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制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37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粉制粉装置,包括若干个原煤仓、若干个磨煤机和一个垂直下降落煤管;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给煤机、一混前落煤管和一混前闸板阀;原煤仓的出口依次经对应的给煤机、混前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入口连接;混前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前闸板阀;对应每个磨煤机均设置一混后闸板阀和一混后落煤管;磨煤机经对应的混后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煤质掺配最优,煤粉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燃烧的稳定性,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制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动力工程学科及发电行业煤粉制备输送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煤粉制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的给煤系统中,将以磨煤机为核心的、把原煤制成合格煤粉的系统称为制粉系统。制粉系统通常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系统两大类。因直吹式制粉系统将磨煤机磨制的煤粉直接送入锅炉炉膛内燃烧,具有系统简单、设备部件少、输粉管道阻力小、运行电耗低、钢材消耗少、占有空间小、投资少、爆炸危险小的优点,因此备受许多燃煤电厂青睐。直吹式制粉系统通常为孤立制粉系统,一个煤仓与一台磨煤机连接,一台磨煤机与锅炉一定数量的固定燃烧器连接,当一个煤仓发生堵塞时,往往造成磨煤机出力波动影响燃烧器的稳定燃烧。目前一般不同煤进不同煤仓,因而不同磨煤机磨不同的煤,通过炉膛内燃烧实现煤的掺配,磨煤机的出力波动经常影响掺配的效果,造成锅炉燃烧工况不稳定,燃烧效率低、机组运行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孤立直吹式制粉系统煤粉易出现风粉不均的现象,造成锅炉燃烧工况不稳定、燃烧效率低、机组运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粉制粉装置,实现了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煤质掺配最优,煤粉混合更加均匀,煤种掺配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了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燃烧的稳定性,提供燃烧效率,有效降低磨煤机电耗;同时单台原煤仓、给煤机、磨煤机故障时系统不停机运行,增强制粉系统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煤粉制粉装置,包括若干个原煤仓、若干个磨煤机和一个垂直下降落煤管;
[0006]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给煤机、一混前落煤管和一混前闸板阀;原煤仓的出口依次经对应的给煤机、混前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入口连接;混前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前闸板阀;
[0007]对应每个磨煤机均设置一混后闸板阀和一混后落煤管;磨煤机经对应的混后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
[0008]优选的,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自动磅秤,原煤仓经对应的自动磅秤与对应的给煤机连接。
[0009]优选的,混前闸板阀和混后闸板阀均为电动闸板阀。
[0010]优选的,原煤仓包括原煤仓A1和原煤仓A2,磨煤机包括磨煤机J1和磨煤机J2。
[0011]进一步的,对应原煤仓A1设置有自动磅秤B1、给煤机C1、混前落煤管D1和混前闸板阀E1;对应原煤仓A2设置有混前闸板阀E2、混前落煤管D2、给煤机C2和自动磅秤B2;原煤仓A1经自动磅秤B1、给煤机C1、混前落煤管D1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入口连接,原煤仓A2经自动磅秤
B2、给煤机C2、混前落煤管D2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入口连接;
[0012]对应磨煤机J1设置有混后落煤管I1,对应磨煤机J2设置有混后落煤管I2;磨煤机J1经混后落煤管I1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出口连接,磨煤机J2经混后落煤管I2与垂直下降落煤管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I1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H1,混后落煤管I2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H2。
[0013]进一步的,原煤仓A1、自动磅秤B1、给煤机C1、混前落煤管D1、混前闸板阀E1、混后闸板阀H1、混后落煤管I1和磨煤机J1与原煤仓A2、自动磅秤B2、给煤机C2、混前落煤管D2、混前闸板阀E2、混后闸板阀H2、混后落煤管I2和磨煤机J2关于垂直下降落煤管一一对称布置。
[0014]进一步的,混前落煤管D1、混前落煤管D2和垂直下降落煤管通过Y型三通F连接,混后落煤管I1、混后落煤管I2和垂直下降落煤管通过Y型三通G连接。
