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90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属于墙面强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架,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支架与底座转动连接;弧形管道,设置在支架的上侧,弧形管道与支架连接;撞击球,设置在弧形管道的内部,撞击球与弧形管道配合连接;两个吸附组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弧形管道的两端,用于实现将弧形管道的端部吸附在待检测的墙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座、支架以及弧形管道构成的影藏式敲击机构,能够通过撞击球对待检测的墙面进行撞击,避免敲击锤敲击检测对外部人员有安全威胁,提高检测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墙面强度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技术建筑行业中,砌筑的墙面是房屋组成的核心支撑结构;目前为了保障住户的居住安全,通常在交房前需要对墙面的强度进行检测,质量合格后才能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前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在建筑工程中一般通过敲击墙面的方式对墙面进行检测,其敲击一般通过机械或者操作人员挥动检查锤进行操作,然而由于墙面为硬体结构,在进行敲击时机械或者操作人员手持的检测锤容易发生反弹,对操作人员以及旁边的辅助记录人员有一点的威胁,需要操作人员经验丰富并且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周围的辅助记录人员保持较远的距离,大大降低了墙面强度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弧形管道,撞击球,两个吸附组件;支架,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架与底座转动连接;弧形管道,设置在支架的上侧,所述弧形管道与支架连接;撞击球,设置在弧形管道的内部,所述撞击球与弧形管道配合连接;两个吸附组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弧形管道的两端,用于实现将弧形管道的端部吸附在待检测的墙面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环,套设在弧形管道的上且与其同轴,所述安装环与弧形管道固定连接且与其端部平齐;环形凹槽,开设在安装环远离弧形管道的一侧且与其同轴;气泵,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泵通过管道与环形凹槽连通;充能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实现在撞击球撞击墙面后自动恢复至起始高度位置;定位机构,设置在弧形管道的两端,用于实现将撞击球固定在弧形管道两端的起始高度位置;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气泵、充能机构、定位机构电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充能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管道底部截面为U型的支撑板且与其同心,支撑板的底部与弧形管道固定连接,支架上穿设有转轴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的顶部套设有第一齿轮且与其固定连接,支撑板内部的一侧固设有齿弧,第一齿轮伸入支撑板的内部且与齿弧配合连接,转轴靠近底座的一侧设有掉头机构,用于实现通过旋转支架驱动转轴旋转,掉头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掉头机构包括固设在底座上的第一圆台且与其同轴,第一圆台的顶部设有第二圆台且与其同轴,第二圆台与第一圆台转动连接,第二圆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与其同轴,支架的底部固设有内齿轮圈且与其同轴,内齿轮圈嵌入通孔的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一圆台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开设有沉孔,内齿轮圈远离支架的一端伸入沉孔的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远离弧形管道的一端穿过通孔伸入沉孔的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
转轴位于内齿轮圈的内侧套设有第二齿轮且与其固定连接,沉孔位于第二齿轮与内齿轮圈之间穿设有立柱,立柱与沉孔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上套设有第三齿轮且与其转动连接,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内齿轮圈啮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连接管且通过轴承与其转动连接,连接管靠近底座的一端伸入通孔的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内齿轮圈的上侧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顶部位于弧形管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个支板,支板的一端与连接管垂直固定连接,支板的内侧分别对称设有两个等边长的L型连接板,支板的另一端垂直穿设有连接轴且与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与L型连接板的拐角连接,L型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垂直固设有卡板,卡板的另一端与弧形管道的外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套设有连接环且与其同轴,连接环与连接管之间呈放射状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环连接,底座的顶部边沿设有倾斜向上的支臂,支臂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固设有拉杆且与其连接环平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台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滑槽,第二圆台的底部固设有截面为T型的环形连接件,环形连接件嵌入环形滑槽中且与其配合连接,底座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沉槽,沉槽上固设有自带升降功能的万向轮。