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89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线槽领域内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包括电缆槽本体,所述电缆槽本体由内层及外层组成,所述内层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板组件及下方配合设置的连接底座组件,所述支撑板组件与连接底座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上分别预设有排水孔及出水孔且内层与外侧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外层通过若干夹层组成,所述内层及外层的顶部预设有顶盖组件,所述内层中还配合设置有隔断组件,该装置提高了对内部电缆的防水及防火效果,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能对电缆槽本体进行拆卸及拼装,同时有效排出内部的积水,防止内部积水过多,增加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增加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增加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线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槽。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电缆槽,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476750.7,申请日为:2020.04.03,公布号为CN211579475U,公布日为:2020.09.25,该技术申请公开一种电缆槽,包括电缆槽外壳,所述电缆槽外壳上端两侧的壳体横截面为L型,所述L型壳体内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电缆槽外壳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缆槽内板,所述电缆槽内板的上侧两端分别卡设与卡槽中,所述电缆槽外壳上侧还设置有与电缆槽外壳相配合的加盖外壳,该技术防水以及防火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内部漏水对电缆造成不必要的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该装置提高了对内部电缆的防水及防火效果,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能对电缆槽本体进行拆卸及拼装,同时有效排出内部的积水,防止内部积水过多,增加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包括电缆槽本体1,所述电缆槽本体1由内层及外层组成,所述内层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板组件2及下方配合设置的连接底座组件3,所述支撑板组件2与连接底座组件3的外部设置有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上分别预设有排水孔5及出水孔6且内层与外侧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外层通过若干夹层组成,所述内层及外层的顶部预设有顶盖组件12,所述内层中还配合设置有隔断组件13。
[0005]本技术工作时,在安装时,将支撑板组件2与连接底座组件3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将支撑板组件2的底部与连接底座组件3呈斜边设置,将隔断组件13嵌入设置于支撑板组件2的凹槽14内并固定,将限位外壳4套装于各个组件的外部并与回字形凹槽8相贴合设置,将顶盖组件12安装于回字形凹槽8的间隙处并将顶盖组件12的两侧通过螺栓与限位外壳4相固定,将限位外壳4与连接底座组件3之间预留有间隙并通过上方的回字形凹槽8进行固定,至此安装完成;在工作时,连接底座组件3出水孔6与限位外壳(4)的排水孔5相互错开设置,当积水进入到电缆槽本体1内部的时,由于限位外壳4与连接底座组件3之间预留有间隙,故而积水将通过间隙流至排水孔5及出水孔6处并流出电缆槽本体1内部,当需要拼接电缆槽本体1时,可将任意一组电缆槽本体1的回字形凹槽8向内部挤压,并将另一组电缆槽本体1的回字形凹槽8套装于受挤压的回字形凹槽8外部并将连接螺孔15相对齐,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此时拼接完成,同时将顶盖组件12设置于回字形凹槽8的间隙处,将顶盖组件12的两侧与限位外壳4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当外部着火时,限位外壳4的外部防火层11将有效的保护内部的电缆,防止内部电缆着火,同时由于排水孔5与出水孔6之间互
相错开设置且距离有一定的距离,故而无需担心火源会通过排水孔5及出水孔6进入到电缆槽本体1内部,至此工作完成。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供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该装置提高了对内部电缆的防水及防火效果,便于后期工作人员能对电缆槽本体进行拆卸及拼装,同时有效排出内部的积水,防止内部积水过多,增加了对电缆的保护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内部积水的流出,防止电缆槽体1内部的积水过多;所述连接底座组件3与支撑板组件2呈15
°‑
35
°
夹角设置,所述电缆槽本体1的外层为限位外壳4,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底部的两侧位置,所述限位外壳4的排水孔5与内层连接底座组件3的出水孔6相错开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电缆槽本体1内部积水快速排出;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两侧的底角处并与连接底座组件3呈120
°‑
150
°
设置,所述出水孔6位于连接底座组件3的底部并呈30
°
60
°
设置,所述排水孔5与出水孔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槽本体1内部的密封效果;所述支撑板组件2的上端配合顶盖组件12两侧的位置预设有回字形凹槽8,所述回字形凹槽8对应支撑板组件2设置有两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电缆槽本体1的绝缘性及防火性;所述限位外壳4采用三组夹层制成,三组夹层分别包括外侧防火层11、中部支撑层10及内侧绝缘层9,所述内侧绝缘层9的表面还涂覆有防火涂层。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灰尘落入电缆槽本体1内部,同时增加电缆槽本体1内部的密封效果;所述顶盖组件12呈T形设置,所述顶盖组件12的两侧与回字形凹槽8的上侧面相接并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隔断组件13与支撑板组件2相固定;所述隔断组件13横向设置于电缆槽本体1的内部并与两侧的支撑板组件2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组件2对应隔断组件13预设有凹槽14,所述隔断组件13的两端嵌入设置于凹槽14内并固定。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电缆槽本体1内部的积水排出;所述限位外壳4的上端对应支撑板组件2及连接底座组件3设置且与支撑板组件2的回字形凹槽8相贴合,所述限位外壳4的下端对应连接底座组件3预留有间隙,所述电缆槽本体1之间通过回字形凹槽8相拼接,所述支撑板组件2的端角处还预设有连接螺孔15。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板组件外部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板组件内部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底座组件的剖面图。
[0018]其中,1电缆槽本体、2支撑板组件、3连接底座组件、4限位外壳、5排水孔、6出水孔、8回字形凹槽、9内侧绝缘层、10中部支撑层、11外侧防火层、12顶盖组件、13隔断组件、14凹槽、15连接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包括电缆槽本体1,所述电缆槽本体1由内层及外层组成,所述内层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板组件2及下方配合设置的连接底座组件3,所述支撑板组件2与连接底座组件3的外部设置有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上分别预设有排水孔5及出水孔6且内层与外侧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外层通过若干夹层组成,所述内层及外层的顶部预设有顶盖组件12,所述内层中还配合设置有隔断组件13,所述连接底座组件3与支撑板组件2呈15
°‑
35
°
夹角设置,所述电缆槽本体1的外层为限位外壳4,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底部的两侧位置,所述限位外壳4的排水孔5与内层连接底座组件3的出水孔6相错开设置,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两侧的底角处并与连接底座组件3呈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包括电缆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槽本体(1)由内层及外层组成,所述内层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板组件(2)及下方配合设置的连接底座组件(3),所述支撑板组件(2)与连接底座组件(3)的外部设置有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上分别预设有排水孔(5)及出水孔(6)且内层与外侧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外层通过若干夹层组成,所述内层及外层的顶部预设有顶盖组件(12),所述内层中还配合设置有隔断组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组件(3)与支撑板组件(2)呈15
°‑
35
°
夹角设置,所述电缆槽本体(1)的外层为限位外壳(4),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底部的两侧位置,所述限位外壳(4)的排水孔(5)与内层连接底座组件(3)的出水孔(6)相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功能的防火电缆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5)位于限位外壳(4)两侧的底角处并与连接底座组件(3)呈120
°‑
150
°
设置,所述出水孔(6)位于连接底座组件(3)的底部并呈30
°
60
°
设置,所述排水孔(5)与出水孔(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永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