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835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37
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储油箱的移动小车,在储油箱的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套与污油接入口连接,旋风分离器的重流质出口与储油箱连接,旋风分离器的轻流质出口通过过滤器与大气连通;在储油箱内设有隔板,隔板用于油水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移动,便于在各炼化设备之间收集污油;2、能够对污油进行气液分离,油气过滤后排入大气,污油经水油分离后,分别排出回收,不仅降低了油品的损失、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保护了环境。3、适用于带压和不带压污油的排放回收。带压和不带压污油的排放回收。带压和不带压污油的排放回收。

A movable waste oil discharge and recovery device unde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炼化生产前,或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运行异常,则需要检修炼化设备,而炼化设备内残留着带压的污油,在检修前需要将污油排出。污油如果直接带压排放,由于污油内油气共存,温度高、压力大,油气飞溅并与空气接触后容易引发爆炸事故。此外,污油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油品的损失,还会造成大量的油泥等固废物,固废物不仅难以处理,而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储油箱的移动小车,在储油箱的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套与污油接入口连接,旋风分离器的重流质出口与储油箱连接,旋风分离器的轻流质出口通过过滤器与大气连通;在储油箱内设有隔板,隔板用于油水分离。
[0005]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将储油箱分割为污油区和污水区,在污油区和污水区分别设有排污阀;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重流质出口位于污水区。
[0006]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过滤器内设破沫网和活性炭过滤层,破沫网位于活性炭过滤层的下部。
[0007]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储油箱的上部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与过滤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通气管连接在破沫网与活性炭过滤层之间。
[0009]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储油箱内设有加热盘管,在加热盘管内通入有蒸汽。
[0010]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储油箱设有液位计。
[0011]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冷却水套与污油接入口之间设置有负压真空泵,所述负压真空泵设有收缩喉口,在收缩喉口设有负压口;在负压真空泵内通入有不含氧气的高速气流,负压口通过软管与污油接入口连接。
[0012]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高速气流为氮气或蒸汽。
[00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
技术介绍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能够移动,便于在各炼化设备之间收集污油;
[0015]2、本技术能够对污油进行气液分离,油气过滤后排入大气,污油经水油分离后,分别排出回收,不仅降低了油品的损失、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保护了环境。
[0016]3、本技术不仅适用于带压污油的排放回收,还适用于不带压污油的排放回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负压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储油箱;11、隔板;12、污油区;13、污水区;14、排污阀;15、通气管;16、液位计;2、旋风分离器;3、冷却水套;4、过滤器;41、破沫网;42、活性炭过滤层;5、加热盘管;6、负压真空泵;7、软管;8、污油接入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污油接入口内的污油温度高、压力大。如图1所示,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包括具有储油箱1的移动小车,移动小车能够在各炼化设置之间移动,便于污油的收集。在储油箱1的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2,旋风分离器2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套3与污油接入口连接,冷却水套3的作用是降低污油的温度。旋风分离器2的重流质出口与储油箱1连接,旋风分离器2的轻流质出口通过过滤器4与大气连通。
[0023]旋风分离器2是用于气液或液固的分离的一种设备,其工作原理为,高速流质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2形成离心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离心力的流质与具有较小离心力的流质相分离。对于油气分离来说,重量较大的污油从下部的重流质出口流出,进入储油箱1,重量较轻的油气(如低分子烷烃)从上部的轻流质出口流出,经过过滤器4过滤后,排入大气。具体的,在过滤器4内设破沫网41和活性炭过滤层42,破沫网41位于活性炭过滤层42的下部。破沫网41用来消除气相所带的泡沫(液态油),使泡沫凝结,并从破沫网41上流下。活性炭过滤层42用来吸附气相所带的油气,防止油气进入大气中。
[0024]在储油箱1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用于油水分离。隔板11将储油箱1分割为污油区12和污水区13,旋风分离器2的重流质出口位于污水区13。从重流质出口排出的液体含有水和油,由于水比油重,水被留在右侧的污水区13,较轻的污油进入左侧的污油区12。在污油区12和污水区13分别设有排污阀14,排污阀14用来排出污水和污油。为了便于知晓液面高度,储油箱1设有浮筒式液位计16。由于储油箱1为密闭的,为了平衡箱内气压,在储油箱1的上部设有通气管15,通气管15的上端连接在破沫网41与活性炭过滤层42之间。这样,箱内的残余油气经过活性炭过滤层42过滤后,排入大气,即防止油气进入大气中,又平衡了箱内气压。
[0025]在冬季,储油箱1内重质污油会凝结,流动性差。为了提高重质污油的流动性,在储油箱1内设有加热盘管5,在加热盘管5内通入有蒸汽,蒸汽用于加热重质污油,提高其流动性。
[0026]实施例2:
[0027]在本实施例中,污油接入口内的污油压力小,或在污油接入弯管8等低洼处存在不能流出的污油。由于压力小,污油不能流出,因此也就不能产生油气分离所需的高流速。
[0028]为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在冷却水套3与污油接入口之间设置有负压真空泵6,负压真空泵6设有收缩喉口,在收缩喉口设有负压口。在负压真空泵6内通入有高速的氮气流,在负压真空泵6的负压口连接有软管7,软管7的另一端位于污油接入弯管8内。
[0029]根据伯努利原理,氮气流的流速在负压真空泵6的收缩喉口得到加速,并在负压口处形成负压,使污油吸入收缩喉口,并与氮气流混合后进入旋风分离器2。由于氮气流的流速很高,为油气分离提供了条件。不使用空气作为高速气流,是为了避免氧气的参与,防止燃烧爆炸的产生。在冬季时,为了提高污油的流动性、便于污油的抽取,也可以在负压真空泵6内通入高压蒸汽。
[0030]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具有储油箱的移动小车,在储油箱的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入口通过冷却水套与污油接入口连接,旋风分离器的重流质出口与储油箱连接,旋风分离器的轻流质出口通过过滤器与大气连通;在储油箱内设有隔板,隔板用于油水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将储油箱分割为污油区和污水区,在污油区和污水区分别设有排污阀;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重流质出口位于污水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在过滤器内设破沫网和活性炭过滤层,破沫网位于活性炭过滤层的下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带压污油排放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在储油箱的上部设有通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波苗小帅张英哲郭嘉辉赵战东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