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79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包括:分离装置和控制模块;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腔、排水腔;冷凝腔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通过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进气空气对冷凝腔进行降温,使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腔内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腔与发送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排水腔与车辆的排气管路连接,用于存储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入排气管路;控制模块用于调整第一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冷凝腔的腔内温度。因此,通过发动机进气管路中的低温空气对分离装置进行冷却,再使曲轴箱废气通过温度较低的分离装置,可以降低曲轴箱通风管排出的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进而降低了曲轴箱通风管中的水蒸气结冰造成曲轴箱通风管堵塞的风险。风管堵塞的风险。风管堵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行驶,发动机曲轴箱的通风管容易结冰堵塞,使曲轴箱压力无法释放,导致曲轴箱超压,过高的压力会损坏曲轴箱油封,导致曲轴箱漏油。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曲轴箱通风管结冰,通常采用加热曲轴箱通风管或为曲轴箱通风管保温的方式,例如,通过电热材料加热曲轴箱通风管、在曲轴箱通风管的管壁覆盖保温材料。
[0004]采取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法只能延缓曲轴箱通风管结冰堵塞的进度,当车辆在极端寒冷条件下长时间行驶时,曲轴箱通风管依然会结冰堵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曲轴箱通风管容易结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曲轴箱通风管容易结冰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水分离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水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装置和控制模块;
[0008]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腔、排水腔;
[0009]所述冷凝腔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进气空气对所述冷凝腔进行降温,使所述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冷凝腔内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发送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0010]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所述冷凝腔的腔内温度;/>[0011]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车辆的排气管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排入所述排气管路。
[0012]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13]获取发动机进气管路内进气空气的进气温度值,以及车辆外部的环境温度值;
[0014]在所述进气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和/或,所述环境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开启第一阀门,使所述进气空气进入分离装置,以使得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分离装置内冷凝形成冷凝水;
[0015]获取所述车辆的行驶里程信息;
[0016]根据所述行驶里程信息开启第二阀门,以使所述分离装置内的冷凝水排入所述车辆的排气管路。
[0017]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水分离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包括:分离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腔、排水腔;所述冷凝腔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
管路内的进气空气对所述冷凝腔进行降温,使所述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冷凝腔内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发送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排水腔与所述车辆的排气管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排入所述排气管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所述冷凝腔的腔内温度。因此,通过发动机进气管路中的低温空气对分离装置进行冷却,再使曲轴箱废气通过温度较低的分离装置,可以降低曲轴箱通风管排出的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进而降低了曲轴箱通风管中的水蒸气结冰造成曲轴箱通风管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分离系统结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离装置侧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装置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隔板俯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分离系统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

分离装置,11

冷凝腔,1101

第一接口,1102

第二接口,1103

第三接口,1104

腔内温度传感器,1105

冷凝板,12

排水腔,1201

第四接口,1202

第五接口,13

分隔板,1301

排水阀,20

发动机进气管路,21

第一管路,22

第二管路,23

第三管路,24

第四管路,25

第五管路,26

排气管路,30

曲轴箱,31

空气滤清器,32

增压器,33

中冷器,41

第一阀门,42

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9]参考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分离系统结构图。
[0030]水分离系统应用于包含曲轴箱的车辆,曲轴箱一般分为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为发动机缸体的一部分,下曲轴箱与上曲轴箱的连接处用密封垫进行密封。曲轴箱通过曲轴箱通风管排出曲轴箱废气,确保曲轴箱内部压力正常。
[0031]在寒冷天气下,由于曲轴箱废气温度较高,在曲轴箱废气排出时,与冷空气相遇,容易导致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进而堵塞曲轴箱通风管管口,导致曲轴箱通风管堵塞使曲轴箱压力升高,当曲轴箱内压力过大时,密封垫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损坏,曲轴箱密封失效,使发动机机油从密封垫破损处渗漏进而引发车辆故障。
[0032]如图1所示,水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装置10和控制模块;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腔11、排水腔12。
[0033]控制模块可以是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或其他控制车辆行驶的控制器。
[0034]在分离装置正确安装的情况下,冷凝腔位于排水腔背离重力的方向,以使得冷凝腔内凝结的液体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排水腔。冷凝腔和排水腔均为中空结构,冷凝腔可以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大的材料进行制造,例如铜、铝等金属材料,以使冷凝腔的内表面可以快速冷却水蒸气,从而在冷凝腔的内壁对水蒸气形成更好的冷凝效果。
[0035]进一步的,曲轴箱内还存在高温机油,导致曲轴箱废气内包含机油蒸汽,冷凝腔还会同时对机油蒸汽进行凝结,形成液态机油。由于水和机油的导热系数较低,当冷凝腔的内壁附着冷凝水和/或机油时会使冷凝效果降低,因此,冷凝腔的内壁还可以设置有疏水和/或疏油的涂层,以使得冷凝腔内壁上的液体可以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分离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装置和控制模块;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冷凝腔和排水腔;所述冷凝腔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进气空气对所述冷凝腔进行降温,使所述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冷凝腔内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发送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所述冷凝腔的腔内温度;所述排水腔与所述冷凝腔的一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冷凝水,并将所述冷凝水排入排气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离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腔的第一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的第一位置连通,以使所述进气空气由所述第一位置进入所述冷凝腔;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腔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曲轴箱连通,以使所述曲轴箱废气由所述第二管路进入所述冷凝腔;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腔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的第二位置导通,以使所述冷凝腔内的气体排入所述发送机的进气管路,并进入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气缸参与燃烧;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的气压值高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气压值,以使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形成压力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还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冷凝腔内部,以使所述曲轴箱废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冷凝板上凝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冷凝腔和所述排水腔,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为单项阀体,所述冷凝腔内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排水阀进入所述排水腔,所述排水阀阻止所述排水腔内的液体和气体进入所述冷凝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离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排水腔的第四接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张聪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