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热交换系统,此热交换系统包含高温级和低温级两套独立系统,需求低温工况时,高温级系统和低温级系统同时运行;需求中温工况时,高温级系统和低温级系统分别制取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混合制取中温流体;需求高温工况时,单独运行高温级系统。
[0003]由于控制逻辑的限制,此系统并没有将高温级和低温级两套独立系统融为一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低温、中温、高温切换迟钝,切换使用的零部件易损坏,更换损坏零部件繁琐等问题。
[0004]同时由于没有将高温级和低温级两套独立系统融为一体,使用了较多的储液罐、电磁阀、针阀等零部件,导致热交换系统的臃肿,体积大,安装维修等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达到了高、中、低温无需切换并使用同一套制冷系统的目的,不仅减少了热交换系统所需的零部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CW系统(100)、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低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300)和循环液系统(400)组成的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所述PCW系统(100)用于输入厂务冷却水并与冷媒进行换热带走冷媒中的热量后再回到PCW系统(100)中的回水系统中;所述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用于与PCW系统(100)输入的厂务冷却水进行换热后降低冷媒压力、调整冷媒流量,并与低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300)中冷媒进行换热,使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所述低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300)用于吸收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中冷媒的冷量使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中的冷媒变为低压气体,并与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中冷媒进行换热后降低冷媒压力、调整冷媒流量,使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所述循环液系统(400)用于吸收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和低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300)中冷媒的冷量进行降温,并对循环液系统(400)中的流体温度微调后供给客户端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W系统(100)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过滤器(17)、冷凝器(18)、第一手阀(19)和压力控制阀(20);所述过滤器(17)的出液端与冷凝器(18)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冷凝器(18)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一手阀(19)和压力控制阀(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侧压缩机冷媒制冷系统(200)包括第一压缩机(21)、第一压力开关(22)、第一高压压力表(23)、第一高压压力传感器(24)、第一视液镜(25)、第一电子膨胀阀(26)、第二电子膨胀阀(27)、第三电子膨胀阀(28)、预冷器(29)、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30)和第一低压压力表(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21)的一端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高压压力表(23)、第一高压压力传感器(24)和第二电子膨胀阀(27)相连,另一个支路与冷凝器(18)相连;所述冷凝器(18)通过管路与第一视液镜(25)相连后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三电子膨胀阀(28)和预冷器(29)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27)的末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28)出液端连通,另一个支路从第一视液镜(25)的后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26)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26)的出液端与预冷器(29)的出液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26)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低压压力传感器(30)、第一低压压力表(31)以及第一压缩机(21)的冷媒进入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超低温高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2)通过管道并接在第一压缩机(21)的两个端口上,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2)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佳星,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亦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