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75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两块混凝土和变形缝本体,两块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低压插槽,两块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高压插槽,变形缝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渗底板,防渗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A,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防渗隔板层。通过设置的螺纹杆进行转动,在螺纹孔的限位下,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圆台顶块向下移动,圆台顶块最终移动到的内侧,从而对插杆进行顶压,使插杆插入两块混凝土内部,从而将防渗隔板层安装在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效果好,安装简单,防渗隔板层在安装过后不会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保证对防渗剂和非固化料的填充效果,保证防渗效果。保证防渗效果。保证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物被不断的建造,由于建筑物过于庞大,考虑到伸缩、沉降和抗震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时采用预留变形缝的做法,以解决因温差、沉降和抗震等因素而产生的变形问题,然而由于技术、设计、材料、施工及造价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变形缝部位的防水是成为一个较薄弱的环节,极易出现渗漏,几乎是十缝九漏。变形缝渗、漏水,造成缝两侧因渗水、漏水污染发黑发霉,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及使用功能,更为严重的将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确保使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要认真治理渗漏问题。由于其复杂多变的渗漏原因,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治理起来也比较棘手。
[0003]变形缝的渗漏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灌注前对变形缝中的止水带,没有采取可行的固定措施或固定方法不当;2、止水带接头搭接处粘结不好,不能形成封闭的防水圈;3、由于混凝土振捣不严实,在止水带处留有空隙,成为渗漏水的通道;4、因地基沉降不均,建筑物产生变形,使止水带超过极限被拉裂,造成渗漏水。由于油溶性聚氨酯所形成的固结体强度大,防渗透性好,但是弹性小,在涌水处堵漏效果较差,一般都是注入水性聚氨酯,让水性聚氨酯与水反应,膨胀,将漏水部位堵死来达到堵漏的效果,但时间一长,仍会出现渗漏现象。
[0004]水溶性聚氨酯的胶凝体在变形缝中与水反应后形成固结体,固结体可吸收一定的水分并溶胀,进而产生压力,阻塞渗漏通道。不足之处在于当吸水溶胀的固结体长期失水的情况下,也会失水收缩,而收缩后的固结体再次遇水不能溶胀或溶胀率不足,则极有可能导致失去了防水效果而“复漏”。
[0005]一般对混凝土断裂缝的治理方式多采用在混凝土的断裂缝的边侧钻孔,埋止水针头,注浆止水。这有一定的止水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漏水。如果在混凝土的断裂缝的一侧钻孔,原混凝土的断裂缝处又不做封堵,浆液就无法进入变形缝深处。浆液被注入后,浆液的下方有水,水不可压缩,而上方变形缝无约束,浆液在很小的压力作用下,很自然的流到上方,并已经凝结。在无约束的情况下被压力挤出变形缝的上方,这时就被认定为注浆结束。缝隙下方的水仍然是水,而上方仅为一层聚氨酯的胶凝体,表层的聚氨酯膨胀体一旦失水干缩后,又开始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保证了建筑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包括两块混凝土和变形缝本体,两块所述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低压插槽,两块所述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高压插槽,所述变形缝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渗底板,所述防渗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A,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防渗隔板层,所述防渗隔板层的顶部固定安装上凹框,所述防渗隔板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凹框,所述上凹框和下凹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B,所述防渗隔板层和上凹框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台槽,所述下凹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台顶块,所述防渗隔板层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插杆,所述第一止水带防渗隔板层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内部填充有非固化料,所述上层内部填充有防渗剂,所述变形缝本体内腔的顶部卡接有防渗条,所述防渗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渗顶板,所述防渗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0009]首先清理两块混凝土表面并清理变形缝本体内部的杂物,然后采用钻孔装置在两块混凝土内部对称倾斜打孔,直至延伸至变形缝本体内部,然后对两块混凝土表面和变形缝本体内部的杂物进行再次清理,然后向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防渗底板,并利用外界按压设备对防渗底板进行按压,并使防渗底板底部的插脚插入地面,并使防渗底板两侧的橡胶条A与两块混凝土贴合,然后向变形缝本体的内部放入防渗隔板层,并使下凹框底部的立杆与防渗底板的顶部相接触,将防渗隔板层支撑在变形缝本体内部的固定高度,然后通过卡槽外接转动器,转动器启动,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在螺纹孔的限位下,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圆台顶块向下移动,从而对插杆进行顶压,使插杆插入两块混凝土内部,从而将防渗隔板层安装在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在变形缝本体两侧的高压插槽内部埋入迎水面高压灌注管,使迎水面高压灌注管与变形缝本体的下层连通,然后采用高压注浆方式向变形缝本体的下层压注非固化料,清理并修补变形缝本体两侧的两块混凝土,向下打磨混凝土并修补形成深度不大于10mm的凹槽,然后将防渗条安装在变形缝本体内腔的顶部,并将防渗顶板安装在凹槽的内部,通过防渗顶板对变形缝本体顶部进行封堵,然后将垫板放置在防渗顶板的顶部,然后拧动螺头带动螺栓进行转动,从而将垫板固定在变形缝本体内腔的顶部,从而对变形缝本体顶部进行封堵,在变形缝本体两侧的低压插槽内部埋入迎水面低压灌注管,使迎水面低压灌注管与变形缝本体的上层连通,然后使用灌浆机械向变形缝本体的上层灌注防渗剂,当变形缝内已经灌满防渗剂后,使用钢丝将背水面低压灌注管低压插槽扎紧,完成变形缝的渗漏处理。