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38846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7
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属于空间天文观测技术领域,步骤一,完成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FXT聚焦相机支架、探测器机箱承托架的制作。步骤二,将防污染筒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上,将防污染筒的上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上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将防污染筒的下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下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步骤三,将上、下端组件通过法兰分别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上、下端口。步骤四,将探测器机箱与下端组件连接。步骤五,将探测器机箱承托架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下端,将探测器机箱放置在探测器机箱承托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FXT聚焦相机的集成装配方法稳定性和安装精度差,不能为FXT聚焦相机提供可靠支撑,导致FXT聚焦相机的观测精度差。聚焦相机的观测精度差。聚焦相机的观测精度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间天文观测
,具体涉及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EP是一颗面向未来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天文探测卫星。旨在开展深度的大视场软 X 射线全天监测,发现和探测宇宙中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突发性的暂现/爆发天体和事件,并发布警报引导星载设备和国内外其它空间及地面望远镜进行后随观测。
[0003]EP 卫星主要科学目标是:(1) 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剧变天体;监测已知天体的活动性, 探究相关现象的性质及物理机制。(2) 发现和探索宇宙中沉寂黑洞的耀发;测绘黑洞的分布, 进一步理解其起源、演化及物质吸积过程。(3) 探寻来自引力波源的X射线信号,以增进对极端致密天体及其并合过程的认知。
[0004]EP 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一台大视场(3600平方度)的软X 射线(0.5~4keV)监视器(WXT)和一台视场约为 38 角分的深度后随 X 射线望远镜(FXT)。
[0005]FXT 则用于在第一时间对WXT 发现的暂现源进行深度后随观测,对其它设备发现的机遇目标展开观测。
[0006]但现有FXT聚焦相机的集成装配方法稳定性和安装精度差,不能为FXT聚焦相机提供可靠支撑,导致FXT聚焦相机的观测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FXT聚焦相机集成装配整体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步骤一,完成 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FXT聚焦相机支架、探测器机箱承托架的制作。
[0009]步骤二,将防污染筒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上,然后将防污染筒的上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上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将防污染筒的下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下端口通过法兰连接。
[0010]步骤三,将上端组件通过法兰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上端口。
[0011]步骤四,将下端组件通过法兰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下端口。
[0012]步骤五,将探测器机箱与下端组件连接。
[0013]步骤六,将探测器机箱承托架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的下端,然后将探测器机箱放置在探测器机箱承托架上。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中,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的制作方法为:a,制作尺寸依次增大的矩形顶框、矩形中框及矩形底框。
[0015]b,将四根侧杆分别连接在矩形顶框、矩形中框及矩形底框三者对应角点之间,形
成上小下大的四棱台形框架结构。
[0016]c,将上斜撑连接在矩形顶框和侧杆之间。
[0017]d,将下斜撑连接在矩形底框和侧杆之间。
[0018]e,将正三角形的连板连接在矩形底框的底面四角部。
[0019]f,将支腿焊接在连板的底面。
[0020]g,将脚轮连接在矩形底框的四边中部。
[0021]h,将防护件连接在上述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处。
[002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中,FXT聚焦相机支架的制作方法为:a,制作矩形上顶板,在矩形上顶板上间隔开两个圆形的上架立孔。
[0023]b,制作尺寸小于矩形上顶板的矩形下底板,在矩形下底板上间隔开两个圆形的下架立孔,并保证下架立孔与上架立孔的圆心共线。
[0024]c,将四根主柱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对应角点之间。
[0025]d,将短边斜杆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的短边侧之间。
[0026]e,将八字形杆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的长边侧之间。
[0027]f,将叉形杆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的中部之间。
[002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探测器机箱承托架的制作方法为:a,制作田字形的承托板。
[0029]b,将四根吊杆连接在承托板四角部。
