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艳丽专利>正文

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423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4
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它涉及健身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它包含底板、座椅机构、锻炼机构、负重块支架、负重块;座椅机构、锻炼机构、负重块支架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底板上部,其中,锻炼机构、负重块均以底板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底板上部;负重块设置在负重块支架内部。与传统的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健身器械相比,在进行双腿负重弯曲时,负重块与双腿未直接接触,有效避免负重块脱离双腿,造成不可控安全事故的问题;既能够实现双腿同时进行负重锻炼,也能够实现单腿进行负重锻炼,使得双腿交替进行锻炼,更为科学、有效。有效。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社会的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于健身的意识越来越高,健身器械是为了让有健身需求的人士达到辅助锻炼,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使用的运动器械。其针对不同的效果有不同的器械,大多放置于健身房。研究表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二十到二十五岁达到最大肌肉力量,以后每十年将会损失10%左右的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到了六十岁以后,力量的损失会更加迅肌肉力量下降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为行动变得迟缓,步行速度降低,步子迈得越来越小。增加肌肉重量和力量的唯一办法是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重量能够帮助提高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即使不运动,每一公斤肌肉每天都要消耗75到110卡路里的热量。每增加一公斤肌肉,其消耗的热量等于一年内减少3到5公斤的脂肪。而且肌肉力量的增加可以使你的锻炼更上一层楼,更有效的消耗身体脂肪。
[0004]现有的大腿肌肉力量锻炼方式包括在双腿上直接承受负重块,进行负重弯曲锻炼。这种锻炼方式,双腿与负重块之间无固定连接,主要以人体进行控制。因此,如果负重块脱离双腿,可能导致压伤大腿、撞损器械等安全事故;且双腿同时进行锻炼,非常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负重块与双腿分离固定,有效避免负重块脱落的情况;同时,可进行双腿交替锻炼,更为科学、有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1、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负重块5;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底板1上部,其中,锻炼机构3、负重块4均以底板1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部;负重块5放置在负重块支架4内部;所述的锻炼机构3包含脚踏31、伸缩臂32、固定带33、连杆34、限位板35、支撑架36、弹簧37、导向轮38、牵引绳39;伸缩臂32、连杆34均对称设置在脚踏31两侧;两侧伸缩臂32的固定侧通过销轴与底板1铰接,两侧伸缩臂32的伸缩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一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另一侧通过销轴与限位板35连接;固定带33设置有数根在脚踏31侧部;限位板35设置在底板1上部,支撑架36设置在限位板35上部;支撑架36顶部设置有导向板361,导向板361上部设置有数组导向轮38,导向板361侧部设置有一组导向轮38;弹簧37两侧分别与脚踏31上部及导向板361底部连接;牵引绳39一侧固定在脚踏31上部,进而牵引强39穿过弹簧37、导向轮38、负重块支架4,与负
重块5连接。
[0007]所述的限位板35侧部设置有弧形槽351,弧形槽351贯穿限位板35的侧部。
[0008]所述的底板1设置有第一方形槽11、第二方形槽12;第二方形槽12对称设置在第一方形槽11两侧,进而第一方形槽11与第二方形槽12构成伸缩臂安装块13。
[0009]所述的座椅机构2包含导轨21、支撑块22、调节杆23、座椅本体24、扶手25;导轨21以底板1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部,支撑块22与两侧导轨21连接,调节杆23设置在支撑块22上部,进而座椅本体24通过螺栓固定在调节杆23顶部;扶手25对称设置在座椅本体24两侧;且扶手25外部设置有护套251,护套251套接在扶手25外部。
[0010]所述的负重块支架4设置有第三方形槽41,第三方形槽41贯穿负重块支架4的前后两侧,且在第三方形槽41的两侧设置有凹槽42,进而第三方形槽41与凹槽42构成负重块限位空腔43。
[001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锻炼前,先调整座椅机构2的位置;通过调节支撑块22在导轨21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座椅本体24在底板1水平方向的距离;通过调整调节杆23,可以改变座椅本体24在底板1竖直方向的距离;根据个人实际锻炼力量,更改负重块5的数量;锻炼时,人体坐在座椅本体21上,把双脚通过固定带33固定在脚踏31表面,当人体双腿弯曲时,脚踏31通过牵引绳39带动负重块5在负重支架4内移动,同时,在连杆34的作用下,脚踏31沿着弧形槽351的轨迹移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与传统的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健身器械相比,在进行双腿负重弯曲时,负重块与双腿未直接接触,有效避免负重块脱离双腿,造成不可控安全事故的问题;既能够实现双腿同时进行负重锻炼,也能够实现单腿进行负重锻炼,使得双腿交替进行锻炼,更为科学、有效。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A

