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三专利>正文

磁力互感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15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力互感发动机,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不能利用磁力互感为原动力等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两端的轴承和轴承座,转轴中间部位设置有磁力轮辐;轴承座分别设置第一磁力轮辐和第二磁力轮辐,磁力轮辐、第一磁力轮辐和第二磁力轮辐分别由磁体构成,磁体之间同极性设置,磁体由至少三个磁块组成;磁块由磁性本体和厚度渐变的斜磁片组成,斜磁片设置在端面彼此相对的磁性本体的一端,斜磁片薄端设置在磁性本体端中间部分,厚端设置在磁性本体端边缘部分。上述结构的磁力互感发动机采用中和消减的方式,偏置同极相互排斥感应力,消减阻力,变排斥力为旋转动力,促使磁体相互感应力成为磁力轮辐旋转的永无消耗的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兹力互感发动机。
技术介绍
从宇观上看, 一切恒星都永不停息地向空间大量辐射光和热,人类却未曾 观测到耗散的能量冷凝为物质,更未发现过光和热会改变耗散的本性自发地向 星球或星云聚集。光和热永远只出不进地大量脱离物质向空间扩散,表明能量 决不可能是不生不灭,唯有通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显示其存在的储积物。 能量应是物质机能对立统一、互感作用过程的产物。即光和热是物质的产物乃宇宙昭示的天理!况且恒星经过100多亿年热核聚变等质量亏损式的能量释放, 结果却坍缩成了白矮星乃至中子星(质量约105克/厘米3至1015克/厘米3) 残留物的质量、性能并无大量亏耗能量后的任何显示,这显然用爱因斯坦的质 能关系理论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单位体积质量的大量倍增,起码表示引力成正 比的增大,磁场强度也极大增强,形成了具有强烈放射性的高能、高密态星球。 这表明,恒星的归宿并不是储积的能量已消耗殆尽,而是改变了物理结构,从 而改变了能量产生和释放的形式而已。所以,能理守恒定律从世界观上就不可 能成立。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依 赖物质而存在,物质是意识派生的本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世界的主观 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意识、精神、思维都是物质派生的, 是物质的产物。意识对观察、感触的事物不但能分析、推理判断,而且能支配人对相关器 官,肢体作出相应反应及行动,甚至能创造专利技术。这表明人脑产生的意识,既有 创造专利技术的能动性,又能支配人一生的言行举止,支配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利用和改造。可见意识是人的生理机能产生的具有高度智慧性能的能量, 所以意识应当属于能量的范畴。假如能量守恒定律正确无误,意识是能量也就不应当是物质的产物,意识 就应当是化学能通过人脑表现出的一种转变形式。于是新事物就只能由旧事物 转变而成,既然物质和能量都不生不灭,自然界就不应有任何产物,可是专利技术 创造和新事物的前所未有性、新颖性作何解释呢 难道上帝、真主、佛祖、神鬼, 因果转化说等都不是思想创造物,而是能量形式转化的种种表现吗?但是人的一 举一动都受意识的支配,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意识归属于能量的范畴,因此相信 能量守恒,就是确认意识不是物质的产物,就是相信自然界是无形的能和有形 地物质的二元组合,这和精神支配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物质一~"力二元论毫无二致!创立能量守恒定律功劳卓著的焦耳在近40年中,做过400多次实验,用各 种方法测定热功当量的值,却始终未曾对能量转化机制进行过分析、测验,竟 误以为后果是前因所变,这显然是世界观的问题。其实转移、演变程序在能量 转化过程中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我认为能量守恒是自欺欺人!是偷换论题。以上分析表明,能量守恒定律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完全相悖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不是不生 不灭的因果转变。所以要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就 必须推翻能量守恒定律。必须明确什么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此我经过30多 年的观察和思考,经过实验,证明前因和后果不是同一物,证明做功方式决定 能的转换值,证明能量转化的实质是换,不是转移演变,所以能量守恒定律根 本不成立,理由和实駘3正明如下文。经过30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我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以下简称能量 守恒)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一、天理的昭示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表明能量只会耗散,不可 还原,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势必趋至宇宙热寂。