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角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812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角分离器,它包括左式分离器和右式分离器,左式手柄部的一端通过左式过渡部与第二左式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左式连接部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左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左式头部固定连接,右式手柄部的一端通过右式过渡部与第二右式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右式连接部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右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右式头部固定连接,左式头部和右式头部呈光滑圆钝的弧状,左式手柄部的另一端与右式手柄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右式操作,避免单个分离器操作导致的分离盲区,最大范围地打开房角,保证患者达到最大的降压幅度,提高分离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角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房角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人眼的角膜与虹膜之间的夹角叫房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房角,它由前后壁和两壁所夹的隐窝组成。房角内有小梁网等重要结构,小梁网是房水流出的通道,若周边部角膜虹膜相互接触甚至粘连,该通道堵塞,即房角关闭,将导致房水流出受阻,眼内压力因房水的积聚而升高,最终形成青光眼。
[0003]青光眼的治疗分为药物、激光和手术三种,目的均是为了降低眼压。一直以来,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的不二选择,但因术中穿透前房,眼压突然下降而导致浅前房、低眼压,白内障加重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房角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粘连的房角经分离后可以恢复其引流房水的功能,从而降低眼压,房角分离术已然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主流术式,因此,房角分离的工具对于房角分离的效果至关重要。
[0004]目前,房角分离主要采用两种器械,一种是白内障摘除术中常规使用的撕囊颞,另一种是将周边虹膜从房角钝性分离下的分离器。撕囊颞通过抓捏并向瞳孔中心牵拉将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分离,术中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且撕囊颞尖端抓捏根部虹膜会损伤到瞳孔扩约肌,导致术后瞳孔扩大,患者眩光,视力下降。小梁网呈360
°
分布,全周均有引流作用,开放的范围越大,降眼压效果越好,而将房角钝性分离的分离器由于角度问题不能够作用于全周的虹膜,并打开全周的小梁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房角分离器,便于分离全周房角。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房角分离器,它包括左式分离器和右式分离器,左式分离器包括左式手柄部、左式过渡部、第二左式连接部、第一左式连接部和左式头部,左式手柄部的一端通过左式过渡部与第二左式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左式连接部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左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左式头部固定连接,左式头部)呈光滑圆钝的勺状,右式分离器包括右式手柄部、右式过渡部、第二右式连接部、第一右式连接部和右式头部,右式手柄部的一端通过右式过渡部与第二右式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右式连接部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右式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右式头部固定连接,右式头部呈光滑圆钝的勺状,左式手柄部的另一端与右式手柄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08]在本装置中,左式手柄部上与右式手柄部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形凸台,右式手柄部上与左式手柄部连接的一端设有圆柱形槽,圆形凸台与圆柱形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0009]作为优选,圆形凸台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圆柱形槽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
[0010]具体地,第一右式连接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右式连接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150
°
,第一左式连接部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左式连接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150
°

[0011]左式头部或右式头部的厚度为0.097~0.103mm,左式头部或右式头部的宽度为0.5~0.7mm,左式头部或右式头部的长度为1.7~1.9mm。
[0012]作为优选,第二左式连接部或第二右式连接部为圆柱状细杆,第一左式连接部或第一右式连接部为圆台状细杆,左式过渡部或右式过渡部为圆台状。
[0013]进一步地,左式手柄部或右式手柄部为柱状杆,左式手柄部或右式手柄部的直径为5.2mm,左式手柄部或右式手柄部的长度为50mm。
[0014]此外,左式手柄部或右式手柄部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槽。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0016](1)左式头部和右式头部呈圆钝的弧状,表面光滑,既可以与房角的空间弧度相贴合,又不会损伤眼部组织;
[0017](2)左右式操作,避免单个分离器操作导致的分离盲区,利用双向角度的优势,最大范围地打开房角,保证患者达到最大的降压幅度;
[0018](3)设计巧妙,既可以左右式分离器合并使用,又可以分开单独使用,操作方便,提高分离效率;
[0019](4)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4]图5为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中:1

左式分离器;2

右式分离器;3

左式手柄部;4

右式手柄部;5

左式过渡部;6

右式过渡部;7

左式头部;8

右式头部;9

第一左式连接部;10

第一右式连接部;11

第二左式连接部;12

第二右式连接部;13

防滑槽;14

圆形凸台;15

圆柱形槽;16

外螺纹;17

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8]如图1

6所示,本技术它包括有左式分离器1和右式分离器2,左式分离器1包括左式手柄部3、左式过渡部5、第二左式连接部11、第一左式连接部9和左式头部7,左式手柄部3的一端通过左式过渡部5与第二左式连接部11的一端连接,第二左式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第一左式连接部9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左式连接部9的另一端与左式头部7固定连接,左式头部7呈光滑圆钝的弧状,右式分离器2包括右式手柄部4、右式过渡部6、第二右式连接部12、第一右式连接部10和右式头部8,右式手柄部4的一端通过右式过渡部6与第二右
式连接部12的一端连接,第二右式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第一右式连接部10的一端呈钝角连接,第一右式连接部10的另一端与右式头部8固定连接,右式头部8呈光滑圆钝的弧状,左式手柄部3的另一端与右式手柄部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0029]在一种方案中,左式手柄部3上与右式手柄部4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形凸台14,右式手柄部4上与左式手柄部3连接的一端设有圆柱形槽15,圆形凸台14与圆柱形槽15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圆形凸台1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16,圆柱形槽15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7,外螺纹16与内螺纹17相匹配,通过内外螺纹相互配合连接。
[0030]在另一种方案中,左式手柄部3上与右式手柄部4连接的一端设有圆柱形槽15,右式手柄部4上与左式手柄部3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形凸台14,圆形凸台14与圆柱形槽15的形状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角分离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左式分离器(1)和右式分离器(2),所述左式分离器(1)包括左式手柄部(3)、左式过渡部(5)、第二左式连接部(11)、第一左式连接部(9)和左式头部(7),所述左式手柄部(3)的一端通过所述左式过渡部(5)与所述第二左式连接部(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左式连接部(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左式连接部(9)的一端呈钝角连接,所述第一左式连接部(9)的另一端与所述左式头部(7)固定连接,所述左式头部(7)呈光滑圆钝的弧状,所述右式分离器(2)包括右式手柄部(4)、右式过渡部(6)、第二右式连接部(12)、第一右式连接部(10)和右式头部(8),所述右式手柄部(4)的一端通过所述右式过渡部(6)与所述第二右式连接部(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右式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右式连接部(10)的一端呈钝角连接,所述第一右式连接部(10)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式头部(8)固定连接,所述右式头部(8)呈光滑圆钝的弧状,所述左式手柄部(3)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式手柄部(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角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左式手柄部(3)上与所述右式手柄部(4)连接的一端设有圆形凸台(14),所述右式手柄部(4)上与所述左式手柄部(3)连接的一端设有圆柱形槽(15),所述圆形凸台(14)与所述圆柱形槽(15)的形状大小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角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圆形凸台(1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亚袁志兰梁慷孙红顾刘伟孙贞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