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运达专利>正文

接触电容脉冲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07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电容脉冲发电装置。它含有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a、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b、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c、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d、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e、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f、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x、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y、极板金属为B、B的放电电容器BBz;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用于能源设备领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能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电容脉冲发电装置。现有技术中发电装置主要是以接触电为基础的,在常温下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它要消耗许多原材料;以温差电为基础的温差电池,在闭合导体中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它的效率很低;以电磁感应为基础的发电机,能把旋转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自然界中现成的可利用的机械能,包括水能和风能,由于存在的有限性和特殊性,满足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生产中应中最多的是把具有温差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其主要技术手段是以破坏地球的地质结构、(燃烧)破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核裂变)破坏物质的原子结构为代价以获得超过常温的热能并使之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再用发电机把它转变为电能。这种发电方式改变了空气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因此,不可避免的给环境和大气造成污染,使气候变暖,扰乱了大气的正常环流。总之,现代文明主要属于化学能源的利用,而现代社会生产中的许多难题也主要是由于大量消费化学能源引起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技术与常规能源技术相结合的,成本低,环保效益好的接触电容脉冲发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含有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a、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b、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c、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d、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e、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f、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x、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y、极板金属为B、B的放电电容器BBz;极板金属A、B、C的逸出功依次递增;所述电源电容器ACx的A极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通过接触器ACa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接触器ACb与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c的A极相接;接触器ABc的B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相接;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f的B极相接;接触器BCf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d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e的A极相接;接触器BCd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的BBz的n极相接;接触器ABe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n极相接。本专利技术将电子技术与能源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新型能量转换装置,它成本低、环保效益好、发电效率高,彻底根除了由于燃料的消耗给大气的环境带来的污染。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图6为本专利技术发电原理7为本专利技术发电装置电路原理图设A是逸出功较低的金属,C是逸出功较高的金属,B是逸出功介于A和C之间的金属。用导线D将导体A和导体C连接起来,根据接触电现象,则导体A带正电,导体C带负电,如图1所示。当导体B与导体A接触时,电子由B传到A,使导体B带正电,导体A变中性,导体C仍带负电。如图2所示。当导体B离开导体A时,导体B带正电,导体A由中性变为带正电,同时发生电子从A经导线D向导体C流动,导体C仍带负电,如图3所示。当导体B与导体C接触时,导体B由带正电变为带负电,导体C处在中间变为中性,导体A带正电,如图4所示。当导体B离开导体C时,导体B带负电,导体C由中性变为带负电,发生电子由A经D到C的转移,A带正电,如图5所示。当B与A再次接触,带负电的B变为带正电,A处在中间变为中性,C带负电,如图6所示。当B与A分离,B带正电,A由中性变为带正电,C仍带负电,发生电子从A经D到C的转移。在导体B与A和C不断接触过程中,把正电荷从A传到B又传到C,把负电荷从C传到B又传到A,在外电路电子总是从A经D传到C。这种过程就象电池一样,在电解质中,正负离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外电路却产生方向不变的电流。由于一般导体电容量较小,所带电量不多,为了产生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流,将导体制成电容器的极板就可达到目的。两个相同的电源电容器ACx、ACy分别用导体A和C制造,第三个放电电容器BBz的两极板全用导体B制造,每个电容器的连接导线与该电容器极板为同一种金属。本装置含有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a、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b、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c、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d、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e、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f、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x、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y、极板金属为B、B的放电电容器BBz;极板金属A、B、C的逸出功依次递增;所述电源电容器ACx的A极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通过接触器ACa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接触器ACb与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的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c的A极相接;接触器ABc的B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相接;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f的B极相接;接触器BCf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d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e的A极相接;接触器BCd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n极相接;接触器ABe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n极相接。本装置的控制程序是连接电源电容器ACx的四个开关同时导通然后关断,接着连接电源电容器ACy的四个开关同时导通,然后关断,每个循环,包括四个冲程。电源电容器ACx的四个开关同时导通,连接放电电容器m极的电子是沿B-A-C方向运动,n极的电子是沿A-C-B方向运动,当四个开关同时关断,电源电容器的两条电路电子都是沿A-C方向运动。电源电容器ACy的四个开关同时导通,连接放电电容器m极的电子是沿A-C-B方向运动,n极的电子是沿B-A-C方向运动。当四个开关同时关断,电源电容器的两条电路电子都是沿A-C方向运动。实际上电位差只有三个A-C,A-B,B-C,从总的效果看都是电子从逸出功低的金属向逸出功高的金属流动,电子运动的能量来源于物体的热能,电源接触器的温度要下降。在电子沿B-A-C和A-C-B方向运动中,有B-A和C-B的一段是电子从逸出功高的金属流向逸出功低的金属。这是一种放热过程。与放电电容器BBz相连接的四个放热接触器在工作过程中都是放热的,热量来源于电源接触器温度的下降。接触器的结构是一半由逸出功较低的金属,另一半由逸出功较高的金属接触而制成。它们安装在两个电容器的中间,连结两个电源电容器的是电源接触器ACa、电源接触器ACb;它们一半由金属A,另一半由金属C接触而成,连接电源电容器和放电电容器的是接触器ABc、接触器BCd、接触器ABe,接触器BCf它的一半由金属A,另一半由金属B接触而成和一半由金属B,另一半由金属C接触而成。本专利技术用可关断可控硅作为电路转换开关,因为它既没有容易磨损的机械触头,动作速度快。为了消除接触电位的影响,与可控硅半导体相接的两极的金属片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电容脉冲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a、极板金属为A、C的接触器ACb、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c、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d、极板金属为A、B的接触器ABe、极板金属为B、C的接触器BCf、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x、极板金属为A、C的电源电容器ACy、极板金属为B、B的放电电容器BBz;极板金属A、B、C的逸出功依次递增;所述电源电容器ACx的A极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通过接触器ACa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接触器ACb与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c的A极相接;接触器ABc的B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相接;放电电容器BBz的m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f的B极相接;接触器BCf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电源电容器ACy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x的C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C的可控硅与接触器BCd的C极相接;电源电容器ACy的A极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A的可控硅与接触器ABc的A极相接;接触器BCd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的BBz的n极相接;接触器ABc通过两极金属片同为B的可控硅与放电电容器BBz的n极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运达张金锋石钟艳
申请(专利权)人:石运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