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4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转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风转体,所述风转体包括导电片、可转动的旋转风叶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导电片上设有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外径为R,所述第二导电环内径为r,满足r>R,所述旋转风叶包括旋转部以及多个风叶,所述旋转部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发光件、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导电片和风转体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为发光组件提供电源的太阳能供电组件。其解决了太阳能供电组件吸收太阳能效果不好甚至无法吸收太阳能的技术问题。法吸收太阳能的技术问题。法吸收太阳能的技术问题。

A new type of solar wind rotating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


[0001]本技术涉及风转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太阳能风转灯,太阳能供电组大部分是安装在旋转风叶的中心处,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615335.5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风车,包括支撑杆和由若干片风叶组成的风叶组,特点是:风叶组固定在一托盘上,托盘与支撑杆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托盘的一侧设置有凹腔,凹腔内设置有太阳能接收板,若干片风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太阳能接收板和至少一个发光器件分别与一太阳能充放电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线连接,托盘的另一侧与一连杆固定连接,连杆的端部固设有定向板,托盘、连杆和定向板三者同轴设置。
[0003]其介绍了风转灯的基本结构,但是上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垂直设置,无法大面积吸收太阳能,并且太阳光一天中会随着时间偏移,会进一步影响太阳能供电组件对太阳光的吸收,甚至会出现太阳能供电组件背光的情况,太阳能供电组件无法吸收太阳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其解决了太阳能供电组件吸收太阳能效果不好甚至无法吸收太阳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风转体,所述风转体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上导电片、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的旋转风叶以及设于旋转风叶上的发光组件,所述导电片上设有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外径为R,所述第二导电环内径为r,满足r>R,所述旋转风叶包括连接支撑杆的旋转部以及沿旋转部的外缘设置的多个风叶,所述旋转部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风叶上的发光件、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一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以及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二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导电片和风转体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为发光组件提供电源的太阳能供电组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为弧形簧片,所述弧形簧片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板,所述弧形簧片凸出部分压紧在第一导电环上,所述弧形簧片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结构相同。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固定导电片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杆上的固定片以及连接固定片上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导电片,所述支撑杆顶部终端设有固定圆盖,所述固定圆盖通过螺纹与支撑杆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铰接在支撑杆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向下的插杆,所述的支撑杆的底端和插杆的底端均为锥形。
[0010]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可设置多个风转体,使得风转灯造型更加丰富美观,通过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一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以及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二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极,有效保证发光组件正负极与太阳能供电组件正负极接触,进一步的,设置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防止旋转风叶在旋转过程中,通电断开,保证发光组件通电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导电环外径为R,第二导电环内径为r,满足r>R,有效保证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导电环的间距,防止电路短路;通过上述设置到达发光组件跟随旋转风叶旋转,太阳能供电组件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并为发光组件提供电源,太阳能供电组件设于支撑杆上有效减轻旋转风叶的重量并能提高太阳能供电组件使用寿命,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为发光组件提供电源的太阳能供电组件,太阳能供电组件可水平设置,有效吸收太阳能,增强太阳能供电组件吸收太阳能的效果。
[0012]2.通过弧形簧片凸出部分压紧在导电环上,保证弧形簧片的压紧力,即有效保证发光组件与太阳能供电组件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弧形簧片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即保证弧形簧片在导电片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活动量,无论旋转风叶正转反转,均能有效防止弧形簧片造成旋转风叶的卡涩。
[0013]3.固定组件可将导电片固定,限定导电片的位置,保证导电片与风转体同轴设置,有效保证发光组件与太阳能供电组件连接的稳定性;支撑杆顶部终端设有固定圆盖,圆盖可固定风转体的稳定,防止风转体从支撑轴脱落,固定圆盖通过螺纹与支撑杆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14]4.太阳能供电组件铰接在支撑杆上,便于折叠,并在太阳光移动时,可根据太阳光朝向调整太阳能供电组件角度,改善吸光范围,能够更好吸收太阳光。
[0015]5.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向下的插杆,通过支撑杆与插杆形成两杆插地的地插,可有效提高支撑杆作为地插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杆的底端和插杆的底端均为锥形,锥形造型便于插入户外的沙土中。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是实施例一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风转体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风转体2,所述风转体2上下旋转设置,所述风转体2包括固定在支撑杆1上导电片21、可转动设于支撑杆1上的旋转风叶22以及设于旋转风叶22上的发光组件23,所述导电片21上设有第一导电环21a和第二导电环21b,
所述第一导电环21a外径为R,所述第二导电环21b内径为r,满足r>R,所述旋转风叶22包括连接支撑杆1的旋转部22a以及沿旋转部22a的外缘设置的多个风叶22b,所述旋转部22a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通过胶水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旋转部22a上,所述发光组件23包括设于风叶22b上的发光件23a、设于第一固定板3上配合第一导电环21a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23b以及设于第一固定板3上配合第二导电环21b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极23c,所述导电片21和风转体2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1上设有用于为发光组件23提供电源的太阳能供电组件4。
[0025]可设置多个风转体2,使得风转灯造型更加丰富美观,通过设于第一固定板3上配合第一导电环21a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23b以及设于第一固定板3上配合第二导电环21b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极23c,有效保证发光组件23正负极与太阳能供电组件4正负极接触,进一步的,设置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23b、第二电极23c,防止旋转风叶22在旋转过程中,通电断开,保证发光组件23通电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导电环21a外径为R,第二导电环21b内径为r,满足r>R,有效保证第一导电环21a与第二导电环21b导电环的间距,防止电路短路;通过上述设置到达发光组件23跟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包括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风转体,所述风转体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上导电片、可转动设于支撑杆上的旋转风叶以及设于旋转风叶上的发光组件,所述导电片上设有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外径为R,所述第二导电环内径为r,满足r>R,所述旋转风叶包括连接支撑杆的旋转部以及沿旋转部的外缘设置的多个风叶,所述旋转部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于风叶上的发光件、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一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极以及设于第一固定板上配合第二导电环至少一个的第二电极,所述导电片和风转体同轴设置,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为发光组件提供电源的太阳能供电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太阳能风转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琦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鲤辉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