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机构、折叠外壳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66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用于连接两个壳体,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两个所述壳体之间仅通过所述铰接件就能实现层叠或展平,结构简单,因此,所述铰接件占用壳体的空间较少,使得所述壳体用于安装电池的空间增大,即能增大电池的体积,提升续航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折叠外壳及设有所述折叠外壳的移动终端。端。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机构、折叠外壳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折叠外壳及设有所述折叠外壳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折叠手机一般包括两个壳体、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的铰链机构,以及覆盖地两个壳体及铰链机构正面的柔性屏,所述柔性屏随所述铰链机构的弯折或展平而同步弯曲或展平,以实现所述折叠手机的层叠或展平。当所述折叠手机层叠时,方便用户携带;当所述折叠手机展开时,帮助用户获得更大面积的显示屏幕。然而,所述铰链机构结构复杂,占用壳体空间较大,使得所述折叠手机用于安装电池的空间被压缩,使续航能力降低,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壳体空间较少且结构简单的折叠机构、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折叠外壳,以及设有所述折叠外壳的移动终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用于连接两个壳体,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叠外壳,包括两个壳体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折叠外壳、设于所述折叠外壳内的电路板,以及设于每一壳体正面的显示屏组件,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折叠外壳包括两个壳体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当所述折叠外壳展平时,两个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正面共面。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折叠外壳包括两个壳体及设于两个壳体之间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转动地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铰接件实现层叠或展平。由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仅通过所述铰接件就能实现层叠或展平,结构简单,因此,所述铰接件占用壳体的空间较少,使得所述壳体用于安装电池的空间增大,即能增大电池的体积,提升续航能力,且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3]图5是图3中的移动终端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4]图6是图2中的其中一壳体的剖视图;
[0015]图7是图6中的VII部分的放大图;
[0016]图8是图4中的折叠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9是图5中的折叠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10是图8中的折叠机构的铰接件的剖视图;
[0019]图11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剖视图;
[0020]图12是图11中XII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13是图1中沿XIII-XIII线的剖视图;
[0022]图14是图13中XIV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15是图1中沿XV-XV线的剖视图;
[0024]图16是图15中XVI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17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其中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8是图17中沿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0027]图19是图18中的XIX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20是图17中沿XX-XX线的剖视图;
[0029]图21是图20中的XXI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2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展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3是图22中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示意图;
[0032]图24是图23中沿XXIV-XXIV线的剖视图;
[0033]图25是图24中的XXV部分放大图;
[0034]图26是图23中沿XXVI-XXVI线的局部剖视图;
[0035]图2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2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请参阅图1至图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10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100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移动终端100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包括折叠外壳20、设于所述折叠外壳20内的电路板50,以及显示屏组件70。所述折叠外壳20包括两个壳体22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22之间的折叠机构25,两个所述壳体22通过所述折叠机构25实现层叠或展平。每一壳体22的正面设有显示屏组件70,每一壳体22内设有电路板50,所述壳体22上的显示屏组件70与电路板50电连接,且两个壳体22的电路板50也电连接。当两个所述壳体22层叠时,两个所述显示屏组件70相互背离;当两个所述壳体22展平时,两个显示屏组件70共面,即两个所述显示屏组件70的出光面共面,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大面积的显示屏幕。所述折叠机构25包括铰接件251,所述铰接件251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2510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2510之间的连接臂2512,两个所述转轴2512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22,两个所述壳体22通过所述铰接件251实现层叠或展平。具体地,两个所述壳体22在层叠或展平的过程中,两个所述壳体22分别沿两个所述转轴2510转动。
[0039]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100为手机。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但不限于Web浏览器、掌上电脑等。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用于连接两个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平行间隔的两个转轴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臂,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内侧面,两个所述转轴分别设于所述内侧面相对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还包括背离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相对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的外周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为圆弧板,两个所述转轴沿所述圆弧板的轴向分别设于所述圆弧板相对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沿所述连接臂的周向贯穿设置,所述穿线槽相对的两端分别穿通两个所述转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至少一端部与连接的壳体通过弹性定位组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转轴的套筒及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套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转轴。8.一种折叠外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之间,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折叠机构实现层叠或展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壳体的侧壁设有避位槽及连通所述避位槽的转动槽,所述避位槽用于容置所述连接臂,所述转动槽用于容置对应的所述转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壳体的所述侧壁靠近所述连接臂的一侧设有圆弧面,当两个所述壳体分别围绕对应的所述转轴转动时,两个所述壳体的圆弧面相互贴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壳体的圆弧面的轴心线与对应的所述转轴的轴心线共线。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壳体的避位槽内设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两个所述壳体层叠时,所述连接臂止挡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昭罗保民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