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9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包括外壳、盒盖和单元电芯,所述外壳通过紧固螺钉与盒盖连接,所述单元电芯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单元电芯的顶端和底端均套接有帽盖,所述帽盖的侧表面开设有四个连通孔,四个连通孔分别位于帽盖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连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导片,所述帽盖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钉。该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通过单元电芯、帽盖、连通孔、螺纹孔、压紧螺钉和连接导片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对单元电芯进行维护更换的效果,解决了锂电池后期更换维护单元电芯不便的问题。便的问题。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为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一般锂电池主要由两大块构成,电芯和保护板,保护板主要由保护芯片、 MOS管、电阻、电容和PCB板等构成,其中电芯是储存电量的载体,而保护板则是充放电等控制锂电池工作的重要部分,锂电池如果没有保护板只有电芯,那么充放电时不能控制电流电压,就可能会瞬间烧毁甚至爆炸,所以保护板是安全使用锂电池的必要配置。
[0003]锂电池的电芯多为电芯组,由多个单元电芯连接而成,在使用18650等钢壳锂电池作为单元电芯时,需要先将所有单元电芯按一定的正负极顺序排列,待排列完成后,再通过点焊的方式将连接导片与不同单元电芯的正负极按一定顺序连通,接着将保护板与电芯组连接,并将其整体放入保护外壳内,便大体完成了锂电池的组装步骤,但该种组装方式,极不利于锂电池的后期维护,因为锂电池在发生电压降低或电流不稳时,大多只是因为电芯组内的单个单元电芯发生了损坏,所以只需将单个单元电芯拆除更换便可完成维修,但现有的单元电芯通过连接导片被焊接在一起,此时若想更换单个单元电芯,就必须将所有的连接导片拆除,再将损坏的单元电芯更换,之后,重新将连接导片与单元电芯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在整个更换过程中,不仅操作步骤繁琐,工作量大,而且频繁的点焊单元电芯正负极,很有可能会造成单元电芯的损坏,从而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具备便于对单元电芯进行维护更换的优点,解决了锂电池后期更换维护单元电芯困难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包括外壳、盒盖和单元电芯,所述外壳通过紧固螺钉与盒盖连接,所述单元电芯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单元电芯的顶端和底端均套接有帽盖,所述帽盖的侧表面开设有四个连通孔,四个连通孔分别位于帽盖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连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导片,所述帽盖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钉,所述压紧螺钉靠近单元电芯的一端与连接导片远离单元电芯的一侧抵持,所述连接导片远离帽盖的一侧与单元电芯的端面抵持。
[0008]优选的,所述单元电芯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套管为连杆与单元电芯的连接提供了中间过渡,当套管套接在单元电芯上后,连杆也与单元电芯连接为一体。
[0009]优选的,所述帽盖的内部与连杆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螺纹
连接有连接螺钉,上下两侧的帽盖通过连接螺钉与连杆连接为一体,从而使得上下两侧的帽盖、连杆和套管连为一体,进而将单元电芯固定在其内部,提前为后续的多个单元电芯组合做准备。
[0010]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侧表面开设有板槽,所述板槽的内部连接有连板,此时,相邻的连杆之间通过连板和板槽连接为一体,即相邻的单元电芯被连接为一体,从而起到了连接相邻单元电芯的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板槽前后两侧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槽的内部,连板与连杆在限位板与限位槽的共同作用下被连接为一体,两者无法分离,从而起到将相邻连杆连接为一体的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和保护板,环氧板可以对电芯组与外壳的间隙进行填充,同时还具有一定缓冲减震的作用,所述保护板通过导线与单元电芯连接,保护板则可以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避免电流过大或过小。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通过单元电芯、帽盖、连通孔、螺纹孔、压紧螺钉和连接导片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了便于对单元电芯进行维护更换的效果,解决了锂电池后期更换维护单元电芯不便的问题。
[0015]2、该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通过单元电芯、套管、连杆、连接槽、连接螺钉、板槽、连板、限位槽和限位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连板、限位板、板槽和限位槽的共同作用下,相邻的单元电芯能被快速拼接在一起,达到了快速拼接单元电芯,方便对单元电芯进行拆装的效果,解决了现有锂电池内的单元电芯组装为一体后,拆装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连板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外壳;2、盒盖;3、单元电芯;4、帽盖;5、连通孔;6、螺纹孔;7、压紧螺钉;8、连接导片;9、套管;10、连杆;11、连接槽;12、连接螺钉;13、板槽;14、连板;15、限位槽;16、限位板;17、环氧板; 18、保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包括外壳1、盒盖2和单元电芯3,外壳1通过紧固螺钉与盒盖2连接,外壳1与盒盖2均由高强度塑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震防撞性能,单元电芯3位于外壳1的内部,单元电芯3为18650锂电芯,18650是锂离
子电池的早期产品,其中 18表示直径为18mm,65表示长度为65mm,0表示为圆柱形电池,这种锂电池因具有重量轻、容量大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二得到了普遍应用,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17和保护板18,保护板18通过导线与单元电芯3连接,保护板18主要由保护芯片、MOS管、电阻、电容和PCB板等构成,单元电芯 3的顶端和底端均套接有帽盖4,帽盖4的侧表面开设有四个连通孔5,四个连通孔5分别位于帽盖4的前后左右四侧,且四个连通孔5的中心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连通孔5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导片8,相邻单元电芯3可以通过连接导片8进行连通,帽盖4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6,螺纹孔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钉7,每一个帽盖4均开设有五个螺纹孔6,每一个螺纹孔6的内部均配有一个压紧螺钉7,压紧螺钉7靠近单元电芯3的一端与连接导片8远离单元电芯3的一侧抵持,连接导片8远离帽盖4的一侧与单元电芯3的端面抵持。
[0023]单元电芯3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9,套管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 10,连杆10与套管9为一体化成型,帽盖4的内部与连杆10的内部均开设有连接槽11,连杆10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12,连杆10的侧表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包括外壳(1)、盒盖(2)和单元电芯(3),所述外壳(1)通过紧固螺钉与盒盖(2)连接,所述单元电芯(3)位于外壳(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电芯(3)的顶端和底端均套接有帽盖(4),所述帽盖(4)的侧表面开设有四个连通孔(5),四个连通孔(5)分别位于帽盖(4)的前后左右四侧,所述连通孔(5)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导片(8),所述帽盖(4)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压紧螺钉(7),所述压紧螺钉(7)靠近单元电芯(3)的一端与连接导片(8)远离单元电芯(3)的一侧抵持,所述连接导片(8)远离帽盖(4)的一侧与单元电芯(3)的端面抵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源直流控制的蓄电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电芯(3)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9),所述套管(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余丰杜寿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多倍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