A结构示意图;图3是对应图1的B

B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第一方形槽11、第二方形槽12、伸缩臂安装块13、座椅机构2、轨21、支撑块22、调节杆23、座椅本体24、扶手25、护套251、锻炼机构3、脚踏31、伸缩臂32、固定带33、连杆34、限位板35、支撑架36、弹簧37、导向轮38、牵引绳39、负重块支架4、第三方形槽41、凹槽42、负重块限位空腔43、负重块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看图1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1、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负重块5;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从左往右依次设置
在底板1上部,其中,锻炼机构3、负重块4均以底板1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部;所述的锻炼机构3包含脚踏31、伸缩臂32、固定带33、连杆34、限位板35、支撑架36、弹簧37、导向轮38、牵引绳39;伸缩臂32、连杆34均对称设置在脚踏31两侧;两侧伸缩臂32的固定侧通过销轴与底板1铰接,两侧伸缩臂32的伸缩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一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另一侧通过销轴与限位板35连接;固定带33设置有数根在脚踏31侧部;限位板35设置在底板1上部,支撑架36设置在限位板35上部;支撑架36顶部设置有导向板361,导向板361上部设置有两组导向轮38,导向板361侧部设置有一组导向轮38;弹簧37两侧分别与脚踏31上部及导向板361底部连接;牵引绳39一侧固定在脚踏31上部,进而牵引强39穿过弹簧37、导向轮38、负重块支架4,与负重块5连接;锻炼时,人体坐在座椅本体21上,把双脚通过固定带33固定在脚踏31表面,当人体双腿弯曲时,脚踏31通过牵引绳39带动负重块5在负重支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腿肌肉力量锻炼专用安全健身器械,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板(1)、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负重块(5);座椅机构(2)、锻炼机构(3)、负重块支架(4)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底板(1)上部,其中,锻炼机构(3)、负重块(4)均以底板(1)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在底板(1)上部;负重块(5)放置在负重块支架(4)内部;所述的锻炼机构(3)包含脚踏(31)、伸缩臂(32)、固定带(33)、连杆(34)、限位板(35)、支撑架(36)、弹簧(37)、导向轮(38)、牵引绳(39);伸缩臂(32)、连杆(34)均对称设置在脚踏(31)两侧;两侧伸缩臂(32)的固定侧通过销轴与底板(1)铰接,两侧伸缩臂(32)的伸缩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一侧通过销轴与脚踏(31)铰接,两侧连杆(34)另一侧通过销轴与限位板(35)连接;固定带(33)设置有数根在脚踏(31)侧部;限位板(35)设置在底板(1)上部,支撑架(36)设置在限位板(35)上部;支撑架(36)顶部设置有导向板(361),导向板(361)上部设置有数组导向轮(38),导向板(361)侧部设置有一组导向轮(38);弹簧(37)两侧分别与脚踏(31)上部及导向板(361)底部连接;牵引绳(39)一侧固定在脚踏(31)上部,进而牵引强(39)穿过弹簧(37)、导向轮(38)、负重块支架(4),与负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邢艳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