[0015]进一步的,混前闸板阀E1、混前闸板阀E2、混后闸板阀H1和混后闸板阀H2均为电动闸板阀。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装置,将彼此孤立的直吹式制粉系统通过特定方式组合起来,实现了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煤质掺配最优,煤粉混合更加均匀,煤种掺配经济效益最大化,锅炉燃烧更加稳定,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提高了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燃烧的稳定性,有效降低磨煤机电耗;同时单台原煤仓、给煤机、磨煤机故障时系统不停机运行,增强制粉系统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两个原煤仓与两个磨煤机互为切换的方法及装置系统图;
[0019]图2为两个原煤仓与两个磨煤机互为切换的方法及装置逻辑控制图。
[0020]图中:1、原煤仓A1,2自动磅秤B1,3、给煤机C1,4、混前落煤管D1,5、混前闸板阀E1,6、Y型三通F,7、Y型三通G,8、混后闸板阀H1,9、混后落煤管I1,10磨煤机J1,11磨煤机J2,12、混后落煤管I2,13、混后闸板阀H2,14、混前闸板阀E2,15、混前落煤管D2,16、给煤机C2,17、自动磅秤B2,18、原煤仓A2,19、垂直下降落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只是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
[0022]本技术所述的煤粉制粉装置,包括若干个原煤仓、若干个磨煤机和一个垂直下降落煤管19。
[0023]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自动磅秤、一给煤机、一混前落煤管和一混前电动闸板阀;原煤仓的出口依次经对应的自动磅秤、给煤机、混前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入口连接。混前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前电动闸板阀。
[0024]对应每个磨煤机均设置一混后闸板阀和一混后落煤管;磨煤机经对应的混后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
[0025]实施例
[0026]本技术的该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原煤仓包括原煤仓A11和原煤仓A218,磨煤机包括磨煤机J110和磨煤机J211。
[0027]对应原煤仓A11设置有自动磅秤B12、给煤机C13、混前落煤管D14、混前闸板阀E15;对应原煤仓A218设置有混前闸板阀E214、混前落煤管D215、给煤机C216、自动磅秤B217。原煤仓A1经自动磅秤B12、给煤机C13、混前落煤管D14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入口连接,原煤仓A218经自动磅秤B217、给煤机C216、混前落煤管D215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入口连接。混前落煤管D215上设置有混前闸板阀E15,混前落煤管D215上设置有混前落煤管E214。
[0028]对应磨煤机J110设置有混后落煤管I19,对应磨煤机J211设置有混后落煤管I212。磨煤机J110经混后落煤管I19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出口连接。磨煤机J211经混后落煤管I212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I19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H18。混后落煤管I212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H213。
[0029]如图1所示,以垂直下降落煤管19为对称轴,原煤仓A11、自动磅秤B12、给煤机C13、混前落煤管D14、混前闸板阀E15、混后闸板阀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原煤仓、若干个磨煤机和一个垂直下降落煤管(19);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给煤机、一混前落煤管和一混前闸板阀;原煤仓的出口依次经对应的给煤机、混前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入口连接;混前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前闸板阀;对应每个磨煤机均设置一混后闸板阀和一混后落煤管;磨煤机经对应的混后落煤管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出口连接;混后落煤管上设置有混后闸板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个原煤仓均设置一自动磅秤,原煤仓经对应的自动磅秤与对应的给煤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前闸板阀和混后闸板阀均为电动闸板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原煤仓包括原煤仓A1(1)和原煤仓A2(18),磨煤机包括磨煤机J1(10)和磨煤机J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粉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原煤仓A1(1)设置有自动磅秤B1(2)、给煤机C1(3)、混前落煤管D1(4)和混前闸板阀E1(5);对应原煤仓A2(18)设置有混前闸板阀E2(14)、混前落煤管D2(15)、给煤机C2(16)和自动磅秤B2(17);原煤仓A1(1)经自动磅秤B1(2)、给煤机C1(3)、混前落煤管D1(4)与垂直下降落煤管(19)入口连接,原煤仓A2(18)经自动磅秤B2(17)、给煤机C2(16)、混前落煤管D2(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松王智微田晨罗睿张德屯陈华冬劳帮壮农正军陈崇敬林师严符亮冯清海关洪亮陈人波刘彩利邢元斌王业开陈鹏朱光耀蔡德帅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