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07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固定措施不可靠且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好的固定效果。好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术引流
,具体涉及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进行腹部肿瘤切除手术后,会出现腹腔内积液的情况(手术过程中对腹腔脏器的刺激会导致产生积液、另外术后感染也会导致腹腔内产生积液,如脓、血水以及其他液体等),通常需要用引流管将其从腹腔内引流出,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时通常在患者待引流位置开设切口并且将引流管插入至腹腔中,随后将切口进行缝合并且缠绕在引流管上以实现对引流管与患者身体之间的固定,由于引流管缺乏安全、可靠的固定措施,极易导致患者或者其他人员无意间碰到引流管时将其从切口处拔出(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伤痛且产生二次伤害);在引流过程中切口位置极易受到感染并且产生脓液,脓液产生位置往往位于表皮以下(真皮组织、皮下组织),若想清理脓液则需将切口拆开,方可将位于深处的脓液清除,则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鉴于以上,本方案提供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
[0004]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引流管且固定座上设有与引流管配合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L形架且L形架内设有容纳腔,位于容纳腔部位的L形架外壁设有贯穿容纳腔的螺旋槽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柱状气囊且柱状气囊连通有设于固定座内且与固定座同轴心设置的环形管;所述环形管连通有设于固定座内的夹紧机构,所述引流管向上穿出通孔部分缠绕于L形架且沿螺旋槽孔旋向布置,所述引流管置于螺旋槽孔内且与柱状气囊接触。
[0005]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方案中该装置可实现当引流管因意外被拉动时,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因受拉拽力而对切口部位产生的拉扯,即可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痛,也可较好的避免引流管从体内退出,以实现对引流管较好的固定效果;(2)在本方案中,若患者切口部位因感染而产生脓液时,可在不对切口进行切开又不挪动引流管的情况下,实现将位于皮肤深处的脓液排出的效果,减少了患者因此而承受的伤痛。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L形架剖视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L形架、柱状气囊、引流管分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座部分剖视后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座顶壁部分剖视后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紧腔、负压腔配合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高压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L形管、过渡腔、环形管、连通管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若干储液腔配合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引流管、条状气球、低压阀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条状气球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条状气球未充气且被引流管、引流口部位缝线挤压而处于干瘪时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形变区、条状气球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13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08]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固定座1(由医用橡胶材质加工而成)、引流管2且固定座1上设有与引流管2配合的通孔3,在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引流管2穿过固定座1上通孔3并且将穿过通孔3一端插入至引流口中并且经引流口(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提前在其待引流部位进行切口,即,引流口)插入至患者腹腔内四到五公分的深度,随后通过缝线将引流口围绕引流管2进行缝合,在缝合过程中使得缝线绕过引流管2进而实现将引流管2进行固定的效果,随后将固定座1扣合在患者引流口处并且通过医用胶带将固定座1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以实现引流效果);本方案改进之处在于:如附图2所示,在固定座1上安装有L形架4且L形架4上设有螺旋槽孔6,L形架4上且设有螺旋槽孔6部位设有容纳腔5且容纳腔5内放置有柱状气囊7(如附图2所示),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固定座1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后,将从通孔3向外穿出的引流管2缠绕于L形架4上,在缠绕过程中使得引流管2沿着设于L形架4上的螺旋槽孔6延伸方向进行缠绕(即,使得引流管2卡在螺旋槽孔6内),此时引流管2内侧与设于容纳腔5中的柱状气囊7接触,引流管2远离固定座1一端从螺旋槽孔6中伸出并且连接有引流袋,当引流管2被患者或者其他人员无意间碰到并且使其受到一个较大的拉拽力时(一般无意识情况下碰到引流管2时,通常情况下该作用力会产生的比较土壤且较快,具有瞬时性),引流管2远离固定座1一端会从沿着拉拽力的拉扯方向移动,此时由于缠绕在L形架4上的引流管2部分位于螺旋槽孔6内,当引流管2受到拉扯力时,会在螺旋槽孔6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缠绕在L形架4上的引流管2朝着靠近容纳腔5的中轴线方向移动,即,缠绕于L形架4上的引流管2朝着挤压设于容纳腔5内柱状气囊7的方向进行收缩、移动(从而实现将引流管2收紧