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渗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脚,所述插脚远离防渗底板的一端呈尖锥状。
[0011]可通过插脚插接在土地内部,实现将防渗底板安装在变形缝本体,对变形缝本体底部进行初步封堵,提升防渗效果。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规格尺寸与圆台顶块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非固化料和圆台顶块均呈圆台状,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开设有卡槽。
[0013]通过卡槽外接转动器,转动器启动,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在螺纹孔的限位下,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圆台顶块向下移动,圆台顶块最终移动到的内侧,防渗隔板层在安装过后不会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保证对防渗剂和非固化料的填充效果,保证防渗效果。
[00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渗隔板层的内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侧安装有弹簧,所述插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槽的一侧,所述插杆的一端呈尖锥状,且插杆远离尖锥状的一端呈倾斜状。
[0015]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圆台顶块向下移动,从而对插杆进行顶压,使插杆插入两块混凝土内部,从而将防渗隔板层安装在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效果好,安装简单。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凹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立杆,且立杆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呈对称分布在下凹框的底部。
[0017]立杆的作用是方便将防渗隔板层安装在变形缝本体的内部。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压插槽和高压插槽呈30

60度设置,所述低压插槽与上层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包括两块混凝土和变形缝本体,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低压插槽,两块所述混凝土的内部均开设有高压插槽,所述变形缝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渗底板,所述防渗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A,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防渗隔板层,所述防渗隔板层的顶部固定安装上凹框,所述防渗隔板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凹框,所述上凹框和下凹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条B,所述防渗隔板层和上凹框的内部均开设有圆台槽,所述下凹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圆台顶块,所述防渗隔板层的两侧均开设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插杆,所述第一止水带防渗隔板层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内部填充有非固化料,所述上层内部填充有防渗剂,所述变形缝本体内腔的顶部卡接有防渗条,所述防渗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渗顶板,所述防渗顶板的顶部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脚,所述插脚远离防渗底板的一端呈尖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规格尺寸与圆台顶块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非固化料和圆台顶块均呈圆台状,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开设有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隔板层的内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侧安装有弹簧,所述插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槽的一侧,所述插杆的一端呈尖锥状,且插杆远离尖锥状的一端呈倾斜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立杆,且立杆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杆呈对称分布在下凹框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用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插槽和高压插槽呈30

60度设置,所述低压插槽与上层相连通,所述高压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