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238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包括:蓄热设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热泵加热系统;所述锅炉蓄热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一水泵,电极锅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水泵的前端与蓄热设备连接;所述电极锅炉的前端与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前端与电极锅炉连接;所述热泵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二水泵,高温热泵,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水泵的前端与蓄热设备连接;所述高温热泵的前端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前端与高温热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二换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热泵加热系统双层设计,保证工作稳定,也降低能耗,符合环保节能等要求,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民用、商用的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工业、民用、商用的热处理生产领域中,都需要热能的供应,而现有的供能方式,大多都是单纯的通过燃气加热或者电加热的形式进行功能,这些加热功能方式耗能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且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可靠、可持续工作的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可靠、可持续工作的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
[0004]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可靠、可持续工作,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包括:
[0005]蓄热设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热泵加热系统;
[0006]所述锅炉蓄热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一水泵,电极锅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水泵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所述电极锅炉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前端与所述电极锅炉连接;所述热泵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二水泵,高温热泵,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水泵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所述高温热泵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前端与所述高温热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二换热器连接。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以及热泵加热系统的双层设计,在谷电段通过电加热一边进行蓄热一边进行对加热介质的加热,当供热不足时也可以通过高温热泵进行同步加热,保证工作的稳定性,也降低了能耗,符合环保节能等要求,实用性强,电极锅炉、高温热泵都属于常压运行,运行安全可靠。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末端设有加热介质出口。通过加热介质出口将加热后的加热介质进行排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端设有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末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通过第一回流管道的设计,将部分多余的高温水进行回流储存,待峰电或者需要使用时进行使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末端设有加热介质进口。通过加热介质进口的设计,将低温加热介质输入从而进行升温处理。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端设有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与所述高温热泵连接。通过第二回流管道的设计,将部分多余的高温水进行回流至高温热泵,减少高温热泵的工作强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泵上设有返流管道;所述返流管道的末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通过返流管道,将多余出来的高温热水进行储存。
[0013]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泵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中间设有第三水泵。通过第三水泵的设计,保证水流传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的结构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的节能指标数值图。
[0017]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
[0018]1、蓄热设备;2、锅炉蓄热加热系统;3、热泵加热系统;4、第一水泵;5、电极锅炉;6、第一换热器;7、第二水泵;8、高温热泵;9、第二换热器;10、连接管道;11、加热介质出口;12、第一回流管道;13、加热介质进口;14、第二回流管道;15、返流管道;16、第三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可靠、可持续工作的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
[0021]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环保节能、运行安全可靠、可持续工作,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包括:
[0022]蓄热设备1,锅炉蓄热加热系统2,热泵加热系统3;
[0023]所述锅炉蓄热加热系统2内设有第一水泵4,电极锅炉5,第一换热器6;所述第一水泵4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1连接;所述电极锅炉5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水泵4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6的前端与所述电极锅炉5连接;所述热泵加热系统3内设有第二水泵7,高温热泵8,第二换热器9;所述第二水泵7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1连接;所述高温热泵8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水泵7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的前端与所述高温热泵8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9上设有连接管道10;所述第一换热器6通过连接管道10与第二换热器9连接。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2以及热泵加热系统3的双层设计,在谷电段通过电加热一边进行蓄热一边进行对加热介质的加热,当供热不足时也可以通过高温热泵8进行同步加热,保证工作的稳定性,也降低了能耗,符合环保节能等要求,实用性强,电极锅炉5、高温热泵8都属于常压运行,运行安全可靠。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6的末端设有加热介质出口11。通过加热介质出口11将加热后的加热介质进行排出。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6的下端设有第一回流管道12;所述第一回流管道12的末端与所述蓄热设备1连接。通过第一回流管道12的设计,将部分多余的高温水进行回流储存,待峰电或者需要使用时进行使用。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9的末端设有加热介质进口13。通过加热介质进口13的设计,将低温加热介质输入从而进行升温处理。
[002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器9的下端设有第二回流管道14;所述第二回流管道14与所述高温热泵8连接。通过第二回流管14道的设计,将部分多余的高温水进行回流至高温热泵8,减少高温热泵8的工作强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泵8上设有返流管道15;所述返流管道15的末端与所述蓄热设备1连接。通过返流管道15,将多余出来的高温热水进行储存。
[0030]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泵8与所述第二换热器9的中间设有第三水泵16。通过第三水泵16的设计,保证水流传递的稳定性。
[0031]在实际操作中,蓄热设备1不限于水蓄热,相变蓄热,固体蓄热,电极锅炉5和高温热泵8均为10kv高压输入,减少电力设施投资,也可以380v输入。谷电时段通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2内的电极锅炉5进行加热及供热,若热量供给充足,一部分的热量通过供热给第二换热器9进行对加热介质的供热,一部分的热量通过第一回流管道12回流至蓄热设备1内进行储存,为后续峰电或者热量供给不足时进行供给,当供热需要过大时,单凭电极锅炉5不能达到效果时,高温热泵8也进行工作进行供热,双重供热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保证加热介质的升温效果。加热介质进口13、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设备,锅炉蓄热加热系统,热泵加热系统;所述锅炉蓄热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一水泵,电极锅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水泵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所述电极锅炉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前端与所述电极锅炉连接;所述热泵加热系统内设有第二水泵,高温热泵,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水泵的前端与所述蓄热设备连接;所述高温热泵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前端与所述高温热泵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二换热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与高温热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末端设有加热介质出口。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鈜孙利黄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博尔滋曼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