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辅助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辅助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ICU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身上往往有呼吸机、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路,需要长时间卧床。病人早期不能自主活动,病情稳定时很多病人又不敢动。长时间卧床,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造成病人肢体废用性瘫痪,等病人清醒或能下床时则会影响康复。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褥疮、肌肉萎缩、大小关节僵直、关节脱位、足下垂或内翻等,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在不影响并且的情况下越早越好,目前已有技术中,可以利用体积相对较小的电动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对卧床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即患者在康复训练之前,需要由一位或两位医护人员将电动式下肢康复训练机搬至床尾处,再进行下步训练动作。虽然电动式下肢康复训练机的体积不大,但是重量也并非很轻便,每次都要人为的搬运搬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时医护人员因工作繁重和人手短缺不能及时为患者做康复训练,大大扰乱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常秩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辅助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1)、升降驱动机构(2)、升降机构(3)和用来承载肢体训练机的升降撑架(4),所述移动小车(1)具有机箱(11),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和升降机构(3)设在机箱(11)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包括操作手柄(21)、双向棘轮(22)、驱动轴(23)、上伞齿(24)、传动轴(25)和传动伞齿(26),所述双向棘轮(22)套装在驱动轴(23)的一端,且操作手柄(21)与双向棘轮(22)装配连接,所述操作手柄(21)上设有换向棘爪,且换向棘爪与双向棘轮(22)连接,所述驱动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机箱(11)的内部,所述上伞齿(24)套装在驱动轴(23)上,所述传动轴(25)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机箱(11)的内部,且传动轴(25)的两端均设有传动伞齿(26),所述上伞齿(24)与传动轴(25)一端的传动伞齿(26)啮合,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链条(31)、链轮(32)、转动轴(33)、下伞齿(34)、蜗轮蜗杆减速器(35)和导向齿条(36),所述转动轴(33)转动支撑在机箱(11)的内部且与驱动轴(23)呈上下布置,所述转动轴(33)的两端以及驱动轴(23)的两端均设有链轮(32),所述机箱(11)内两侧设置的链条(31)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轴(33)和驱动轴(23)上对应的链轮(32)传动连接,所述下伞齿(34)套装在转动轴(33)上,并与传动轴(25)另一端的传动伞齿(26)啮合,所述导向齿条(36)设在机箱(11)内部的导槽内,且导向齿条(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