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40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底板和立柱,在立柱顶部设置用于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立柱在触摸屏的两侧对称设置手柄,手柄通过手柄支架固定在立柱上,手柄采用适于手持握紧的弧面形状,手柄支架设有与手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卡合槽;在手柄的上、下表面分别均设置手部电极片,手部电极片按照人员握持的手指分布区域仿形设计,在底板上设置用于和人体脚部接触的脚部电极片,脚部电极片按照与脚部的接触区域仿形设计,底板内部设置称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部和脚部的电极与人体接触位置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提升测量精度,整机结构设计紧凑,外观线条更流畅;由于整机分为立柱和底板两个大的部分模块,维修简单,可扩展性高。可扩展性高。可扩展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人体成分分析仪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成分健康指数的方式来对人体的健康进行管理和监测,保持身体健康。 人体成分分析仪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产科、重症监护、康复、运动医学、和美容。在健康营养学中,被认为是健康产业划时代的成果。
[0003]通常,人体成分分析仪由支架、显示主机和脚踏板构成,通过电极对人体躯干整体数据及上肢、下肢数据,但是现有的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检测电极设置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用体验差,造成检测结果准确性低,在部分结构损坏后需要整体进行更换,维护维修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针对现有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电极设置不合理,影响检测分析结果,不易维修维护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整机结构设计紧凑,模块化设计,维护维修方便,检测精度高的人体成分分析仪。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底板和立柱,在立柱顶部设置用于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立柱在触摸屏的两侧对称设置手柄,手柄通过手柄支架固定在立柱上,手柄采用适于手持握紧的弧面形状,手柄支架设有与手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卡合槽;在手柄的上、下表面分别均设置手部电极片,手部电极片按照人员握持的手指分布区域仿形设计,在底板上设置用于和人体脚部接触的脚部电极片,脚部电极片按照与脚部的接触区域仿形设计,底板内部设置称重传感器。
[0007]优选地,本技术的立柱包括立柱主体和后盖,后盖与立柱主体之间共同形成立柱腔体,在立柱腔体内设置控制板、主电路板、接口电路板以及喇叭,接口电路板通过接口支架固定在立柱腔体内,在后盖上开设用于露出接口电路板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方形槽;喇叭通过喇叭支架固定在立柱腔体内,在立柱主体与喇叭之间留有出声空隙,在喇叭支架与喇叭之间设置喇叭减震片,立柱主体在正对喇叭的位置开设喇叭出声孔。
[0008]优选地,本技术的立柱与底板之间通过L型支撑块和立柱支撑板连接,立柱支撑板竖向设置,在立柱支撑板的侧面布置螺纹孔,L型支撑块连接立柱支撑板和底板。
[0009]优选地,本技术的手柄采用相互扣合的拼接结构,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在左、右壳体的接合处留有用于容纳手部电极片的凹槽;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固定有手部电极采集板,手部电极采集板通过手柄线缆与接口电路板连接,在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尾部设置卡线槽,将手柄线缆卡入卡线槽内;在底板内设置用于接收脚部电极片检测的人体信息的脚部电极采集板,脚部电极采集板通过电缆与接口电路板连接,将检测的信息传输至
外接设备进行分析。
[0010]优选地,本技术的手柄线缆上设置方形橡胶块,在接口支架上设置与方形橡胶块相匹配的第二方形槽。
[0011]优选地,本技术的手部电极片包括位于手柄上方用于和拇指接触的第一电极片和位于手柄下方用于和除拇指外其余手指接触的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形状均与手柄的曲面形状相适配。
[0012]优选地,本技术的脚部电极片包括用于与人体脚跟接触的第三电极片和用于与人体脚掌接触的第四电极片,第三电极片采用圆形形状,第四电极片采用方形形状。
[0013]优选地,本技术的底板包括底板上壳、底板中壳和底板下壳,脚部电极片设置在底板上壳的上表面,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底板中壳和底板下壳之间,在底板下壳下方设置用于底部封装的底板下盖,底板下盖的下表面设置用于支撑的支撑脚。
[0014]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手部电极片和脚部电极片均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在检测过程中与检测部位贴合度更高,能够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检测精准度,同时增强客户体验。
[0016]2、本技术将电路板等结构直接装入立柱内部形成的立柱腔体内,结构紧凑,立柱与底板之间通过L型支撑板和立柱支撑板连接,维修简单,扩展性高。
[0017]3、本技术手柄采用相互扣合的拼接结构,手部电极片被卡在凹槽内,更换维修简便,便于拆卸;在左、右壳体的尾部设置卡线槽,可以防止手柄线缆脱落,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立柱顶部局部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立柱内部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立柱下部局部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手柄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喇叭安装结构图;
[0025]其中,1

底板、2

立柱、3

触摸屏、4

手柄、5

手柄支架、6

称重传感器、7

立柱主体、8

后盖、9

控制板、10

主电路板、11

接口电路板、12

喇叭、13

接口支架、14

方形槽、15

喇叭支架、16

喇叭减震片、17

喇叭出声孔、18

L型支撑块、19

立柱支撑板、20

左壳体、21

右壳体、22

手部电极采集板、23

手柄线缆、24

卡线槽、25

脚部电极采集板、26

第一电极片、27

第二电极片、28

第三电极片、29

第四电极片、30

底板上壳、31

底板中壳、33

底板下壳、34

底板下盖、35

支撑脚、36

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底板1和立柱
2,在立柱1顶部设置用于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3,立柱在触摸屏3的两侧对称设置手柄4,手柄4通过手柄支架5固定在立柱2上,手柄4采用适于手持握紧的弧面形状,手柄支架5设有与手柄4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卡合槽;在手柄4的上、下表面分别均设置手部电极片,手部电极片按照人员握持的手指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立柱(2),在立柱(2)顶部设置用于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3),立柱在触摸屏(3)的两侧对称设置手柄(4),手柄(4)通过手柄支架(5)固定在立柱(2)上,手柄(4)采用适于手持握紧的弧面形状,手柄支架(5)设有与手柄(4)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卡合槽;在手柄(4)的上、下表面分别均设置手部电极片,手部电极片按照人员握持的手指分布区域仿形设计,在底板(1)上设置用于和人体脚部接触的脚部电极片,脚部电极片按照与脚部的接触区域仿形设计,底板(1)内部设置称重传感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包括立柱主体(7)和后盖(8),后盖(8)与立柱主体(7)之间共同形成立柱腔体,在立柱腔体内设置控制板(9)、主电路板(10)、接口电路板(11)以及喇叭(12),接口电路板(11)通过接口支架(13)固定在立柱腔体内,在后盖(8)上开设用于露出接口电路板(11)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方形槽(14);喇叭(12)通过喇叭支架(15)固定在立柱腔体内,在立柱主体(7)与喇叭(12)之间留有出声空隙,在喇叭支架(15)与喇叭(12)之间设置喇叭减震片(16),立柱主体(7)在正对喇叭(12)的位置开设喇叭出声孔(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与底板(1)之间通过L型支撑块(18)和立柱支撑板(19)连接,立柱支撑板(19)竖向设置,在立柱支撑板(19)的侧面布置螺纹孔,L型支撑块(18)连接立柱支撑板(19)和底板(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4)采用相互扣合的拼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煊马掌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澜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