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405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利用L型混凝土板将变形缝位置由水平方向调整至竖向,同时在变形缝附近设有排水沟,能够有效减少变形缝处的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水涂料以及防水卷材在排水沟内、L型混凝土板表面、结构层表面进行防水施工,在变形缝内、结构层上方的防水卷材上表面进行保温层施工,在保温层上表面、L型混凝土板上方防水卷材上表面均浇筑施工C25混凝土防水保护层,然后进行屋面铺设,最后进行室内侧的变形缝第二道防护施工,进一步保证了屋面变形缝防水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排与堵”相结合,有效降低了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渗漏隐患。低了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渗漏隐患。低了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建筑施工的不断发展,将屋面用做停车场及人员活动场地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常见。针对此类屋面的变形缝的处理,设计图纸常规套用《变形缝建筑构造》(14J936)的AW4、BW5、CW3、DW2四类构造做法。但是这4种做法均将变形缝留设在水平面上,在车辆及人员走动等荷载长期作用下,当金属盖板产生变形进水后,变形缝处防水卷材反而会形成存水弯,受留存雨水长期重力影响以及卷材老化等因素影响,防水卷材搭接边容易脱开而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利用L型混凝土板将变形缝由水平面调整至立面,结合排水沟等一系列防水构造措施有效减少了变形缝处的水量,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容易导致渗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靠近变形缝(1)的结构层设置结构排水沟(3),在靠近排水沟(3)的变形缝(1)一侧边梁上浇筑挡水反坎(2);步骤2:在远离排水沟(3)的变形缝(1)一侧边梁上浇筑L型混凝土板(4),将变形缝(1)由水平面调整至立面;在L型混凝土板(4)悬挑部分的下表面设置用于支撑的挤塑板(5);步骤3:在排水沟(3)内涂刷防水涂料,涂料风干后,在排水沟(3)内、L型混凝土板(4)表面、结构层(7)表面铺设防水卷材(6);步骤4:在水平面变形缝(1)内、结构层(7)上方的防水卷材(6)上表面均设置保温层(8);步骤5:在保温层(8)上表面、L型混凝土板(4)上方的防水卷材(6)上表面均浇筑施工C25混凝土防水保护层(9),然后进行屋面面层施工;步骤6:制作呈凹字形的小型铝合金排水沟(13),并通过射钉固定安装在水平面变形缝(1)的室内侧结构层(7)上,在水平面变形缝(1)正下方的铝合金排水沟(13)处开设排水孔,在排水孔中安装排水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防水涂料为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2mm,且分两遍涂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排水沟(3)内以及L型混凝土板(4)表面的防水卷材(6)均铺设两层;排水沟(3)内防水卷材(6)铺贴时保证防水卷材(6)的搭接边(15)平行于沟底,并在搭接边(15)部位涂刷一层聚氨酯防水涂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6)为1.5mm厚的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6),下层防水卷材(6)伸入立面变形缝(1)内不少于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人及停车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超前郭一凡刘彧西田戎晋樊舟龙郑雯雯段明傅金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