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54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其包括固定组件、光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光圈载体,其设有通孔和壳体,光圈组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光圈载体上,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壳体的顶面,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第一光圈片和/或第二光圈片,驱动组件驱动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第一光圈片和第二光圈片移动,从而调节光圈组件的光圈面积,使得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化的可变光圈。化的可变光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圈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机摄像模组的光圈可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种,光圈装置是摄像模组的一个重要部件,作为光学系统不可或缺的元素,以结构件方式在镜头组装时被设置在镜头上/内。光圈的面积直接影响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也就会影响图像的亮度及景深。当光圈的面积较大时,摄像模组具有更大的进光量,使得形成的图像亮度高且背景虚化效果好,当光圈的面积较小时,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也就较小,使得形成的图像细节更清晰。
[0003]由于摄像模组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空间有限,通常设置结构简单的固定光圈装置,但其光圈面积固定,无法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更无法满足用户的拍摄需求。因此,随之市场的发展,更需要可变光圈装置拍摄成像的手机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如在远焦拍摄时,使用大光圈提升进光量和散景效果,在近焦拍摄时,切换为小光圈来提升近焦拍摄的解析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并提高光圈的真圆度,实现摄像模组光圈的调节变化。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及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其通过调节杆的转动来驱动光圈片平移,有效降低光圈片之间的摩擦,提升可变光圈的光圈变化速度,调节方便,同时增强可变光圈模组的结构可靠性,适用于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其包括固定组件、光圈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光圈载体,所述光圈载体设有通孔和壳体,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壳体,所述光圈组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第二光圈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光圈组件的光圈面积,使得所述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适于二级变化或多级准确变化的可变光圈。
[000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一接合孔,所述调节杆包括接合部以及引导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所述接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所述引导部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沿相反方向移动。
[000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光圈载体设有至少一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分别设有至少一
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的限位槽,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横向平移,所述限位槽的长边与平移方向平行。
[000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光圈载体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纵向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分别从所述壳体的顶面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
[00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一角,所述引导部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得以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向相反方向平移。
[00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光圈孔,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光圈孔,所述第一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轴对称设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弧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在初始位和终止位相重叠。
[00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均具有第一圆和第二圆,所述第一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中的第一圆和第二圆的排列位置相反。
[00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X1=

(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二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X2=

(k*cos(t2)

m/θ*t2),Y2=k*sin(t2);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调节杆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1和纵坐标Y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点具有在所述坐标系内的横坐标X2和纵坐标Y2,k为所述引导部的旋转半径,m为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之间的圆心距,θ为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t1为所述第一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

X轴之间的角度,t2为所述第二轨道迹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连线和

X轴之间的角度。
[001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旋转半径k为2.5mm~6mm,所述圆心距m为1.1mm~2.5mm,所述调节杆的最大旋转角度θ为30
°
~80
°

[001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为:X1=

(4*cos(t1)+1.75/π*3*t1),Y1=4*sin(t1);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为:X2=

(4*cos(t2)

1.75/π*3*t2),Y2=4*sin(t2)。
[001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相分离或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1.8~2.5。
[001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圆与所述第一圆相重叠的周长部分≤所述第二圆周长的
一半,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比值为2或7/3。
[001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下方,或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之间。
[002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固定组件进一步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光圈载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盖体设有通光孔和多个固定凹槽,所述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其包括光圈载体,所述光圈载体设有通孔和壳体,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壳体;光圈组件,其包括第一光圈片、第二光圈片以及至少一调节杆,所述光圈组件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接合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移动,使得所述光圈组件在大光圈状态和小光圈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设有一接合孔,所述调节杆包括接合部以及引导部,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引导部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两端,所述接合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合孔,所述引导部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得以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沿相反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层叠地设置于所述光圈载体上,所述光圈载体设有至少一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分别设有至少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串接所述第二光圈片和所述第一光圈片的限位槽,使得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横向平移,所述限位槽的长边与平移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载体设有一对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纵向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纵向两侧,各个所述限位柱分别从所述壳体的顶面两侧向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一角,所述第二轨道弧形地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一角,所述引导部可转动地串接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得以使所述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一光圈片和所述第二光圈片向相反方向平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弧形形状不同,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相同,使得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在初始位和终止位相重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圈片设有第一光圈孔,所述第二光圈片设有第二光圈孔,所述第一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二光圈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光圈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的形状相同且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光圈孔和第二光圈孔均具有第一圆和第二圆,所述第一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光圈片的平移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光圈孔和所述第二光圈孔中的第一圆和第二圆的排列位置相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具有第一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一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一轨道迹,所述第一轨道迹的第一方程式:X1=

(k*cos(t1)+m/θ*t1),Y1=k*sin(t1);所述第二轨道具有第二轨道迹,所述调节杆的引导部在所述第二轨道的移动轨迹形成所述第二轨道迹,所述第二轨道迹的第二方程式:X2=

(k*cos(t2)

m/θ*t2),Y2=k*sin
(t2);其中,所述第一方程式和所述第二方程式以所述调节杆的旋转轴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所述第一光圈片的移动方向的横向轴线作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光圈片移动方向的纵向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所述第一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嘉耀涂洪德卞强龙刘佳王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