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用导电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47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00
一种吸尘器用导电吸管,包括外管、内管、塑料接头、电源导线,所述内管套接于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外管的两端与塑料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第一几何中心与外管的第二几何中心沿导电吸管的长度方向平行设且具有一偏心值;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电源导线从该容置空间轴向贯通设置。本方案采用两个单腔体的管材套接结构,以解决导电吸尘管的支撑、力臂作用,吸尘管路通道作用,电源导线贯通连接作用;各区域功能相对独立,且结构简单,最大程度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从而大大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内管作为提供吸尘管路用,减少吸尘时内壁摩擦吸塑,从而降低空气阻力,使吸力能量损失减少。减少。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用导电吸管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配套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用导电吸管。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一般包括吸尘器主机、滤尘器、集尘桶、吸管、地刷吸头等,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吸管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过滤尘器的过滤后,灰尘等杂物滞留在集尘桶内,过滤净化后的空气,再由风机的出风口排出。随着吸尘器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发展,地刷吸头处需要为滚刷、照明提供电力,因此需要将吸管设计成具备导电功能的结构。
[0003]而现有的具备导电功能的吸管,均采用二个腔体铝合金挤出型材管体,一个腔体走电源导线,另一个腔体作吸尘管路,在应用时有将走电源导线的腔体设置于管体外侧的,也有将走电源导线的腔体设置于管体内侧的,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有以下缺陷:1、这样的设置造成对管体型材的加工难度加大,二个腔体管材,在挤出加工过程中模具工头容易摆动,使供料不稳定,造成管材壁厚不均,形状不规则,从而大大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增加产品制造成本;2、假如采用将走电源导线的腔体设置于管体内侧的,则会在吸尘管路的腔体内部再增加一个腔体,使得空气流动容易造成涡流,增加风阻,从而造成吸尘风力的能量损失。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吸尘器用导电吸管,用于解决现有导电吸管结构存在的制作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可能存在吸尘能量损失等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用导电吸管,该导电吸管具备外管、内管、塑料接头、电源导线;其中,
[0007]所述外管为用于提供支撑、力臂作用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刚性管状结构,所述外管具有位于轴向方向的第一几何中心;
[0008]所述内管为用于提供吸尘管路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管状结构,所述内管具有位于轴向方向的第二几何中心;
[0009]所述塑料接头为用于固定在所述外管和内管两端的结构,位于两端的所述塑料接头的一侧与外管和内管固定连接,另一侧各自设有用于联通吸尘器主机与地刷吸头之间电路作用的母端子插座、公端子插头,并通过内管贯通吸尘器主机与地刷吸头之间的吸尘管路;
[0010]所述电源导线为一导电线缆,所述电源导线的一端连接母端子插座、另一端连接公端子插头;
[0011]所述导电吸管被配置成:所述内管套接于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外管的两端与塑料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第一几何中心与外管的第二几何中心沿导电吸管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第一几何中心与第二几何中心之间具有一偏心值;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电源导线从该容置空间轴向贯通设置。
[0012]本技术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单腔体的管材套接结构,以解决导电吸尘管的支撑、力臂作用,吸尘管路通道作用,电源导线贯通连接作用;各区域功能相对独立,且结构简单,最大程度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从而大大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内管作为提供吸尘管路用,减少吸尘时内壁摩擦系数,从而降低空气阻力,最大程度减少吸力能量损失。
[0014]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为塑料挤出型材,所述内管的形状为圆形,其中,内管采用ABS、PVC等塑料挤出型材为最佳选择,采用圆形管材,吸尘功效最高,圆形管路产生的空气涡流小,内壁摩擦系数小,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空气阻力,使吸力能量损失最小。
[0015]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为铝合金挤出型材,外管也为圆形管材,外管与内管的偏向设置方便、定位标准,采用铝合金挤出型材,重量轻、强度高。
[0016]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几何中心与第二几何中心之间的偏心值为1~3毫米,以使容置空间的间隙足够电源导线穿过,且能适用于市面上常用规格的导电线缆。
[0017]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截面形状看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具有最大间隙处和最小间隙处,电源导线可以布置在最大间隙处和最小间隙处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电源导线被布置在所述最大间隙处,从而配合吸尘器的合理结构布置。
[0018]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和内管均为圆形的管状结构;所述外管外径为φ32~φ40毫米、壁厚为0.5~1.0毫米;所述内管外径为φ22~φ30毫米、壁厚为0.5~1.0毫米;采用上述设置,用以适用于市面上大部分的吸尘器。
[0019]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与接头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也可采用其他已知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20]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1]10.在本技术中,术语“中心”、“前”、“后”、“轴向”、“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装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2]1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方案中,采用两个单腔体的管材套接结构,以解决导电吸尘管的支撑、力臂作用,吸尘管路通道作用,电源导线贯通连接作用;各区域功能相对独立,且结构简单,最大程度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从而大大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内管作为提供吸尘管路用,减少吸尘时内壁摩擦吸塑,从而降低空气阻力,使吸力能量损失减少。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吸尘器用导电吸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以上附图各部位表示如下:
[0028]1 外管
[0029]11 第一几何中心
[0030]2 内管
[0031]21 第二几何中心
[003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用导电吸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吸管具备外管(1)、内管(2)、塑料接头(4)、电源导线(3);其中,所述外管(1)为用于提供支撑、力臂作用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刚性管状结构,所述外管(1)具有位于轴向方向的第一几何中心(11);所述内管(2)为用于提供吸尘管路且具有一中空腔体的管状结构,所述内管(2)具有位于轴向方向的第二几何中心(21);所述塑料接头(4)为用于固定在所述外管(1)和内管(2)两端的结构,位于两端的所述塑料接头(4)的一侧与外管(1)和内管(2)固定连接,另一侧各自设有用于联通吸尘器主机与地刷吸头之间电路作用的母端子插座、公端子插头,并通过所述内管(2)贯通吸尘器主机与地刷吸头之间的吸尘管路;所述电源导线(3)为一导电线缆,所述电源导线(3)的一端连接母端子插座、另一端连接公端子插头;所述导电吸管被配置成:所述内管(2)套接于外管(1)的内部,所述内管(2)、外管(1)的两端与塑料接头(4)固定连接,所述外管(1)的第一几何中心(11)与外管(1)的第二几何中心(21)沿导电吸管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第一几何中心(11)与第二几何中心(21)之间具有一偏心值;所述外管(1)的内壁和内管(2)的外壁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好洁清洁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