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99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包括:对于单回电缆,A相护套由首段A1、中段A2和末段A3组成,B相护套由首段B1、中段B2和末段B3组成,C相护套由首段C1、中段C2和末段C3组成;将A、B、C护套交叉互联,交叉互联后的每一路均包括首段、中段和末段,且均包括A、B、C三相,进入下一步;将交叉互联后的三路护套串联为一个回路,回路的两端护套通过接地电阻接地;对于多回电缆,每一回电缆的连接方式与步骤(1)、(2)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本发明专利技术较传统接地方式只改变首尾接线,且对已运行的工程进行改造较为方便,改造后能减少接地箱接头数量,降低成本同时也方便检修操作。时也方便检修操作。时也方便检修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配电网中的高压电缆
,尤其是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缆具有供电可靠性高、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占地少、对城市市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城市发输变电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电缆负荷电流及其他电流会在其金属护层感应出一定的电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电缆护套须接地,护套接地形成回路形成接地电流,称为护套接地环流。护套环流导致电缆损耗发热,造成电缆绝缘局部温度上升,加快电缆绝缘老化速度,减少电缆的使用寿命。常见的电缆护套接地方式有两端直接接地法适用于短的输电线路,较长电缆线路可中间一端接地,长电缆线路一般使用交叉互联接地。电缆护套的感应电压与负荷电流、电缆长度及排列方式密切相关。目前,长距离高压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以抑制感应电压,将三相芯线感应电压进行叠加,降低了合成电动势,进而达到减小环流的目的。
[0003]相关学者提出采用串接电阻抑制器、电感抑制器等新型环流抑制方法来进一步抑制接地环流,对于长距离的交叉互联接地是更进一步的综合采用以上方法并进行多点接地来进行优化。其中,串联电阻抑制器不改变感应电动势,是在护套接地处串入电阻,通过加大护套—大地回路电阻以减少回路电流,此方法不仅可在单回电缆线路中使用也可在多回电缆同相并联中使用具有普适性。串联电阻相比直接接地在减少电流的同时加大了接地处的电压降,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电感抑制器是在护套接地处串入补偿电感,使电缆芯线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与其相交链,产生感应电动势去抵消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动势,通过减小合成感应电动势去降低护套环流,其优势在于能通过芯线电流同步感应大小适当的电动势,但同样存在补偿电感连接处电压较大的问题,并且补偿电感的方法不适用于多回电缆并联的情况。
[0004]随着负荷快速增加,单回电缆输电容量无法继续满足城市供电需求,单回电缆相比原架空线载流量低,国内已有多回电缆同相并联的工程实例,其相对单回电缆存在更多问题。对于同相并联电缆来说,护套感应电压及环流形成机理相比单回电缆时更为复杂和严重。双回并联电缆的产生的护套环流相比单回电缆的护套环流普遍要大,并联电缆空间位置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电缆间的电磁场发生改变,从而大幅影响电缆上的护套环流。
[0005]针对多同相电缆并联,传统的交叉互联方式及护套环流抑制的方法不再适用,对感应电压限制较少的问题。现需要一种能适当降低护套环流同时照顾护套接口处感应电压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有效减小设备的绝缘压力,有效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0008](1)对于单回电缆,将单回电缆的三相A1、B1、C1护套均分为三段:首段、中段和末段,即A1相护套由首段A11、中段A12和末段A13组成,B1相护套由首段B11、中段B12和末段B13组成,C1相护套由首段C11、中段C12和末段C13组成;将A1、B1、C1护套交叉互联,交叉互联后的每一路均包括首段、中段和末段,且均包括A1、B1、C1三相,进入下一步;
[0009](2)将交叉互联后的三路护套串联为一个回路,回路的两端护套通过接地电阻接地;
[0010](3)对于多回电缆,每一回电缆的连接方式与步骤(1)、(2)相同。
[0011]在步骤(1)中,所述将A1、B1、C1护套交叉互联是指:将首段A11、中段B12、末段C13依次连接,将首段B11、中段C12、末段A13依次连接,将首段C11、中段A12和末段B13依次连接。
[0012]所述步骤(2)具体是指,在交叉互联的基础上,将末段C13与末段A13相连,将首段B11与首段C11相连,将末段B13通过接地电阻接地,将首段A11通过接地电阻接地。
[001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环流,本专利技术较传统接地方式只改变首尾接线,且对已运行的工程进行改造较为方便,改造后能减少接地箱接头数量,降低成本同时也方便检修操作。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小设备的绝缘压力,还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连接方法的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缆护套改进后的接线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交叉互联电势相量图及合成电势图;
[0017]图4为电缆护套传统接地方式的等效电路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缆护套改进后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所示,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0020](1)对于单回电缆,将单回电缆的三相A1、B1、C1护套均分为三段:首段、中段和末段,即A1相护套由首段A11、中段A12和末段A13组成,B1相护套由首段B11、中段B12和末段B13组成,C1相护套由首段C11、中段C12和末段C13组成;将A1、B1、C1护套交叉互联,交叉互联后的每一路均包括首段、中段和末段,且均包括A1、B1、C1三相,进入下一步;
[0021](2)将交叉互联后的三路护套串联为一个回路,回路的两端护套通过接地电阻接地;
[0022](3)对于多回电缆,每一回电缆的连接方式与步骤(1)、(2)相同。即三相A1、B1、C1和三相A2、B2、C2组成的多回电缆中,三相A2、B2、C2的连接方式与三相A1、B1、C1的连接方式相同。
[0023]在步骤(1)中,所述将A1、B1、C1护套交叉互联是指:将首段A11、中段B12、末段C13
依次连接,将首段B11、中段C12、末段A13依次连接,将首段C11、中段A12和末段B13依次连接。
[0024]所述步骤(2)具体是指,在交叉互联的基础上,将末段C13与末段A13相连,将首段B11与首段C11相连,将末段B13通过接地电阻R
G2
接地,将首段A11通过接地电阻R
G1
接地,最终形成一个可以有效抑制护套环流的护套接地系统。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将末段B13接地,将首段A11接地的接地方式,只要能形成回路即可,也可将其他首段和末段接地。
[0025]电阻R
a
、R
b
、R
c
分别为金属护套A1、B1、C1三相的电阻,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0026][0027]上式中,
[0028]R——金属护套的电阻;
[0029]r1、r2——金属护套的外半径和内半径(mm);
[0030]d1、d2——金属护套的外径和内径(mm);
[0031]ρ——金属护套的电阻系数(uΩ
·
c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同相并联电缆护套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1)对于单回电缆,将单回电缆的三相A1、B1、C1护套均分为三段:首段、中段和末段,即A1相护套由首段A11、中段A12和末段A13组成,B相护套由首段B11、中段B12和末段B13组成,C相护套由首段C11、中段C12和末段C13组成;将A1、B1、C1护套交叉互联,交叉互联后的每一路均包括首段、中段和末段,且均包括A1、B1、C1三相,进入下一步;(2)将交叉互联后的三路护套串联为一个回路,回路的两端护套通过接地电阻接地;(3)对于多回电缆,每一回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华谭海彬吴高波阴玮孙秋芹吴睿张健吴晓琪金淼孙晨赵志刚张瑞雪罗楚军温作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