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82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包括集气罩、进水溢流堰、气体排放管、沉淀区、倒V型沉淀板、出水缓冲区、排水溢流堰、进水缓冲区、排水管,所述集气罩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集气罩下端重叠投影量大于200mm,上下两层集气罩水平夹角均为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法,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通过厌氧或缺氧区的设置使之具有生物脱氮、除磷的效能。主要处理流程包括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与微生物能充分进行传质和反应,随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出水即为净化水。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排放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以及排放需求的不断提高,活性污泥法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应用广泛,但类似于AO,A 2O工艺均需设置二沉池,通过二沉池实现出水澄清(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提高回流污泥的含固率)。其沉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浓度;
[0003]若沉淀或浓缩效果不好,会增加出水中活性污泥悬浮物浓度,降低出水指标;同时,回流污泥浓度及微生物量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池中混合液浓度,影响净化效果。传统二沉池的形式一般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均需设置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等多个区域,减少污泥上浮,实现沉淀效果,因此系统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水力停留时间长,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若采用机械刮泥方式,刮泥机容易锈蚀,维护复杂。同时由于泥水分离设备结构复杂,现场施工难度高,容易造成安装质量低,因此通过分离装置的撬装式简化现场安装工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包括集气罩、进水溢流堰、气体排放管、沉淀区、倒V型沉淀板、出水缓冲区、排水溢流堰、进水缓冲区、排水管,所述集气罩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集气罩下端重叠投影量大于200mm,上下两层集气罩水平夹角均为55
°
~60
°
,所述下层集气罩间和上下两层集气罩间形成的污泥回流缝间距大于200mm。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集气罩底部敞开,其两边侧壁与上下两层集气罩一端通过孔洞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气体排放管管径不小于200mm,与集气罩通过孔洞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进水溢流堰为带有方孔的花墙组成,方孔的宽度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
300mm,方孔开设于沉淀区的进水口中间位置。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沉淀区水平流速不超过10

30mm/s,高度不小于1.0

1.5m。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沉淀区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储泥区、倒V型沉淀板和超高缓冲区,沉淀区的同时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沉淀区的进水口为每两层的倒V型沉淀板之间的缝隙组成,使水流均匀进入倒V型沉淀板组件,过孔水流速度为0.07

0.09m/s;在进水口的对侧设置出水口,过孔水流速度为0.2

0.4m/s;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倒V型沉淀板连接。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倒V型沉淀板厚度为5

10mm,长度为1.5

2.0m,斜面宽度为0.25m,倒V型板夹角为60
°
,斜板通过框架叠加进行固定,斜板间距为50~100mm,斜板见污泥沉淀通道20

50mm,堆积高度与沉淀区高度一致,沉淀斜板框架通过螺帽或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气罩顶部以上,沉淀斜板框底部高度不小于90mm,且进水区域略高,安装过程中成1
°
倾角。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出水缓冲区位于沉淀区的出水口与排水溢流堰中间,出水溢流堰的排水侧与排水管连接,排水管设计为U型水封管道,管径不小于150mm。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进水缓冲区分别与沉淀区的进水口和进水溢流堰两个部位连接。
[002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能够保障生化出水水质好且运行稳定,并且工艺简单、集成化高且易操作,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0026]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采用集气罩和倒V型板依次实现气和泥水的分离,相交传统沉淀分离工艺,大大提高了泥水分离效果,克服了生化泥水分离占地面积大、分离效果差、辅助污泥回流设备多等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俯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沉淀区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沉淀区俯视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沉淀区侧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的倒V型沉淀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例说明:
[0034]1、集气罩;2、进水溢流堰;3、气体排放管;4、沉淀区;5、倒V型沉淀板;6、出水缓冲区;7、排水溢流堰;8、进水缓冲区;9、排水管;10、储泥区;11、超高缓冲区;12、进水口;1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包括集气罩(1)、进水溢流堰(2)、气体排放管(3)、沉淀区(4)、倒V型沉淀板(5)、出水缓冲区(6)、排水溢流堰(7)、进水缓冲区(8)、排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集气罩下端重叠投影量大于200mm,上下两层集气罩水平夹角均为55
°
~60
°
,所述下层集气罩(1)间和上下两层集气罩间形成的污泥回流缝间距大于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1)底部敞开,其两边侧壁与上下两层集气罩(1)一端通过孔洞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管(3)管径不小于200mm,与集气罩(1)通过孔洞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溢流堰(2)为带有方孔的花墙组成,方孔的宽度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300mm,方孔开设于沉淀区(4)的进水口(12)中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4)水平流速不超过10

30mm/s,高度不小于1.0

1.5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4)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储泥区(10)、倒V型沉淀板(5)和超高缓冲区(11),沉淀区的同时分别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7.根据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建瑞操沛沛刘军李春泉王艳朋韩珊珊廖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