔道相连通的第四螺纹连接头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头端、所述第三螺纹连接头端和所述第四螺纹连接头端均螺接封盖有密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为100~600mm,所述内穿管的长度与所述外套管相匹配,且当所述第一对接头适配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头上时所述内穿管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外套管内侧腔道的靠近下端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为6~30mm,所述内穿管的外径为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吸液孔的垂直间距为2~20mm,所述引流孔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引流孔距所述内穿管下端的距离为0.5~2mm。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所述的冲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聿铭傅荣堃杨战锋李冉冉陈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