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及其壳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72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及其壳体组件。包括上、下壳体,上、下壳体分别设有同轴的上、下定位筒,上、下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内径一致,上、下壳体分别对应设置定位卡孔和定位卡凸定位配合以实现两壳体之间的固定,上、下壳体的上、下围板之间相互套设,且贴合面尺寸一致,可实现导向定位配合,支撑筋条的设置一方面支撑电流互感器,使其与其他电子元件之间隔开,另一方面可与上底板配合实现对电流互感器的轴向定位。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无需螺钉、扎带等辅助配件,却可以在上、下壳体对接的同时一并实现对电流互感器的稳定固定。互感器的稳定固定。互感器的稳定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及其壳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及其壳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微型断路器由操作机构、触点、保护装置(各种脱扣器)、灭弧系统等组成。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各项需求逐渐增加,例如酒店、连锁店、敬老院等场所,客户希望知道各主电路的实时用电量,即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用电量数据,并希望可以实时查看这些数据,且数据要能够直观显示。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13514696A公开了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智能电力传感器及智能微型断路器,该智能电力传感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控制芯片、电力计量芯片、电流互感器和无线通讯模组,壳体的前后侧面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以供火线穿过,电流互感器与第一穿孔同轴设置,电流互感器与电力计量芯片电连接,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流过火线的电流,电力计量芯片将计算的电量结果反馈给主控制芯片并通过无线通讯模组传输至云端,以方便用户通过终端查看。
[0005]由于智能电力传感器受应用环境限制,需要设计的体积小巧(拇指大小),各个电子元器件需要紧凑的布置在壳体内,而且各个电子元件需要相对于壳体牢固固定,才能避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干扰以及因为晃动或震动而导致电子元器件松动的问题,松动的电子元器件不仅会使接口处接触不良,导致智能电力传感器无法正常稳定工作,而且还可能引发短路等故障,损坏电路甚至引发火灾,对于主控制芯片等板状部件,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打孔或者设置定位槽、定位孔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对于圆环状的电流互感器来说,一不能打孔、二不能开槽,因此,传统方式一般只能通过粘接固定或者采用扎带捆绑固定等方式,这两种固定方式均不稳定,尤其是在震动时或晃动时容易导致电流互感器的进线和出线处松动,而且扎带固定方式需要将电流互感器捆绑固定在壳体内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上,也会导致其他电子元器件出线松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以解决现有智能电力传感器在狭小空间内对于电流互感器的固定不便、易导致接头松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所使用的壳体组件。
[0007]本技术的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包括:
[0009]电流互感器,包括圆环状的线圈绕组;
[0010]上壳体,为下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上底板和垂直围设上底板四周的上围板,上底板上设有上圆孔,上圆孔的下孔沿处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筒,上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上围板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卡孔;
[0011]下壳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下底板和垂直围设在下底板四周的下围板,下底板上设有下圆孔,下圆孔的上孔沿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筒,下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下定位筒的下部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筋条,支撑筋条的上表面到上底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与电流互感器的高度一致,下围板的外表面尺寸与上围板的内表面尺寸一致,以使上围板套设在下围板外部,下围板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定位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楔形卡凸,楔形卡凸具有弹性以便与定位卡槽卡接配合。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将电流互感器首先套在下壳体的下定位筒上,并被支撑筋条支撑,然后将上壳体对应扣在下壳体上,扣合时,上围板刚好套在下围板上,利用上、下围板的配合关系,实现上、下壳体扣合过程的精准定位和导向,使上定位筒与下定位筒刚好同轴,使楔形卡凸刚好可以扣合在定位卡孔内,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固定,由于支撑筋条的设置,一方面使电流互感器与下壳体内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之间可以隔离开,避免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利用支撑筋条的上表面和上底板的下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别对电流互感器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进行支撑定位,加上上、下定位筒对电流互感器的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可以稳定且牢固的固定在上、下壳体内部,可见,该方案是在狭小安装空间的限制下,充分利用上、下壳体的特殊结构设计,在上、下壳体连接的同时即实现了电流互感器的稳定定位,一举两得,且该固定方式为强固定,不会因为震动或晃动而导致电流互感器的电线接头松动,而且上定位筒和下定位筒在对接后,可以确保上、下圆孔均得到封闭。
[0013]进一步地,上底板的下表面上与电流互感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弹性结构。
[00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弹性结构的设置,使得电流互感器在轴向方向上被牢牢压紧,避免因为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松动而导致电流互感器轴向窜动。
[0015]进一步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一体注塑制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条有四根,四根支撑筋条沿下定位筒的外周面均布。
[0017]进一步地,上、下壳体的材质为塑料。
[0018]进一步地,上壳体的上围板包括前、后、左、右侧板,前、后侧板的内侧面上分别对应于电流互感器设置有弧形避让槽。
[001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弧形避让槽的设置使得上、下壳体的外形尺寸进一步减小。
[0020]本技术的壳体组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1]壳体组件包括:
[0022]上壳体,为下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上底板和垂直围设上底板四周的上围板,上底板上设有上圆孔,上圆孔的下孔沿处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筒,上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上围板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卡孔;
[0023]下壳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下底板和垂直围设在下底板四周的下围板,下底板上设有下圆孔,下圆孔的上孔沿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筒,下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下定位筒的下部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筋条,支撑筋条的上表面到上底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与电流互感器的高度一致,下围板的外表面尺寸与上围板的内表面尺寸一致,以使上围板套设在下围板外部,下围板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定位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楔形卡凸,楔形卡凸具有弹性以便与定位卡槽卡接配合。
[00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将电流互感器首先套在下壳体的下定位筒上,并被
支撑筋条支撑,然后将上壳体对应扣在下壳体上,扣合时,上围板刚好套在下围板上,利用上、下围板的配合关系,实现上、下壳体扣合过程的精准定位和导向,使上定位筒与下定位筒刚好同轴,使楔形卡凸刚好可以扣合在定位卡孔内,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固定,由于支撑筋条的设置,一方面使电流互感器与下壳体内的其他电子元器件之间可以隔离开,避免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利用支撑筋条的上表面和上底板的下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别对电流互感器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进行支撑定位,加上上、下定位筒对电流互感器的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确保电流互感器可以稳定且牢固的固定在上、下壳体内部,可见,该方案是在狭小安装空间的限制下,充分利用上、下壳体的特殊结构设计,在上、下壳体连接的同时即实现了电流互感器的稳定定位,一举两得,且该固定方式为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互感器,包括圆环状的线圈绕组;上壳体,为下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上底板和垂直围设上底板四周的上围板,上底板上设有上圆孔,上圆孔的下孔沿处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筒,上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上围板上对称设置有定位卡孔;下壳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壳体结构,包括下底板和垂直围设在下底板四周的下围板,下底板上设有下圆孔,下圆孔的上孔沿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筒,下定位筒的外径与电流互感器的内径一致,下定位筒的下部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筋条,支撑筋条的上表面到上底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与电流互感器的高度一致,下围板的外表面尺寸与上围板的内表面尺寸一致,以使上围板套设在下围板外部,下围板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定位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楔形卡凸,楔形卡凸具有弹性以便与定位卡槽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一体注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微型断路器的智能电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条有四根,四根支撑筋条沿下定位筒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碧拓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