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36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所述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分别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冷板的一端和第二水冷板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进水口,第二水管上设置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侧面的冷却方式,解决了现有水冷板无法满足电池整体恒温需求的问题,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有效的延长了电池的充放电寿命,还可以有效缓解售后造成的巨额维修成本,降低了电池热失效的风险。了电池热失效的风险。了电池热失效的风险。

A double side cooling device for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
,具体为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碳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汽车的节能减排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交通运输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三大问题是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人类共同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为此,全球主要国、组织、汽车生产商、能源供应商、风险投资企业共同行动起来,推动全球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动力系统电动化战略转型,促进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电动汽车社会基础产业形成和相应的政策、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助推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社会的形成。目前,全球主要车企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战略,逐渐加大布局与投入。
[0003]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在快速发展,电池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以传热效率更高、温度控制更均匀的水冷方式为主。
[0004]水冷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中,液冷板一般布置于电池的下方,与箱体直接组装成整体,液冷板与电池之间填充导热介质,通入冷却液如此实现热量传导,以达到电池恒温的效果;
[0005]在现有的电池包方案中,液冷板与箱体底部组装的冷却方式,是最大化的利用了整个箱体的空间,但是冷却面只有底部,冷却效率一般,还有液冷板一出现问题就整个电池包都面临返工、报废的风险,不便于拆卸;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大,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现有方法就是增加箱体中模组的数量,而现有的底部或者单侧的冷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模组增加后的电池包恒温要求。
[0006]如图1所示为常规下箱体底板水冷方案,箱体底部与液冷板组合的形式,通过出入水口组成流道,通过向型腔中通入冷却液的方式对箱体内部电池进行降温或加热处理,将整体电池的温度维持在一个控制范围内,但随着电池模组数量增加,常规箱体液冷板组合式水冷方式对电池上部的恒温功效会变低,对电池的充放电寿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通过双侧面的冷却方式,解决了现有水冷板无法满足电池整体恒温需求的问题,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有效的延长了电池的充放电寿命,还可以有效缓解售后造成的巨额维修成本,降低了电池热失效的风险,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所述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分别设置在电池模组的
两侧,所述第一水冷板的一端和第二水冷板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进水口,第二水管上设置出水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均由板块A和板块B组成,板块A和板块B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水冷板内设置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板内设置第二水冷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冷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水管的一端,第一水冷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水冷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水管的一端,第二水冷管的出水端连接第二水冷管的一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的厚度均为4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冷管和第二水冷管均设置成U形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中间均具有波纹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将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与电池模组组装在一起,通过双侧面的冷却方式,解决了现有水冷板无法满足电池整体恒温需求的问题,降低了电池热失效的风险。
[0016]2.第一水冷板和第二水冷板组合与电池模组装配成小整体,再组装进箱体里,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有效的延长了电池的充放电寿命,还可以有效缓解售后造成的巨额维修成本,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传统的下箱体底板与液冷板组合式水冷板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水冷板和电池模组装配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水冷板组件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水冷板的内部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水冷板的内部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水冷板的剖视图。
[0023]图中:1、第一水冷板;2、第二水冷板;3、电池模组;4、第一水管;5、第二水管;6、进水口;7、出水口;8、板块A;9、板块B;10、第一水冷管;11、第二水冷管;12、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阅图2

3,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所述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分别设置在电池模组3的两侧,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在电池模组3的两侧进行冷却,可以更好的实现热量管控,所述第一水冷板1的一端和第二水冷板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管4和第二水管5连接,所述第一水管4上设置进水口6,第二水管5上设置出水口7。
[0026]参阅图4

6,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的结构相同,本申请的图6仅示出第一水
冷板1的剖视图,第二水冷板2的剖视图与第一水冷板1相同,故不做赘述,所述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均由板块A8和板块B9组成,板块A8和板块B9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水冷板1内设置第一水冷管10,第一水冷管10用于第一水冷板1的冷却,第二水冷板2内设置第二水冷管11,第二水冷管11用于第二水冷板2的冷却。
[0027]所述第一水冷管10的进水端(图4的a处)连接第一水管4的一端,第一水冷管10的出水端(图4的b处)连接第二水管5的一端,所述第二水冷管11的进水端(图5的c处)连接第一水管4的一端,第二水冷管11的出水端(图5的d处)连接第二水冷管11的一端,冷却水由进水口6进入,通过第一水管4流向两边的第一水冷管10和第二水冷管11,冷却水经过第一水冷管10和第二水冷管11后由第一水冷管10和第二水冷管11的出水端汇集在第二水管5,由第二水管5的出水口7流出,构成了一个水冷闭合回路,实现对电池模组3两侧的冷却。
[0028]所述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的厚度均为4mm,可以有效的节省空间,使得空间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
[0029]所述第一水冷管10和第二水冷管11均设置成U形结构,可以增加水冷面积。
[0030]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分别设置在电池模组(3)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冷板(1)的一端和第二水冷板(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管(4)和第二水管(5)连接,所述第一水管(4)上设置进水口(6),第二水管(5)上设置出水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板(1)和第二水冷板(2)均由板块A(8)和板块B(9)组成,板块A(8)和板块B(9)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水冷板(1)内设置第一水冷管(10),第二水冷板(2)内设置第二水冷管(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双侧面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波陈超鹏余张超贺龚绵圣李汪乐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纳百川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