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引导元件和环锭纺纱机的配备有该引导元件的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94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束状纤维结构(1)的引导元件(22),所述引导元件具有引导槽(2),所述引导槽(2)具有入口开口(3),具有与所述入口开口(3)邻接并且从所述入口开口(3)开始以漏斗形方式变窄的入口区域(4),所述引导槽(2)具有在所述入口区域(4)的远离所述入口开口(3)的端部上连接到所述入口区域(4)的过渡区域(5),所述引导槽(2)具有端部区域(6),所述端部区域布置在所述过渡区域(5)的背向所述入口区域(4)的端部上并且在背向所述入口开口(3)的方向上界定所述引导槽(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引导槽(2)在过渡区域(5)中具有至少一个方向变化。还提出了一种具有相应的引导元件(22)的环锭纺纱机。元件(22)的环锭纺纱机。元件(22)的环锭纺纱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引导元件和环锭纺纱机的配备有该引导元件的工作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束状纤维结构的引导元件。
[000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产纱线的工作站,该工作站具有用于引导在该工作站的牵伸系统和纱线卷绕单元之间延伸的束状纤维结构的引导元件。

技术介绍

[0003]用于引导移动的纤维束(例如,以所谓的预纱或粗纱或纱线的形式)的引导元件以各种设计用于纺纱机和卷绕机中。所讨论类型的引导元件构造成在环锭纺纱机的工作站处使用,该引导元件通常布置在工作站的牵伸系统和钢领轨道和锭子轨道之间,并且通常经由螺钉或其他紧固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工作站的支撑件。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元件具有在牵伸系统和锭子轨道之间引导纤维结构的任务,并且防止由沿着布置在钢领轨道上的纺纱钢领运动的钢领钢丝圈的圆形路径引入到纤维结构中的旋转经由引导元件传播到牵伸系统的区域中。
[0004]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工作站的引导元件的已知实施例由具有设计为纺纱通道的孔眼的盘绕金属丝形成,在该孔眼的区域中,纱线由来自牵伸系统的纤维复合材料形成。纤维复合材料是具有单独纤维的细长纤维结构,其中一些纤维平行延伸并且在孔眼区域中被加捻以形成纱线。
[0005]来自牵伸系统的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纱线两者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都被称为纤维结构。
[0006]所述盘绕金属丝的自由端可释放地附接到所述工作站的支撑臂。如果在工作站处发生纱线断裂,则纺成纱线的纤维结构通常在牵伸系统和锭子轨道之间分离,这意味着必须由操作者手动地或使用操作机器人来重新纺纱。为此,来自牵伸系统的纤维复合材料的自由端可以连接到来自锭子轨道的已经纺成的纱线或者连接到辅助纱线的自由端。
[0007]这种已知的引导元件的缺点是,当将单独的纱线接头时,操作者或操作机器人必须在引导元件的纺纱通道的区域内从前方绕被卷绕的纱线进行引导(当看环锭纺纱机的工作站时),以便操作者或操作机器人能够将已经纺成的纱线引入设计成纺纱通道的孔眼中。因此,用绞合金属丝作为引导元件进行处理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另外,如果纱线断裂,则存在断裂的纱线由于旋转而缠绕在金属丝周围并且操作者必须手动松开该缠绕的风险。
[0008]从EP3521490A1中可知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工作站的引导元件的另一实施例,该引导元件由具有附接区域和引导区域的主体形成。引导区域具有用作纺纱通道的引导槽,该纺纱通道具有入口开口,引导槽由胶合到主体中的陶瓷的、可移动地安装的引导插入件形成。
[0009]这种引导元件的相对高的成本是不利的。此外,由于可移动的引导插入件必须在两个位置之间克服反作用力移动,所以存在复杂的制造过程和与纱线处理有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引导元件,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和环锭纺纱机的配备有该引导元件的工作站得到改进。
[0011]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用于环锭纺纱机的引导元件以及环锭纺纱机(或这种环锭纺纱机的一个或多个工作站)来实现。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元件的引导槽被设计为从入口开口到端部区域的连续槽。在环锭纺纱机的工作站处,在接头过程期间,与入口开口邻接的入口区域用于插入束状纤维结构,而在纺纱过程期间端部区域用于引导纤维结构。特别地,在端部区域中,存在从来自工作站处的牵伸系统的未加捻或仅轻微加捻的纤维复合材料到加捻纱线的过渡。如在环锭纺纱机中常见的那样,旋转由位于管纱区域中的钢领钢丝圈产生,该旋转继续进入引导元件的端部区域中。
[0013]为了在工作站处的接头过程期间允许手动地以及借助于接头机器人将纤维结构可靠且简单地插入到引导槽中,入口区域是漏斗形的,即,引导槽的净宽从入口开口开始到从入口区域到过渡区域的过渡部减小,优选地连续地减小。
[0014]为了防止纤维结构在接头过程期间或在随后的纺纱过程期间再次离开引导槽,根据本专利技术,引导槽现在在过渡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方向变化。
[0015]因此,引导槽在入口区域和端部区域之间不是完全笔直的。相反,侧向界定引导槽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弯曲部或分支,使得纤维结构在通过入口区域之后被插入引导槽中且在引导元件的平面图中时侧向偏转一次或多次。方向变化最终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在纺纱过程期间在引导槽的端部区域中延伸的纱线被可靠地保持在引导槽中,因为方向变化使得纱线更难以经由过渡区域离开端部区域并最终经由入口开口离开引导槽。特别地,有利的是,引导槽在过渡区域中具有第一方向变化,并且在过渡区域和端部区域之间的过渡部处具有第二方向变化,这两个方向变化在引导元件的俯视图中相对于顺时针方向在不同的方向上分支。
[0016]整个引导槽优选地在共同的平面中延伸。还有利的是,界定引导槽的侧壁各自界定引导元件的也位于一个平面中的部分。因此,引导槽被特别地设计为引导元件的平坦部分中的自由空间。
[0017]还有利的是,引导元件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界定入口区域并且跨越角度(α),所述角度的值在50
°
和90
°
之间,优选地在60
°
和80
°
之间。虽然引导槽在过渡区域中应该相对较窄,但是有利的是,入口开口具有相对较大的净宽。在此,上述角度范围已经被证明是有利的,因为两个要求可以以引导元件的可容许的总尺寸来满足。否则,对于某些应用,所需的安装空间将太大和/或材料要求太高。界定入口区域的侧壁优选地各自沿直线延伸。还有利的是,界定入口区域的两个侧壁以不同的角度过渡到侧向界定或限定过渡区域的邻接侧壁中。在这种情况下,当纤维结构从入口开口移动到过渡区域中时,纤维结构已经经历了第一方向变化。
[0018]特别有利的是,引导元件在过渡区域中具有跨越角度(β)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彼此相邻并且界定引导槽,所述角度(β)的值在30
°
和150
°
之间,优选在60
°
和120
°
之间。因此,所述侧壁在引导元件的平面图中形成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即,侧壁之间的过渡部)被设计为尖锐边缘或倒圆,优选是倒圆的以便在纤维结构从入口开口移动到端部区域时平滑地引
导纤维结构。
[0019]还有利的是,侧壁之一与端部区域中的侧壁相邻,过渡区域中的一个侧壁与端部区域中的侧壁形成角度(γ),该角度的值在60
°
和150
°
之间,优选地在80
°
和130
°
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侧壁之间也存在过渡部,同样特别地倒圆的过渡部,其中,在过渡部之后的侧壁优选地至少部分地是笔直的。
[0020]有利的是,引导槽在过渡区域中的净宽加宽至少一次并且然后变窄一次。特别地,有利的是,引导槽的净宽在入口区域之后首先变宽并且然后(优选连续地)减小。净宽优选地连续减小直到过渡区域中的(第一)方向变化。这也在过渡区域中产生漏斗形状,其确保纤维结构从入口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的束状纤维结构(1)的引导元件(22),所述引导元件具有引导槽(2),

