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00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混凝土基础、顶板、进风管、排风管、消防水池、水泵、出水管和喷淋头,混凝土基础的一个凹槽中设置有水平支撑板和纵向隔板,水平支撑板与纵向隔板将混凝土基础的凹槽分为均匀的若干个隔间,纵向隔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件,纵向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水平支撑板、纵向隔板和L型连接件实现了不同的管道设置在不同的隔间中的功能,通过进风管、排风管和喷淋头实现了对各个隔间进行通风散热的功能,解决了管廊内部环境较为复杂,管廊内闷热潮湿,缺少通风散热装置,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的缺陷。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的缺陷。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综合管廊是地下的隧道空间,用于放置电力电缆、通信光缆、给排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等市政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有“城市生命线”之称。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地面以下,且结构较为封闭,管廊内部环境较为复杂,管廊内闷热潮湿,缺少通风散热装置,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
[0003]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具有防火、通风和散热功能的综合管廊,在能保持管廊内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对综合管廊内进行有效的划分,能保证电力电缆、通信光缆、给排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的使用,并且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防火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提供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混凝土基础、顶板、进风管、排风管、消防水池、水泵、出水管和喷淋头,混凝土基础整体呈“山”字型,消防水池设置在混凝土基础的一个凹槽中,混凝土基础的另一个凹槽中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支撑板和若干个纵向隔板,若干个水平支撑板与若干个纵向隔板将混凝土基础的凹槽分为均匀的若干个隔间,纵向隔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件,每个隔间中均设置有管道支架,管道支架中设置有若干管道,纵向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孔,喷淋头数量设置为若干个,喷淋头与出水管连接,若干个喷淋头均匀设置在每个隔间中。
[0007]优选的,进风管与排风管的主体均与混凝土基础垂直设置,进风管与排风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向隔间方向延伸的横向管道,横向管道的数量与水平支撑板的数量相等,进风管的横向管道设置在同一层隔间的上方位置,排风管的横向管道设置在同一层隔间的下方位置,纵向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0008]优选的,进风管与排风管的顶部均延伸至地面以上,进风管与排风管的顶部均设置为“U”型结构,进风管与排风管的管口均朝向靠近地面的方向设置,进风管与排风管的管口处均设置有防虫网。
[0009]优选的,消防水池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消防水池的一端延伸至地面以上,进水管的管口处设置有雨水收集口。
[0010]优选的,消防水池的内壁上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消防水池靠近上方的位置,水位传感器与水泵信号连接。
[0011]优选的,每个隔间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隔间中靠近上方的位置,温度传感器与水泵信号连接。
[0012]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水平支撑板、纵向隔板和L型连接件实现了不同的管道设置在不同的隔间中的功能,通过进风管、排风管和喷淋头实现了对各个隔间进行通风散热的功能,解决了管廊内部环境较为复杂,管廊内闷热潮湿,缺少通风散热装置,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的缺陷。
[0014]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进风管和排风管设置有与水平支撑板数量相等的横向管道实现了每个隔间的通风效果均匀的功能,解决了有的隔间中的通风效果不够好的缺陷。
[0015]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限定进风管和排风管的管口位置和设置防虫网实现了阻止杂物进入管口的功能,解决了有杂物从进风管和排风管的管口进入的缺陷。
[0016]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雨水收集口和进水管实现了收集地面上的雨水的功能,解决了需要定期向消防水池中注水的缺陷。
[0017]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水位传感器实现了消防水池中的水不会过满的功能,解决了消防水池盛满时水会溢出的缺陷。
[0018]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通过每个隔间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实现了任意一个温度传感器感受温度到达预定值时均会发出信号给水泵使其对每个隔间均进行洒水的功能,解决了各个隔间中的温度可能不统一从而导致有的过热有的常温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申请的整体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本申请的整体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本申请的图3的剖视图;
[0023]图5是本申请的混凝土基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申请的隔间的立体图;
[0025]图中标号为:
[0026]1‑
混凝土基础;1a

水平支撑板;1b

纵向隔板;1b1

通风孔;1c

L型连接件;1d

温度传感器;
[0027]2‑
顶板;
[0028]3a

进风管;3b

排风管;3c

防虫网;
[0029]4‑
消防水池;4a

水位传感器;
[0030]5‑
水泵;
[0031]6‑
出水管;
[0032]7‑
喷淋头;
[0033]8‑
进水管;8a

雨水收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5]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
[0036]包括混凝土基础1、顶板2、进风管3a、排风管3b、消防水池4、水泵5、出水管6和喷淋头7,混凝土基础1整体呈“山”字型,消防水池4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的一个凹槽中,混凝土基础1的另一个凹槽中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支撑板1a和若干个纵向隔板1b,若干个水平支撑板1a与若干个纵向隔板1b将混凝土基础1的凹槽分为均匀的若干个隔间,纵向隔板1b与水平支撑板1a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件1c,每个隔间中均设置有管道支架,管道支架中设置有若干管道,纵向隔板1b上开设有通风孔1b1,喷淋头7数量设置为若干个,喷淋头7与出水管6连接,若干个喷淋头7均匀设置在每个隔间中。
[003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管廊内部环境较为复杂,管廊内闷热潮湿,缺少通风散热装置,长期如此容易诱发火灾。为此,本申请通过水平支撑板1a、纵向隔板1b和L型连接件1c配合将管廊分割成若干个隔间,不同的管道设置在不同的隔间中,进风管3a和排风管3b对各个隔间进行均匀通风,喷淋头7对各个隔间进行均匀洒水降温,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管廊内部通过水平支撑板1a、纵向隔板1b和L型连接件1c将管道进行分类后分开设置,通过进风管3a、排风管3b和喷淋头7对各个隔间进行通风散热。
[0038]进一步的:
[0039]进风管3a与排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包括混凝土基础(1)、顶板(2)、进风管(3a)、排风管(3b)、消防水池(4)、水泵(5)、出水管(6)和喷淋头(7),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基础(1)整体呈“山”字型,消防水池(4)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的一个凹槽中,混凝土基础(1)的另一个凹槽中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支撑板(1a)和若干个纵向隔板(1b),若干个水平支撑板(1a)与若干个纵向隔板(1b)将混凝土基础(1)的凹槽分为均匀的若干个隔间,纵向隔板(1b)与水平支撑板(1a)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件(1c),每个隔间中均设置有管道支架,管道支架中设置有若干管道,纵向隔板(1b)上开设有通风孔(1b1),喷淋头(7)数量设置为若干个,喷淋头(7)与出水管(6)连接,若干个喷淋头(7)均匀设置在每个隔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火型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进风管(3a)与排风管(3b)的主体均与混凝土基础(1)垂直设置,进风管(3a)与排风管(3b)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向隔间方向延伸的横向管道,横向管道的数量与水平支撑板(1a)的数量相等,进风管(3a)的横向管道设置在同一层隔间的上方位置,排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元郭跃施由宁吴燕婷潘震范仁宽张正学孔宪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