的效果),此时柱状气囊7受到一个瞬时的挤压力并且产生形变,进而使得柱状气囊7中的部分气体进入至设于固定座1内的环形管8中(如附图5所示),由于固定座1内设有夹紧机构且当气体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至环形管8内时会带动夹紧机构动作并且实现将位于通孔3中的引流管2进行夹紧、定位,以免其因受拉扯力而从引流口退出;在上述过程中,当引流管2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并且被拉扯时,首先会挤压位于容纳腔5内的柱状气囊7并且使得其产生形变(在该过程中会消耗部分外力的拉扯力),伴随着柱状气囊7的形变进而通过带动夹紧机构实现将位于通孔3内的引流管2进行夹紧、定位,以免引流管2因受到外部的拉扯力而导致引流管2相对于引流口产生移动(导致引流管2脱落),引流管2相对于引流口产生移动则极易导致引流口部位产生撕裂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000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2所示,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L形架4内的L形管9(L形管9为硬质管道且固定安装在L形架4内),注:如附图2所示,容纳腔5两端分别为密封结构,使得柱状气囊7位于容纳腔5内时,其两端分别与容纳腔5两端相抵触(以使得当柱状气囊7受到来自引流管2的挤压力时,由于柱状气囊7无法相对于容纳腔5产生位移,进而使柱状气囊7产生形变并且通过气体流动而实现带动夹紧机构动作);如附图5所示,夹紧机构包括在固定座1内间隔环绕设置的若干夹紧腔10且夹紧腔10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板11(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之间连接有弹簧且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内壁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以确保气密性),若干夹紧腔10远离通孔3一端与柱状气囊7连通(夹紧腔10面向引流管2一端与外界连通),初始时,弧形夹紧板13与穿过通孔3的引流管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连接于活塞板11与夹紧腔10之间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柱状气囊7受到挤压且产生形变时,柱状气囊7中的气体进入至夹紧腔10中,如附图6所示,进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引流管(2)且固定座(1)上设有与引流管(2)配合的通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L形架(4)且L形架(4)内设有容纳腔(5),位于容纳腔(5)部位的L形架(4)外壁设有贯穿容纳腔(5)的螺旋槽孔(6),所述容纳腔(5)内安装有柱状气囊(7)且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且与固定座(1)同轴心设置的环形管(8);所述环形管(8)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的夹紧机构,所述引流管(2)向上穿出通孔(3)部分缠绕于L形架(4)且沿螺旋槽孔(6)旋向布置,所述引流管(2)置于螺旋槽孔(6)内且与柱状气囊(7)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7)连通有设于L形架(4)内的L形管(9)且L形管(9)与环形管(8)连通,夹紧机构包括设于固定座(1)内且围绕通孔(3)间隔环绕设置的若干夹紧腔(10),若干夹紧腔(10)与环形管(8)连通且夹紧腔(10)内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活塞板(11),所述活塞板(11)驱动有置于夹紧腔(10)外的弹性伸缩杆(12)且弹性伸缩杆(12)远离夹紧腔(10)一端设有弧形夹紧板(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紧板(13)上安装有弧形吸盘(14)且弧形吸盘(14)经耐压软管(21)连通有设于固定座(1)内的负压腔(15),所述负压腔(15)内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负压板(16)且负压板(16)经活塞板(11)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部肿瘤手术引流管(2)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与人体配合部位外壁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形变区(17)且形变区(17)内设有条状气球(18),所述条状气球(18)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19)且若干条状气球(18)连通有设于引流管(2)上的过渡腔(20),所述过渡腔(20)经低压阀与L形管(9)连通;所述固定座(1)内设有炎症检测装置且炎症检测装置连接有设于L形架(4)上的驱动驱动机构,炎症检测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珂杨海燕张静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