[0030]c,将位于同侧的一对吊杆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003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端组件集成:a,电子偏转器组件集成。
[0032]b,电子偏转器组件与聚焦相机上法兰集成。
[0033]c,再与上端组件支撑工装集成。
[0034]d,然后安装聚焦镜。
[0035]e,最后在安装聚焦镜外安装遮光筒组件。
[003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下端组件集成:a,滤光转轮集成。
[0037]b,滤光转轮与探测器机盒集成。
[0038]c,再与制冷机集成。
[003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探测器机盒和制冷机通过冷指冷头连接。
[004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滤光转轮上方设有上隔热垫,滤光转轮下方设有修搓垫。
[004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滤光转轮通过转接法兰与探测器机盒和制冷机连接。
[004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探测器机盒的装配流程为:a,焦平面探测器盒组件与三角架集成。
[0043]b,屏蔽盒上盖与焦平面探测器盒转接板安装。
[0044]c,屏蔽盒上盖与屏蔽盒转接板安装。
[0045]d,屏蔽盒上盖与焦平面探测器盒组件安装。
[0046]e,屏蔽盒上盖与限光阀安装。
[0047]f,屏蔽盒上盖与前后左右四个堵头安装。
[004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探测器机盒中的屏蔽盒的装配流程为:a,与屏蔽盒转接法兰及屏蔽盒准直光圈集成。
[0049]b,屏蔽盒转接法兰与制冷机安装,制冷机冷头与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安装。
[0050]c,安装蓄冷器管堵头。
[0051]d,安装屏蔽盒底框、安装挠性板固定夹、安装氮气管路接头。
[0052]e,安装滤光转轮,完成探测器机盒的整体装配。
[00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通过本专利技术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实现对 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和FXT聚焦相机支架的稳定、可靠支撑。
[0054]2,通过本专利技术中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中的精度测量方法,提高FXT聚焦相机的整体集成装配精度,进而提高FXT聚焦相机的使用精度。
附图说明
[0055]图1是本专利技术FXT聚焦相机集成装配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56]图2是本专利技术FXT聚焦相机与FXT聚焦相机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57]图3是本专利技术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的示意图。
[0058]图4是本专利技术FXT聚焦相机支架的示意图。
[0059]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污染筒的示意图。
[0060]图6是本专利技术上端组件的示意图一。
[0061]图7是本专利技术上端组件的示意图二。
[0062]图8是本专利技术上端组件的装配流程图。
[0063]图9是本专利技术下端组件的示意图。
[0064]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下端组件的爆炸图。
[0065]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完成 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1)、FXT聚焦相机支架(2)、探测器机箱承托架(7)的制作;步骤二,将防污染筒(3)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2)上,然后将防污染筒(3)的上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上端口通过法兰连接,将防污染筒(3)的下端口与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下端口通过法兰连接;步骤三,将上端组件(4)通过法兰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上端口;步骤四,将下端组件(5)通过法兰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下端口;步骤五,将探测器机箱(6)与下端组件(5)连接;步骤六,将探测器机箱承托架(7)安装在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下端,然后将探测器机箱(6)放置在探测器机箱承托架(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工装(1)的制作方法为:a,制作尺寸依次增大的矩形顶框(1.1)、矩形中框(1.2)及矩形底框(1.3);b,将四根侧杆(1.4)分别连接在矩形顶框、矩形中框及矩形底框三者对应角点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四棱台形框架结构;c,将上斜撑(1.5)连接在矩形顶框和侧杆之间;d,将下斜撑(1.6)连接在矩形底框和侧杆之间;e,将正三角形的连板(1.7)连接在矩形底框的底面四角部;f,将支腿(1.8)焊接在连板(1.7)的底面;g,将脚轮(1.11)连接在矩形底框(1.3)的四边中部;h,将防护件(1.10)连接在上述各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XT聚焦相机整体集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FXT聚焦相机支架(2)的制作方法为:a,制作矩形上顶板(2.1),在矩形上顶板(2.1)上间隔开两个圆形的上架立孔;b,制作尺寸小于矩形上顶板(2.1)的矩形下底板(2.2),在矩形下底板(2.2)上间隔开两个圆形的下架立孔,并保证下架立孔与上架立孔的圆心共线;c,将四根主柱(2.3)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对应角点之间;d,将短边斜杆(2.4)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的短边侧之间;e,将八字形杆(2.5)连接在矩形上顶板和矩形下底板的长边侧之间;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鲁兵杨雄涛吕赫李东泰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