所述引导槽(2)具有入口开口(3),所述入口开口具有入口区域(4),所述入口区域邻接所述入口开口(3)并且从所述入口开口(3)开始以漏斗形的方式变窄,

所述引导槽(2)具有过渡区域(5),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入口区域(4)的远离所述入口开口(3)的端部上连接到所述入口区域(4),

所述引导槽(2)具有端部区域(6),所述端部区域布置在所述过渡区域(5)的背向所述入口区域(4)的端部上并且在背向所述入口开口(3)的方向上界定所述引导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2)在所述过渡区域(5)中具有至少一个方向变化。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引导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2)具有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界定所述入口区域(4)并且跨越角度(α),所述角度(α)的值在50
°
与90
°
之间,优选地在60
°
与80
°
之间。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2)在所述过渡区域(5)中具有跨越角度(β)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彼此相邻并且界定所述引导槽(2),所述角度(β)具有在30
°
和150
°
之间的值,优选地在60
°
和120
°
之间的值。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所述端部区域(6)中的侧壁相邻,所述过渡区域(5)中的所述一个侧壁与所述端部区域(6)中的所述侧壁形成角度(γ),所述角度的值在60
°
和150
°
之间,优选地在80
°
和130
°
之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在所述过渡区域(5)中的净宽加宽至少一次,并且然后变窄一次。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元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2)在所述过渡区域(5)中具有净宽,在所述过渡区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