若追根溯源,不但要有造物 主,能量耗散告罄时,还需有救世主再恢复物能,不然宇宙终趋没落。显然热 力学定律自相矛盾,第一定律必不符合实际,因为桌子不搬不动,钟不敲不响,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既然任何形式的能都源于物质,热能总是离开 物质大量地向空间耗散,表明热不可能是物质贮存的能,而应是物质在相互作 用过程中的派生物。在宇宙间,所有星系的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向空间辐射巨 量的光和热,天文观测却从未发现过向巨大苍宮辐射、散布的光和热会改变扩 散的本性,自发地向星球或星云物质聚集,以贮存热的方式发育成新恒星的演 化过程。但是任何发光发热体都是以有形体,有质量的实在物——物质为本源。所有恒星都只出不进地发光^:热,表明光和热绝不可能是物质贮存的能的释放, 而应是恒星体内部具有产生光和热向外辐射的组织机能,既然光和热应当是产 物,也就不可能只生不灭,广阔地宇宙空间自然就是巨量的光和热逐渐衰灭的 场所。因此光和热不应当是不生不灭的实在物,而应当是物质的产物,光和热 依赖物质而产生,离开物质就逐渐地衰灭,是宇宙昭示的天理。能量守恒违背 天文观察看到的客观事实,违背天理,所以从世界观上就根本不成立。二、转化的实质在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18页写道"当你匀速地举起一块石头时,要对 石头做功,你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就转移到石头上来,增加了石头的能量。 你把石头举的越高,消耗的化学能就越多,石头得到的能量也越多。"但是多种 做功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都不可能通过做功转变成人的化学 能。就那么一举,人的化学能就转移到石头上,变成了重力势能,这能符合实 际吗?接着在119页却写道"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高度 的乘积"。这显然是前后自相矛盾,既然人的化学能并没有4巴石头受到的重力给 置换掉,做功显然不是改变了石头的自身机能,而是增加了石头在重力作用下, 可下落到地面的空间距离,显然石头的重力势能增加的实质是外因条件的改变,这表明举高石头所消耗的人的化学能并不是转移到石头上,变成了重力势能, 而是消耗于(克服石头所受重力)做功的过程中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出现,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失"。表明,功不 是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的传媒,而是利用消耗的能和反作用力相 克共同消失时的作用关系,促使被作用物体与环境的位置关系或相互作用形式 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能量转化的实质是换,不是形式演变。用热功当量的测 验结果作为能量守恒的证据是偷换论题,是用转化掩盖了换的实质,把换得的 另一种形式的能误认为是消耗的能所变。从根源上讲,这是唯心主义二元论世 界观促使人们不自觉地偷换论题,变换不分,把非本质的物理联系本质化了的 模糊认识所形成的错误结论。物理学近代以来认为,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参加过拔河的 人都知道,无论胜败,都要耗费体力,谁都不会以绳子为传媒,把别人消耗的 体力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生理机能。而且无论用任何方式做功,都不可能把其它 形式的能转化成人的生理机能。人只能从饮食中获取营养,通过体育锻炼使身 体强壮,锻炼可以通经活络,强筋健骨,增强体魄,带动各种物理性相互作用 过程在人体内发生,由此加快血流量,必产生较多热量,带动物理过程发生的 基础是消耗营养物质的生化反应,所以锻炼会加快生化反应对营养的消耗,当 锻炼过猛,代谢跟不上节奏时,细胞就会缺氧,造成生理衰竭,故猎豹狂奔时 间不长就得停下来调养生息,人忙碌一天,也要睡觉以修养生息,但若不锻炼, 血脉不畅,人就会衰弱发病。所以人的生理机能只能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力互感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两端的轴承和轴承座,其中所述转轴中间部位设置有磁力轮辐,所述磁力轮辐由磁体构成;所述轴承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力轮辐和第二磁力轮辐,所述第一磁力轮辐近磁体端设置有与该磁体极性相同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力轮辐近磁体端设置有与该磁体极性相同的第二磁体;所述的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由至少三块瓦形或条形的磁块组成,所述磁块按极性相反排列设置;所述的磁块由磁性本体和厚度渐变的斜磁片组成,斜磁片设置在端面彼此相对的磁性本体的一端,所述斜磁片薄端设置在磁性本体端中间部分,厚端设置在磁性本体端边缘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三
申请(专利权)人:闫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