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054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梯级人工湿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所述第一梯级人工湿地由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调节池组成,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部采用穿孔布水管,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根据基质孔隙度从右至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保证潜流人工湿地内均匀布水;所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包括表流人工湿地,在表流人工湿地与潜流人工湿地接壤的一侧设置跌水钢板槽,使得表流人工湿地内布水均匀;所述调节池内可配置金鱼藻、狐尾藻、水葫芦等湿地水生植物;潜流湿地内可配置香蒲、旱伞草、菖蒲、水葱、芦竹等湿地植物;表流湿地内可配置茭草、千屈菜、再力花、黄花鸢尾、芦竹等湿地植物。所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同第二梯级人工湿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稳定、设计精简、净化、生态景观效果好的特点,可应用于公园绿地中,主要功能为净化雨水及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梯田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指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结构建设开放的沼泽系统将雨污径流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吸附、滞留、过滤、沉淀、净化的设施,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景观效果好等优点,该生态治理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受污水体的修复之中。按照布水方式或雨水在系统中的流动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表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污水在土的上层流动,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由生长在植物水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比较适合处理污染物浓度不太高的水体。潜流湿地的主体结构类似表面流人工湿地,但污水在基质中流动时,水面低于基质表面,呈潜流状态,其又可分为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这种湿地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基质的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一直在基质表面以下流动,避免了表面流湿地中的蚊蝇及臭味问题,并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人工湿地类型、填料、种植植被、水力条件的不同均会影响其除污效果将不同的人工湿地类型组合建立梯田人工湿地系统,能综合每种人工湿地类型的优点,提升净化效率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当前传统人工湿地技术存在局限性,常规的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不能均匀布水,经常出现短路流和死水区现象,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梯田人工湿地系统,综合各类型人工湿地设施的优点,采用耦合处理的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通过结构设计使得设施内均匀布水,高效净化污染水体。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梯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第一梯级人工湿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级人工湿地包括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调节池,建造采用毛石、混凝土、素土、砂土、透水土工布、碎石、穿孔布水管、砾石。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包括表流人工湿地,建造采用PE管、跌水钢板槽、毛石、混凝土、素土、砂土、透水土工布。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包括表流人工湿地,建造采用PE管、跌水钢板槽、毛石、混凝土、素土、砂土、透水土工布。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A

A

剖面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B

B

剖面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C

C

剖面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D

D

剖面图;
[0015]附图标记: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3

表流人工湿地,4

调节池,5
‑ꢀ
砂土,6

穿孔布水管(进水管),7

透水土工布,8

碎石,9

穿孔布水管(出水管),10

防水土工布,11

素土,12

毛石,13

混凝土,14

砾石,15

雨污管道,16

跌水钢板槽,17

PE 管,18

挡墙。
[00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参见图1~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主体是一种梯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第一梯级人工湿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
[0018]所述第一梯级人工湿地,如图1~图2所示,从右至左依次为调节池A、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调节池B、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调节池C;调节池A内部连接雨污管道,顶部设置穿孔布水管(进水管)穿过挡墙延伸至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挡墙从上至下依次为M7.5砂浆MU40 毛石砌筑,100厚C20混凝土,素土夯实,系数≥0.90;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从上至下依次为 400厚砂土(种植土与粗砂1:1)、穿孔布水管(进水管)、透水土工布、200厚碎石、穿孔布水管(出水管)、防水土工布、素土夯实,系数≥0.90;其中,穿孔布水管(出水管)穿过挡墙延伸至调节池B内部吸纳下渗的雨水,雨污径流通过穿孔布水管(出水管)穿过挡墙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部下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从上至下依次为300厚砂土(种植土与粗砂1:1),穿孔布水管(进水管),透水土工布,砾石/碎石层,素土夯实,系数≥0.90,其中砾石/碎石层从右至左根据径粒由大到小依次为200厚碎石,200厚碎石,200厚砾石,200厚砾石,200厚砾石;200厚砾石,使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部均匀布水,管连接200厚砾石穿过挡墙延伸至调节池C,调节池内设置400厚砂土(种植土与粗砂1:1)。
[0019]所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如图5所示,调节池C中的管穿过挡墙延伸至第二梯级表流人工湿地的跌水钢板槽中,待钢板水量充足后均匀溢出至第二梯级表流人工湿地内,表流人工湿地从上至下依次为400厚砂土(种植土与粗砂1:1)、防水土工布、素土夯实,夯实系数>0.9,表流人工湿地右侧下方设置管,将处理后的径流传输到下一级人工湿地。
[0020]所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如图5所示,第二梯级人工湿地中的管穿过挡墙延伸至第三梯级表流人工湿地的跌水钢板槽中,待钢板水量充足后均匀溢出至表流人工湿地内,第三梯级表流人工湿地从上至下依次为400厚砂土(种植土与粗砂1:1)、防水土工布、素土夯实,夯实系数>0.9,表流人工湿地右侧下方设置管,将处理后的径流注入水塘里。
[002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生活污水的湿地治理,梯田湿地系统带来的跌水效应,既增加了原雨污径流中的溶解氧,同时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具有生态景观效应;梯田湿地系统无需通过泵抽取污水,仅凭重力即可完成湿地系统的运作,绿色、节能、环保。通过植物和填料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与重金属等。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
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梯级人工湿地、第二梯级人工湿地、第三梯级人工湿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潜流人工湿地内部采用穿孔布水管,表流人工湿地一侧设置跌水钢板槽,使设施内能够均匀布水,高效净化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田湿地雨污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内可配置金鱼藻、狐尾藻、水葫芦等湿地水生植物;潜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圣闾邱杰曹景怡崔文娟关晓芬周广森蔡伟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