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44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接口插头,包括包括插头本体、导线段A、导线段B以及第一插接头,所述导线段A截面为“8”形,导线段B为“Y”形,且导线段B的一端与导线段A之间通过转接套连接,位于转接套内的导线段A与导线段B可拆卸式连接,导线段B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内,还包括导线段C,所述导线段C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内并与导线段B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接套的设计,方便在插头或导线的损坏可以单独的更换插头或导线即可,不需要对电器进行拆卸,多插接头的设计可以使得通过一个插头就可带动多部电器运作。部电器运作。部电器运作。

A multi interface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口插头


[0001]本技术涉及插头
,具体涉及一种多接口插头。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器插头大都是与电器一体式,这存在包装时需要事先将插头与导线绕卷存,当插头或导线损坏需要将电器拆卸进行更换,电器大的拆卸有损于电器的使用寿命与性能;而多部电器需要多跟插头单独使用,造成导线多、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接口插头,可以通过一个插头就可带动多部电器运作,插头或导线的损坏可以单独的更换插头或导线即可,不需要对电器进行拆卸。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接口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导线段A、导线段B以及第一插接头,所述导线段A截面为“8”形,导线段B为“Y”形,且导线段B的一端与导线段A之间通过转接套连接,位于转接套内的导线段A与导线段B可拆卸式连接,导线段B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内,还包括导线段C,所述导线段C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内并与导线段B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
[0006]优选的,所述转接套包括套体,设置于套体两端且分别与套体螺纹连接的进线套和出线套,所述套体内设有分线板,分线板的一侧与套体内腔形成有过线槽,所述分线板上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过线槽靠近出线套的一端设有截面为U形的卡块,所述卡块与过线槽可拆卸式连接,且卡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卡块内可嵌入设有插线槽,所述插线槽对应第二过线孔的位置设有接线端,所述插线槽上设有与接线端电导通的金属区。
[0007]优选的,所述转接套还包括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可依次穿过套体、卡块、插线槽外壁进入插线槽内,且所述压紧螺栓与套体或卡块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导线段B和导线段C之间设置锁紧件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锁紧件采用紧束带。
[0010]优选的,所述导线段B上套设有标签套。
[0011]优选的,所述导线段B、导线段C均采用软质皮套。
[0012]优选的,所述分线板的端部设有尖端。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通过转接套的设计,方便在插头或导线的损坏可以单独的更换插头或导线即可,不需要对电器进行拆卸,多插接头的设计可以使得通过一个插头就可带动多部电器运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接套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导线段A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参考图1

3。
[0020]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接口插头,包括插头本体9、导线段A10、导线段B11以及第一插接头14,所述导线段A截面为“8”形,导线段B为“Y”形,且导线段B的一端与导线段A之间通过转接套17连接,位于转接套17内的导线段A10与导线段B11可拆卸式连接,导线段B1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14内;还包括导线段C12,所述导线段C12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14内并与导线段B1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15。
[0021]如图2所示,所述转接套17包括套体1,设置于套体1两端且分别与套体1螺纹连接的进线套2和出线套3,所述套体内设有分线板4,分线板4的一侧与套体内腔形成有过线槽5,所述分线板4上设有第一过线孔41,所述过线槽5靠近出线套3的一端设有截面为U形的卡块6,所述卡块6与过线槽5可拆卸式连接,且卡块6的一侧设有第二过线孔61,所述卡块6内可嵌入设有插线槽7,所述插线槽7对应第二过线孔61的位置设有接线端71,所述插线槽7上设有与接线端71电导通的金属区72。分线板4的端部设有尖端42。
[0022]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拧下进线套2,将导线段A10通过进线套2上进线孔21穿入,再利用分线板4的尖端42进行分线,然后穿入第一过线孔41进入过线槽5内,接着将导线段A10经分线后的导线穿过卡块6上第二过线孔61与插线槽7上的接线端71连接,再将卡块6嵌入过线槽5内,插线槽7插入卡块6内。
[0023]而导线段B11端部的导线穿过出线套3上的出线孔31,通过接线端子压紧后,插入插线槽7,由于金属区72与接线端71电导通,因此,使得导线段B11与导线段A10电导通,再旋转拧紧进线套2和出线套3,完成转接套的工作。
[0024]需要说明的是,进线套2、出线套3、分线板4以及套体1应均采用绝缘材质。
[0025]具体的是,位于过线槽5内的导线段A10部分进行旋圈留长设计,处理结构类似于弹簧圈结构,目的在于预留外部拉扯预应力。
[0026]过线槽5可设置多组,与导线段A10的导线数量对应。
[0027]因此,可以想到的是,分线板4上的第一过线孔41的数量设置也应与过线槽5对应。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0029]所述转接套17还包括压紧螺栓8,所述压紧螺栓8可依次穿过套体1、卡块6、插线槽7外壁进入插线槽7内,且所述压紧螺栓8与套体1或卡块6螺纹连接。
[0030]因此,套体1、卡块6、插线槽7上应设有供压紧螺栓8穿过的孔。
[0031]利用压紧螺栓8使得导线段B11连接端连接的接线端子与插线槽7连接更紧密,防止脱落。压紧螺栓8至少是露出套体1的部分采用绝缘材质。
[0032]所述导线段B11和导线段C12之间设置锁紧件13连接,所述锁紧件13采用紧束带,所述导线段B11上套设有标签套16,所述导线段B11、导线段C12均采用软质皮套。
[003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需要配合的是,需要在电器上安装与第一插接头14和第二插接头15相适配的接线插口。
[00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本体(9)、导线段A(10)、导线段B(11)以及第一插接头(14),且导线段B的一端与导线段A之间通过转接套(17)连接,位于转接套(17)内的导线段A(10)与导线段B(11)可拆卸式连接,导线段B(11)的另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14)内;还包括导线段C(12),所述导线段C(12)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接头(14)内并与导线段B(1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接头(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套(17)包括套体(1),设置于套体(1)两端且分别与套体(1)螺纹连接的进线套(2)和出线套(3),所述套体内设有分线板(4),分线板(4)的一侧与套体内腔形成有过线槽(5),所述分线板(4)上设有第一过线孔(41),所述过线槽(5)靠近出线套(3)的一端设有截面为U形的卡块(6),所述卡块(6)与过线槽(5)可拆卸式连接,且卡块(6)的一侧设有第二过线孔(61),所述卡块(6)内可嵌入设有插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贤林太郎刘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仪军电线电缆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