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33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所述锂铝合金由锂金属和铝金属合金化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全固态锂电池负极的锂铝合金,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对固态电解质稳定,解决了全固态电池负极与电解质界面不稳定问题,有效地抑制了负极与电解质界面副产物的生成和锂枝晶的生长,提高了全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该锂铝合金负极比容量大,电极电位较低,有效提高了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效提高了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效提高了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于传统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已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是液态有机电解液具有易燃、易挥发、易泄漏的缺点,给电池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使用更加安全的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有机电解液已经成为未来电池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利用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的硫系固态电解质设计而成的全固态电池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硫系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率高,可以降低电池整体的内阻;质地较软,方便一步成型。然而,硫系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窗口较窄,对锂金属不稳定,与锂金属接触时会被还原,消耗负极的金属锂,并生成低锂离子电导率的副产物,增大了负极和电解质的界面阻抗,最终造成电池性能的迅速衰减。
[0003]使用合金负极取代锂金属负极是提高负极与硫系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合金负极有锂铟负极、硅负极等。锂铟负极对硫系固态电解质稳定性良好,但是锂铟负极的理论比容量仅为233mAh g
‑1,远远不能满足高比能量电池的要求;且锂铟负极的电极电位较高,为0.62V vs.Li/Li
+
,造成电池整体输出电压较低。硅负极理论比容量大,但是由于硅是半导体,电子电导率较低,因此硅负极中必须加入大量的碳来提高电极的电子电导率,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硅负极的容量远低于其理论值;负极中大量碳的加入会促进电解质分解,进一步加剧负极/电解质界面恶化。另外,硅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循环稳定性较差。目前,负极与硫系电解质不匹配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发展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该锂铝合金负极理论比容量高,电极工作电位低,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锂铝合金,由锂金属和铝金属合金化而成,锂金属和铝金属的物质的量比例为0.02:1~10:1。
[0007]上述锂铝合金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0008]步骤1,预处理锂片,去除锂片表面杂质,至锂片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裁所需质量的锂片备用;
[0009]步骤2,预处理铝箔,去除铝箔表面杂质,至铝箔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裁所需质量的铝箔备用;
[0010]步骤3,取预处理后的锂片和预处理后的铝箔,置于加压模具中,施加压力,静置后得到所需锂铝合金。
[0011]上述锂铝合金在制备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0012]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包括正极层、负极层和电解质层,
[0013]所述正极层由活性物质、碳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粉末制成,所述活性物质为硫、LiNi
x
Mn
y
Co1‑
x

y
O2或LiNixMnyAl1‑
x

y
O2,其中0<x<1、0<y<1;所述碳材料为科琴黑(Ketjen Black)、乙炔黑、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Super 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固态电解质为Li
10
GeP2S
12
、Li6PS5X或Li2S

P2S5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X为Cl、Br或I;
[0014]所述负极层由上述锂铝合金制成;
[0015]所述电解质层由Li
10
GeP2S
12
、Li6PS5X或Li2S

P2S5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其中X为Cl、Br或I。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正极层采用的活性物质为硫,先将硫和碳材料复合形成硫碳复合物,再与碳材料、固态电解质粉末混合,制成硫正极层。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全固态电池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8]步骤1,将电解质粉体置于模具中,压制后得到电解质层;
[0019]步骤2,将活性物质、碳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粉末混合,制备得到正极材料;
[0020]步骤3,将正极材料铺在电解质层的一侧,并放入集流体,压制后形成正极层;
[0021]步骤4,将铝箔置于电解质层的另一侧,再将锂片置于铝箔上,并放入集流体;
[0022]步骤5,经压制后,得到全固态电池。
[0023]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作全固态锂电池负极的锂铝合金,并将其应用于硫系固态电解质全电池体系中。该锂铝合金理论比容量大,电极工作电位低,实现了电池较高的输出电压和较大的能量密度。另外,该锂铝合金与硫系电解质兼容性良好,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良好,抑制了负极与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和锂枝晶的生长,实现了循环性能优异的全固态电池。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全固态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锂铝合金负极,2是硫系固态电解质,3是全固态正极。
[0026]图2(a)是锂铝合金

Li
10
GeP2S
12

锂铝合金对称电池在0.5mA cm
‑2的电流密度和0.5mAh cm
‑2的面载量下的循环图;图2(b)是锂铝合金

Li
10
GeP2S
12

锂铝合金对称电池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图2(c)是锂铝合金

Li
10
GeP2S
12

锂铝合金对称电池的极限电流密度测试。
[0027]图3(a)是硫碳复合物的热重表征;图3(b)是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

硫电池在0.2C下的长循环图;图3(c)是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

硫电池在0.2C下的充放电曲线图;图3(d)是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锂

硫电池的倍率性能测试图。
[0028]图4是以锂铝合金为负极的全固态三元锂离子固态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
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及未说明配方的试剂均为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
[0030]实施例1
[0031]步骤1:称取100mg Li
10
GeP2S
12
粉末置于固态电池模具中,加压400MPa,保持5min。
[0032]步骤2:处理锂片和铝箔,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按物质的量0.8:1裁取直径为8mm的锂片和直径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铝合金,其特征在于:由锂金属和铝金属合金化而成,锂金属和铝金属的物质的量比例为0.02:1~10:1。2.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铝合金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预处理锂片,去除锂片表面杂质,至锂片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裁所需质量的锂片备用;步骤2,预处理铝箔,去除铝箔表面杂质,至铝箔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裁所需质量的铝箔备用;步骤3,取预处理后的锂片和预处理后的铝箔,置于加压模具中,施加压力,静置后得到所需锂铝合金。3.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铝合金在制备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4.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包括正极层、负极层和电解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层由活性物质、碳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粉末制成,所述活性物质为硫、LiNi
x
Mn
y
Co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潘慧周豪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