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嵌设在安装环位于弧形管道外侧的磁性线圈,撞击球采用铁球,磁性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环位于环形凹槽的外侧固设有环形橡胶圈,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环形纱网且与其配合连接,安装环位于环形纱网外侧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导槽,锥形导槽靠近环形凹槽的一端内壁上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限位板与安装环固定连接,锥形导槽的另一端固设有导管,导管上套设有收集袋且与其可拆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通过底座、支架以及弧形管道构成的影藏式敲击机构,能够通过撞击球对待检测的墙面进行撞击,避免敲击锤敲击检测对外部人员有安全威胁,提高检测的安全性;通过吸附组件安装环上开设的环形凹槽以及气泵,能够将弧形管道的端部与墙面吸附连接,不仅避免撞击的金属球飞出砸伤操作人员,而且可以使得撞击球垂直敲击墙体,提高墙面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定位机构能够待撞击的撞击球进行固定,使得撞击球每次撞击前保持稳定,方便每次撞击的势能相同;通过充能机构的支撑板内侧的齿弧以及转轴配合使用,能够在每次检测完毕后通过驱动弧形管道旋转,使得撞击球在一次撞击完毕后,重新回到撞击起始高度,能够保证每次撞击检测的精确性,而且可以避免每次由人工从一端放置撞击球,不仅提高操作人员的检测方便性,而且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对撞击球的重力势能产生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通过掉头机构的第一、二圆台构成的内外转换机构,能够使得转轴与支架的转动相互分离,再与内齿轮圈以及第二、三齿轮配合实现在旋转弧形管道时,能够将撞击球所在的弧形管道端部升起,每次墙面检测前自动实现重力势能充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设置在弧形管道两侧的两个支板以及L型连接板,能够与可旋转的连接管、第二圆台配合实现在墙面检测完毕后,通过旋转使得弧形管道另一端做好检测的准备,方便检测人员对大面积墙壁进行连续多次采样,提高检测的效率;通过设置在连接管上的连接环以及拉杆,不仅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时通过拉杆与连接环相互作用进行旋转,而且拉杆也能够进行装置的位移,提高操作的灵活性;通过环形滑槽以及环形连接件配合使用,不仅使得第
一、二圆台转动更加稳定,而且在检测时避免撞击使得装置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安全性;通过定位机构设置在安装环内侧的磁性线圈与铁材质的撞击球配合使用,能够对撞击球进行定位,使得在进行充能时撞击球不发生位移,进一步提高墙面检测的方便性;通过设置在环形凹槽内部的环形纱网以及锥形导槽,能够对墙面检测时脱落的碎屑进行收集,不仅方便对后续检测物质的收集,而且避免产生的灰尘对操作人员造成不适,进一步提高墙面检测的方便性;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支架与底座(1)转动连接;弧形管道(2),设置在支架的上侧,所述弧形管道(2)与支架连接;撞击球(3),设置在弧形管道(2)的内部,所述撞击球(3)与弧形管道(2)配合连接;两个吸附组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弧形管道(2)的两端,用于实现将弧形管道(2)的端部吸附在待检测的墙面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环(4),套设在弧形管道(2)的上且与其同轴,所述安装环(4)与弧形管道(2)固定连接且与其端部平齐;环形凹槽(5),开设在安装环(4)远离弧形管道(2)的一侧且与其同轴;气泵(6),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泵(6)通过管道与环形凹槽(5)连通;充能机构,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实现在撞击球(3)撞击墙面后自动恢复至起始高度位置;定位机构,设置在弧形管道(2)的两端,用于实现将撞击球(3)固定在弧形管道(2)两端的起始高度位置;控制器(7),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控制器(7)分别与气泵(6)、充能机构、定位机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能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管道(2)底部截面为U型的支撑板(21)且与其同心,支撑板(21)的底部与弧形管道(2)固定连接,支架上穿设有转轴(22)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22)的顶部套设有第一齿轮(23)且与其固定连接,支撑板(21)内部的一侧固设有齿弧(24),第一齿轮(23)伸入支撑板(21)的内部且与齿弧(24)配合连接,转轴(22)靠近底座(1)的一侧设有掉头机构,用于实现通过旋转支架驱动转轴(22)旋转,掉头机构与控制器(7)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式工程技术建筑墙面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掉头机构包括固设在底座(1)上的第一圆台(31)且与其同轴,第一圆台(31)的顶部设有第二圆台(32)且与其同轴,第二圆台(32)与第一圆台(31)转动连接,第二圆台(3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3)且与其同轴,支架的底部固设有内齿轮圈(34)且与其同轴,内齿轮圈(34)嵌入通孔(33)的内部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一圆台(31)位于通孔(33)的正下方开设有沉孔(35),内齿轮圈(34)远离支架的一端伸入沉孔(35)的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22)远离弧形管道(2)的一端穿过通孔(33)伸入沉孔(35)的内部且与其转动连接,转轴(22)位于内齿轮圈(34)的内侧套设有第二齿轮(36)且与其固定连接,沉孔(35)位于第二齿轮(36)与内齿轮圈(34)之间穿设有立柱(37),立柱(37)与沉孔(35)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浩李宏图邹磊李华楠黄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建筑工程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