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38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化合物对植物害虫如小菜蛾有抑杀作用,可作为杀虫剂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作为杀虫剂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中杀虫剂的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嘧啶芳胺杀虫剂及其用于农业或林业的害虫的防治。
[0002]
技术介绍
农业上害虫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及品质下降。目前对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于大量频繁使用杀虫剂,害虫对其均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导致用药量越来越大,防效越来越低,持效期缩短,农残升高等一系列问题。新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的开发及应用,是解决有害生物抗性的有效手段。文献[吴宁捷,龙程,等.新型4

芳氨基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J].有机化学,2019(39):852

856.]报道了一类4

芳氨基嘧啶类衍生物,经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500mg/L时,该系列化合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致死率为100%;且在质量浓度降至为20mg/L时,化合物2

甲基
‑4‑
[N

(2


‑4‑
氟苯基)氨基]‑5‑
[2

三氟甲基
‑4‑
(苯氧基)苯基]‑6‑
甲基嘧啶对粘虫和小菜蛾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60%。
[0003][0004]在现有技术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式I)未见公开。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合成方法简便、安全高效的杀虫剂,它可用于农业或林业害虫的防治。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结构如式Ⅰ所示:
[0008][0009]本专利技术式Ⅰ化合物可由如下反应路线制备:
[0010][0011]式Ⅱ化合物与式Ⅲ化合物在乙腈中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在室温下进行取代反应,制得式Ⅰ化合物。具体制备方法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作为农业杀虫剂,具有结构新颖、制备简便、且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对小菜蛾有优异的抑杀效果,可以达到对农林业害虫的优异效果。与商品化杀虫剂唑虫酰胺相比,对小菜蛾的杀灭活性Ⅰ化合物略超过唑虫酰胺,在10mg/L这样的极低浓度下,对小菜蛾的杀灭率也达97%。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为含氟氮杂环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高、对有益生物低毒性、易降解、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抗药性农业害虫的治理,作为杀虫优异兼具杀菌作用的农药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0014]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在防治农业害虫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活性物质组合使用,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0015]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式Ⅰ化合物为活性组分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活性组分在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9%。该杀虫剂组合物还包括农业或林业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6]应该明确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限定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动或改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列合成实例、生测试验结果可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8]合成实例
[0019]实例1、化合物Ⅰ的制备:
[0020](1)中间体式Ⅱ化合物的合成:
[0021]在250mL三口反应瓶中,将2

巯基
‑4‑
羟基
‑6‑
三氟甲基嘧啶19.62g(0.10mol)和碳酸钾16.59g(0.12mol)加入50mL DMF中,室温下搅拌10min后,滴加正溴丁烷15.07g(0.11mol),滴加完毕后室温反应3h,TLC监测至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150mL水中,搅拌下滴加盐酸调至中性,析出固体。抽滤,洗涤,收集滤饼并烘干,得到化合物2

正丁硫基
‑4‑
羟基
‑6‑
三氟甲基嘧啶,收率87%。
[0022]在250mL三口烧瓶中,将2

(正丁硫基)
‑4‑
羟基
‑6‑
三氟甲基嘧啶25.5g(0.1mol)加入到100mL氯化亚砜中,搅拌,加催化量DMF,加热至回流,反应3h小时,TLC检测至反应完全,减压蒸馏脱去剩余的氯化亚砜。不经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0023](2)化合物Ⅰ的合成:
[0024]在100mL三口烧瓶中,将式Ⅱ化合物2.71g(10.0mmol)和三乙胺1.21g(12.0mmol)
schw.)、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ae Cav)、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该测试的空白对照为含有丙酮和0.1mL/L的Triton X

100的水溶液。
[0037]表2式Ⅰ化合物的杀菌活性测试结果
[0038][0039]测试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在50mg/L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结构如式Ⅰ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氟嘧啶芳胺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用作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慧许良忠冯梦静张如松朱宝玉孙鉴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