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73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包括插头、与插头适配连接的插座;其中,所述插头包括安装外壳以及与安装外壳连接的对插外壳,所述对插外壳内设有径向滑动的插头密封元件,所述插座包括安装外壳、与安装外壳连接的导向外壳,所述导向外壳内设有插座密封组件,所述插座密封组件端部设有在导向外壳径向滑动的活动阀芯密封组件,活动阀芯密封组件外壁与导向外壳通过第三密封圈对实现径向密封;所述活动阀芯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保护元件和插座活动阀芯,所述密封圈保护元件沿着插座活动阀芯内壁在插座密封组件的固定阀芯上实现径向滑动,且密封圈保护元件和插座活动阀芯通过第五密封圈实现径向密封。阀芯通过第五密封圈实现径向密封。阀芯通过第五密封圈实现径向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属于流体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设备中电子元器件不断向高频、高密度、高集成化方向发展,设备如何实现高效散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液冷散热技术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首选方案。液冷散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舰船、通讯、风电、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0003]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设备趋向于高可靠性,急需高可靠型流体连接器实现被冷却模块和机箱之间流体的传输,但是此类现有连接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流体连接器流阻比较大,散热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轴向浮动比较大的范围内更不容易满足低流阻;2、流体连接器在流道打开或者流道开合的过程,O形圈受水流压力影响,容易被冲掉、变形,多余物黏附,导致密封失效;3、现有大通径流体连接器,在插头、插座插接时轴向移动并与安装外壳内壁形成供液体通过的流道;流道打开瞬间,插头/插座流体通道中心的O形圈,在高速液体冲击而变形、脱落、杂质黏附导致泄露、产品失效或者插拔寿命不满足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1)、与插头(1)适配连接的插座(2);其中,所述插头(1)包括安装外壳(11)以及与安装外壳连接的对插外壳(15),且二者通过第一密封圈(12)实现径向密封;所述对插外壳(15)内设有径向滑动的插头密封元件(14),且二者通过第二密封圈(16)实现径向密封;所述插座(2)包括安装外壳(21)、与安装外壳(21)连接的导向外壳(24),二者通过第四密封圈(22)实现径向密封;所述导向外壳(24)内设有插座密封组件(23),所述插座密封组件(23)端部设有在导向外壳(24)径向滑动的活动阀芯密封组件(26),活动阀芯密封组件(26)外壁与导向外壳(24)通过第三密封圈对(25)实现径向密封;所述活动阀芯密封组件(26)包括密封圈保护元件(26

3)和插座活动阀芯(26

4),所述密封圈保护元件(26

3)沿着插座活动阀芯 (26

4)内壁在插座密封组件(23)的固定阀芯(23

2)上实现径向滑动,且密封圈保护元件(26

3)和插座活动阀芯(26

4)通过第五密封圈(26

5)实现径向密封;当插头(1)、插座(2)插合开始至插合到底时,密封圈保护元件(26

3)外壁一直将第二密封圈(16)、第五密封圈(26

5)与流体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还包括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设于安装外壳(11)的内部,所述安装外壳(11)内设有与第一弹簧(13)一端连接的第一弹簧定位部(11

1),所述插头密封元件 (14)包括第一弹簧限位部(14

1)和密封元件密封段(14

2);所述第一弹簧限位部(14

1)与第一弹簧(13)另一端抵接,所述对插外壳(15)设有与密封元件密封段(14

2)匹配的第一限位部(15

1),还设有与安装外壳(11)连接限位的插合限位部(15

2),插头(1)、插座(2)未插合时,在第一弹簧(13)的顶推作用下插头密封元件(14)与第一限位部(15

1)抵接,插头密封元件(14)与第二密封圈(16)密封配合实现对插头(1)前端的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保护通径可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阀芯密封组件(26)与插座密封组件(23)通过第二弹簧(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张杰何仲祺黄良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