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64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待检换热管,待检换热管的两端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本装置包括连接装置和封堵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压紧机构和连通体,第一压紧机构将连通体向第一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第一密封件分别与第一管口、连通体紧密连接,连通体内部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一端与第一管口内连通,另一端与氦检漏设备连通,封堵装置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压紧机构和封堵头,第二压紧机构将封堵头向第二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第二密封件分别与封堵头、第二管口紧密连接,这种压紧密封结构使待检换热管内形成抽真空和泄露信号通道,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安装拆卸,密封性可靠。密封性可靠。密封性可靠。

A top tight end sealing device for helium leak detection of heat exchange 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核电设备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核电设备中采用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螺旋换热管大多由两段换热管拼焊而成,并在拼焊完毕后进行抽真空喷氦法氦制谱检漏,需要在待检换热管内形成一端通气的密封通道,现有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在换热管端部焊接堵头或转接头,换热管需要预留长度余量,氦质谱检漏完毕后,将堵头切割去除,并将换热管端部焊缝热影响区去除干净后进行换热管的最终加工,采用此方法一方面换热管长度需预留余量,会造成长度的浪费,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涉及焊接、切除、加工及无损检测,工序多,效率低,不利于重复利用,无损检测和焊接还涉及人员资质的要求和管理;二是采用胀枪伸进换热管端部,然后通过液压,实现胀枪与换热管端部的挤压密封,但胀枪采购成本高,若换热管管径较小,需采购小直径胀杆,使得采购困难,甚至无法采购。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换热管检漏成本高,且工序繁多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其具有检漏成本低且工序简单、便于操作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待检换热管,所述待检换热管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包括连接装置和封堵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氦检漏设备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封堵装置用于封堵所述第二管口;
[0007]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压紧机构和连通体,所述连通体与所述第一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连通体与所述第一管口之间,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将所述连通体向所述第一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连通体紧密连接,所述连通体内部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口内连通,另一端与氦检漏设备连通;
[0008]所述封堵装置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压紧机构和封堵头,所述封堵头与所述第二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封堵头与所述第二管口之间,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将所述封堵头向所述第二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封堵头、所述第二管口紧密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体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而在这一端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管口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装于所述第一凸起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端部、所述第一台阶面紧密抵接。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体外侧固定安装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转接头设有通气端,所述通气端与氦检漏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孔在所述通气端与氦检漏设备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堵头设有第二凸起而在这一端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二管口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装于所述第二凸起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管口端部、所述第二台阶面紧密抵接。
[001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有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通体上远离所述第一管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长度可调节。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传动杆为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限位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匹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装在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与所述连通体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筒内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抵接。
[0014]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设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堵头上远离所述第二管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长度可调节。
[001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传动杆为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限位件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件套装在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与所述封堵头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筒内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上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抵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采用本密封装置置于待氦检漏换热管端部与操作平台之间,待检换热管一端通过封堵装置堵住密封,第二压紧机构推送封堵头插入换热管第二管口并使第二密封件分别与封堵头、第二管口紧密连接;另一端使用连接装置连通待检换热管的内部与氦检漏装置,第一压紧机构推送连通体插入换热管第一管口内并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与第一管口、连通体紧密连接,连通体内设有连通氦检漏设备与换热管内的连通孔,将氦检漏设备连接部件置于换热管第一管口处与连通体连接,待检换热管两端管口形成抽真空和泄露信号通道,结构简单、成本低,工序少、操作方便,且密封性可靠,可顺利完成待检换热管的抽真空喷氦法氦质谱检漏。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封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连通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封堵头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固定套筒安装在安装部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
待检换热管;11

第一管口;12

第二管口;
[0028]2‑
连接装置;21

第一密封件;22

第一压紧机构;221

第一底座;2211

第一安装部;222
‑ꢀ
第一驱动件;2221

第一输出端;2222

第一传动杆;2223

第一限位件;2224

第一固定套筒;23

连通体;231

第一连通孔;232

第一凸起;233

第一台阶面;24

转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待检换热管,所述待检换热管设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和封堵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通氦检漏设备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封堵装置用于封堵所述第二管口;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压紧机构和连通体,所述连通体与所述第一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连通体与所述第一管口之间,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将所述连通体向所述第一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连通体紧密连接,所述连通体内部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口内连通,另一端与氦检漏设备连通;所述封堵装置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压紧机构和封堵头,所述封堵头与所述第二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封堵头与所述第二管口之间,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将所述封堵头向所述第二管口的方向推抵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封堵头、所述第二管口紧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体一端设有第一凸起而在这一端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一管口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装于所述第一凸起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端部、所述第一台阶面紧密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体外侧固定安装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转接头设有通气端,所述通气端与氦检漏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孔在所述通气端与氦检漏设备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紧式换热管氦检漏端部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头设有第二凸起而在这一端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凸起插入所述第二管口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装于所述第二凸起外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管口端部、所述第二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祖威郑焕陈晓娟汪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