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903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模型搭建,依据物联网大数据搭建经济系统模型、能源系统模型和环境系统模型;第二步:通过基层数据接入,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包括对数据的集成、转换、评估、预测等;第三步:在屏幕界面配置模型选择单元,选择相应的模型后,屏幕上以数据概况、分布地图、相关指标分析、趋势数据分析等模块展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把相对复杂、抽象的数据通过算法用可视的方式体现出来,它通过将数据转换成图或表等使人们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碳中和的相关数据分析。更容易理解碳中和的相关数据分析。更容易理解碳中和的相关数据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世界在努力实现碳中和,通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碳中和。而作为碳中和的手段,通过大屏直观展示各地区碳中和情况是必要的。
[0003]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完善,基于物联网实现碳中和的数据分析并通过大屏展现到我们面前成为了可能。为了实现各项碳中和数据的完整直观体现,设计一种大屏可视化算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碳中和分析可视化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0006]第一步:模型搭建,依据物联网大数据搭建经济系统模型、能源系统模型和环境系统模型;
[0007]第二步:通过基层数据接入,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包括对数据的集成、转换、评估、预测等;
[0008]第三步:在屏幕界面配置模型选择单元,选择相应的模型后,屏幕上以数据概况、分布地图、相关指标分析、趋势数据分析等模块展示。
[0009]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具有真实的参考价值,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搭建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特点,构建覆盖地区人口组成、能源生产结构、终端消费量、重点行业、规模及以上企业碳排放、用户碳足迹、碳交易和碳吸收等综合维度的模型。
[0010]在选择基层数据时,考虑社会各层面因素,优选所述基层数据包括政府端数据、企业端数据和自然人数据。
[0011]为了便于可视化操作和观察,所述屏幕界面搭建采用拖拽式操作,支持相对布局和层级嵌套,并支持宽度自适应。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可视化屏幕的常规技术方案来使本专利技术更加完善。
[0012]为了使可视化更加直观,使用户对数据一目了然,屏幕界面通过多种图标形式体现数据,涵盖柱形图、双轴图、漏斗图、帕累托图、行政地图、自然地图等。当然,对于数据的
体现形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0013]为了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屏幕界面支持钻取、联动等动态分析操作,一键点击实现层层剖析数据。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把相对复杂、抽象的数据通过算法用可视的方式体现出来,它通过将数据转换成图或表等使人们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碳中和的相关数据分析。本专利技术使一些看不懂的数据通过图形化的手段进行有效地表达,准确高效、简洁全面地传递有用的信息,甚至我们帮助发现某种规律和特征,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直接将所要呈现的组件拖拽到画布上进行自由配置和布局,通过点击拖拽即可调整图层顺序,全程图形化编辑操作。用户可按实际屏幕尺寸自定义任意画布大小。大屏以网页形式预览和发布,无需额外安装软件,使用浏览器即可灵活投放至多种屏幕终端。支持多种数据接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大屏界面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介绍:
[0019]本专利技术的大屏数据可视化是以大屏为主要展示载体的数据可视化设计。以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为支撑,通过一系列算法,将数据直观体现在大屏上,不仅使用户能够从复杂的业务数据中快速、直接地找到重要数据,而且能对决策者起到辅助作用。
[0020]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首先,第一步进行模型搭建。依据物联网大数据搭建经济系统模型、能源系统模型和环境系统模型。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具有真实的参考价值,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搭建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特点,构建覆盖地区人口组成、能源生产结构、终端消费量、重点行业、规模及以上企业碳排放、用户碳足迹、碳交易和碳吸收等综合维度的模型。在选择基层数据时,考虑社会各层面因素,优选所述基层数据包括政府端数据、企业端数据和自然人数据。
[0022]经济系统模型是基于对地区的人口、资本、科技水平这些最主要的宏观变量,展望未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路径,并进一步把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路径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它主要包括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部分。其中,工业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的各年产量,该数据可通过相关部门的统计汇总获取。交通包括各类物流运输、公共及私人交通的公里数,该数据可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得各行业的交通车辆行驶情况获得。建筑包括商业、居民部门的电器、供暖、制冷、热水等需求,该部分可通过各个相关部门的汇总数据获得。能源系统模型包括需求和供给,以经济系统模型的结果(能源服务需求)为输入,要得到最终的能源需求,能源系统模型的任务就是把中间的生产、消费过程刻画清楚,尤其是把整个系统的演进刻画清楚。这样,每年的需求在变,能源系统的效率、用能结构在变,最终得到的各品种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也就跟着在变。加总工业、交通、建筑三部门的能源需求,我们就得到了一条各类能源品种的需求总量路径。能源系统的供给侧模型,就是计算如何扩张机
组和输配网络,在满足能源需求和排放约束的情况下,让总成本最小。
[0023]模型搭建完成后,第二步通过基层数据接入,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包括对数据的集成、转换、评估、预测等。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整合来自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环保、林业、互联网、政府机构等领域和部门的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实现专业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融合分析。从能源结构组成、产量趋势、消费量变化等维度,综合能源的行业、类型、时间、区域等多个视角构建碳分布分析视图,实现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结合清洁能源可替代技术信息,对清洁能源消耗数据、非化石能源能耗数据、人口碳足迹、节能减排政策、节能意识和森林覆盖情况等进行关联分析和相关性挖掘,挖掘影响碳减排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和去碳潜力分析,以及碳交易碳定价分析等,实现地区整体碳生产、消耗、可替代资源、减碳渠道等综合维度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态势感知和精准预测。
[0024]最后,第三步在屏幕界面配置模型选择单元,选择相应的模型后,屏幕上以数据概况、分布地图、相关指标分析、趋势数据分析等模块展示。为了便于可视化操作和观察,所述屏幕界面搭建采用拖拽式操作,支持相对布局和层级嵌套,并支持宽度自适应。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可视化屏幕的常规技术方案来使本专利技术更加完善。为了使可视化更加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模型搭建,依据物联网大数据搭建经济系统模型、能源系统模型和环境系统模型;第二步:通过基层数据接入,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包括对数据的集成、转换、评估、预测等;第三步:在屏幕界面配置模型选择单元,选择相应的模型后,屏幕上以数据概况、分布地图、相关指标分析、趋势数据分析等模块展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碳中和数字化分析大屏可视化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搭建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政策与地方特点,构建覆盖地区人口组成、能源生产结构、终端消费量、重点行业、规模及以上企业碳排放、用户碳足迹、碳交易和碳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锋汪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鸿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