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9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在以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内表面、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轴的距离,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技术介绍

[0002]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是一种安全有效用于屈光矫正,特别是散光较大患者的接触镜,并且采用虹吸式原理佩戴于眼表,不直接磨损角膜,对角膜损伤更小,能够长时间佩戴。近年来,由于高 Dk值、高弹性模量、亲水、抗沉淀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
[0003]在眼视科的临床医学中,光线透过眼球后若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可以称为近视性离焦;若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可以称为远视性离焦。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减缓眼轴的增长,从而防控近视的进一步加深。基于前述临床研究,对于近视程度仍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而言,若在其配戴处方镜片矫正视力的同时,在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则有可能延缓其近视的进一步加深。
[0004]而现有的RGP通常只能用于屈光矫正,为了使RGP在能够用于屈光矫正的同时也能够用于延缓近视加深,需要对RGP进行多焦设计,即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镜片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区且各个功能区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弧形,例如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等。然而,对于上述RGP而言,由于各功能区的弧形不同而有可能在各区的连接处形成尖点,从而可能导致佩戴时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现有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且与角膜的前表面相匹配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所述处方区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所述非处方区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第二屈光力,在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所述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所述内表面、所述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 轴的距离,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并且所述外表面满足:
[0007][0008]其中,x
i
至少选自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外表面的边界点中的任意点,Z(x
i
)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
i
处的矢高, R
a
(x
i
)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
i
处的曲率半径且满足:
[0009][0010]其中,R
p
(x
i
)表示所述内表面在x=x
i
处的曲率半径,n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折射率,T
C
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中心厚度,D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在本技术中,通过将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设计为连续且平滑的表面,能够提高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佩戴舒适度;另外,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通过在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进行离焦设计,能够使处方区和非处方区具有不同的屈光度,由此,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用于屈光矫正,同时起到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的效果。
[0011]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屈光力大于所述第一屈光力。
[0012]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处方区包括经过镜片中心的中央处方区、以及环绕所述中央处方区的至少一个外围处方区,所述非处方区位于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外围,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环状离焦区,所述环状离焦区和所述外围处方区交替布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交替设计能够有利于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0013]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中央处方区的直径为2mm至6mm。
[0014]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环状离焦区的屈光力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由此,通过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降低近视加深的速度。
[0015]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中央处方区的厚度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由此,能够便于形成平滑的内外表面,从而提高角膜接触镜的佩戴舒适度。
[0016]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屈光力与所述第二屈光力的差值为0.25D至15D。在这种情况下,佩戴时光线经过处方区与非处方区形成在视网膜和/或视网膜附近的像不会产生太大差异,在控制或减缓近视加深的同时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0017]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T
C
选自0.10mm至1.00mm之间的任意值。由此,既能够缓解角膜接触镜1镜片发生变形,也能够减轻角膜接触镜的重量。
[0018]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的面积之比为1:0.25至1:1.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能够降低近视加深的速度。
[0019]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中,可选地,当配戴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时,经由所述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经由所述非处方区而进入人眼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能够使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近视离焦作用,从而能够控制或减缓近视的加深,并且同时能够满足视力矫正需求。
[0020]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佩戴时舒适度高的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场景图。
[0023]图3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的设计示意图。
[0024]图4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区域分布图。
[0025]图5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的截面图。
[0026]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俯视图。
[0027]图7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内表面的截面图。
[0028]图8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所涉及的角膜接触镜的仰视图。
[0029]1…
角膜接触镜,2

角膜,
[0030]10

外表面,11

光学面,12

周边面,
[0031]20

内表面,21

基弧面,22

边弧面,
[0032]1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其具有配戴时朝向角膜且与角膜的前表面相匹配的内表面、以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具有处方区和非处方区,所述处方区具有基于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所述非处方区具有与所述第一屈光力不同的第二屈光力,在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为Z轴方向、以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并且以所述外表面的顶点为原点所构成的XZ平面上,x表示所述内表面、所述外表面、或角膜的前表面上的点距Z轴的距离,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平滑曲线,并且所述外表面满足:其中,x
i
至少选自所述处方区与所述非处方区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外表面的边界点中的任意点,Z(x
i
)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
i
处的矢高,R
a
(x
i
)表示所述外表面在x=x
i
处的曲率半径且满足:其中,R
p
(x
i
)表示所述内表面在x=x
i
处的曲率半径,n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折射率,T
C
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中心厚度,D表示所述近视防控型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熠蔡勇尚利如崔秀国李国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康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