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52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车轮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及其热处理方法和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货运朝着重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轴重是提高货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货运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货车轴重经历了30t

35t

40t

45t的发展,车轮材料的硬度也由≥300HB、经≥320HB、发展到≥340HB,通过提高硬度减缓车轮服役过程中的磨耗问题。
[0003]铁路车轮材料为碳素钢,允许调节微量合金元素改善综合性能,微观组织结构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货车用车轮一般为含碳量0.65

0.75wt%的高碳钢,一般硬度要求越高、碳含量就越高,通过提高碳含量是提高硬度的最有效措施,但车轮钢碳含量不允许超过0.77wt%,即不能为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组织一般为珠光体+渗碳体,其塑性、韧性相对差,尤其是当渗碳体呈网状分布时。另外,从热处理方面考虑,碳含量提高,一般采用在AC3相变点温度之上30

50℃加热,在冷却时才容易获得较高的硬度,但高碳钢加热温度高时又容易出现奥氏体晶粒粗大,导致塑性、韧性降低。
[0004]针对硬度≥340HB的车轮,目前一般碳含量控制在0.70

0.72wt%,通过添加Cr、Mo元素提高淬透性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冷却过程中易在踏面表层产生贝氏体组织,这种组织最深能够达到15mm,如不能在后续的机加工工序完全车削掉,影响车轮服役表现和安全。所以,一般车轮制造厂都是加大加工余量,这样又会导致成材率低、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该车轮成分中避免添加Cr、Mo元素,以防止在踏面表层产生贝氏体组织,并可降低成本,该车轮可应用在轴重40t以上的重载货车上。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的热处理方法及生产方法,生产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重载货车用车轮。
[0007]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75

0.78%、Si 0.20

0.40%、Mn 0.50

0.70%、P≤0.015%、S≤0.015%、Ni 0.22

0.24%、Nb 0.03

0.07%、N 50

8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其中铁素体的体积百分比3~5%。
[0010]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的屈服强度≥940MPa,抗拉强度≥1250MPa,A≥14%,硬度≥360HB。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的热处理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淬火+回火。
[0012]所述淬火步骤中:首先在840

870℃保温2.0

3.5小时后,然后进行轮辋喷水冷却。
[0013]所述轮辋喷水冷却时,使轮辋踏面表层金属以5℃/s

8℃/s、内部金属以2℃/s

5℃/s的冷却速度却到500℃以下。
[0014]所述回火步骤中:在480

500℃回火处理5.0

6.0小时。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炉炼钢工序、LF炉精炼工序、RH真空处理工序、圆坯连铸工序、切锭轧制工序、热处理工序、加工、成品检测工序;其中,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处理方法进行。
[0016]所述切锭轧制工序中,轧制前加热温度1180~1230℃,发挥Nb阻止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轧制压缩比4~6,轧制过程中抑制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及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成分中,各元素作用及控制如下:
[0018]C元素:随着C含量的提高,将会明显提高车轮的强度硬度指标,改善车轮的耐磨性能,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C元素提高硬度,同时考虑和Nb的结合形成碳化物导致铁素体析出对硬度的影响,其下限为0.75%,当C含量超过0.78%,会导致渗碳体含量增加,降低韧性,因此,其含量范围控制在0.75

0.78%之间。
[0019]Mn元素:能够有效提高车轮强度硬度性能,本专利技术按照碳素钢车轮中的Mn元素含量要求控制,即为0.50

0.70%。
[0020]Si元素:本专利技术Si含量范围按照碳素钢要求控制,为0.20

0.40%之间。
[0021]Nb、N元素:是本专利技术重点添加的合金元素,Nb能够和C、N结合形成碳氮化铌,在轧钢和热处理时起到细化珠光体团的作用。但Nb含量越高,与之结合的C越多,为控制好Nb、C、N三者比例使其打造较好的匹配,本专利技术中的Nb含量控制在0.03

0.07%,N含量控制在50

80ppm,可以形成适量的碳氮化铌起到细化晶粒和珠光体团的作用,另一方面,因C和Nb结合可适当降低渗碳体含量,促进一定量的铁素体析出,从而改善韧性和塑性。
[0022]Ni元素:Ni元素能够强化铁素体并细化和增多珠光体,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本专利技术控制在0.22

0.24%。
[0023]P和S是杂质元素,故其含量应该控制在不超过0.015%。
[0024]本专利技术将C含量控制在0.75

0.78%,通过提高C含量提高硬度;通过添加Ni元素来改善韧性;通过添加Nb元素、控制N元素含量形成第二项粒子Nb(C,N),以便在车轮轧制前加热过程中,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细化轧态组织;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通过加热重新奥氏体化进一步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在随后冷却过程中通过控制轮辋踏面表层金属的冷却速度在5

8℃/s抑制过共析钢中渗碳体Fe3C的析出、促进了铁素体的形成,防止韧性、塑性降低。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在提高硬度的同时,韧性、塑性不降低,相较C含量0.70

0.75%的高碳钢车轮,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硬度可提高5

8%,可稳定达到360HB以上,耐磨性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的车轮轮辋轧态的金相组织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中的车轮轮辋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图;
[0027]图3为实施例1中的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75

0.78%、Si 0.20

0.40%、Mn 0.50

0.70%、P≤0.015%、S≤0.015%、Ni 0.22

0.24%、Nb 0.03

0.07%、N 50

8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载货车用车轮的屈服强度≥940MPa,抗拉强度≥1250MPa,A≥14%,硬度≥360HB。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硬度等级在360HB以上的重载货车用车轮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淬火+回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步骤中:首先在840

8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邹强刘学华宫彦华万志健姚三成高伟钟斌毛亚男李相东于文坛童乐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